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单元导读学案新人教版.pdf
3页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1 - 第一单元单元导读课标解读文学阅读与写作写景状物散文本单元三篇课文属“文学阅读与写作 - 写 景状物散文”新课标学习任务群,旨在引 导 学 生 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 ,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针对本单元的三篇课文,我们可以按照新课标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写作写景状物散文”的提示,有针对性地学习如荷塘月色 ,我们要学习其细腻、 传神的语言, 体会新鲜贴切的比喻表达效果及移觉修辞手法的运用, 掌握其刻画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习故都的秋,要分析文章基本结构,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普遍意义,感受作者对故都的秋的特殊情感,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掌握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手法 .学习 囚绿记 ,学习本文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的特点,掌握景物描写抓住特征的能力,学习本文以感情为线索组织材料的写法,领悟意境美,领悟课文的社会意义、政治意义荷塘月色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2 - 朱自清诉说了自己的不宁心境,却描写了一个宁静的荷塘 :这是一个与现实不同的环境,环境中透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是一个与现实不同的环境,环境中透出诗人的洁身自好。
传统的“出淤泥而不染 的荷花有作者的影子,清冷的明月是他人品的象征身为清华教授的朱自清一生清贫 ,甚至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其人其事其文,从精神上感动了一代代读者.这样一位民主战士,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表现了一个中国文学家的尊严与气节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有骨气的文人,我们的民族也需要这样有骨气的脊梁故都的秋不同经历、不同心境的人对秋天会有不同的感受既有“轻寒正是可人天”的惬意、“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昂扬、“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畅快, 也有“悲哉,秋之为气也 的萧瑟、 “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愤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悲慨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则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与众不同的体会,从“清”“静“悲凉入手,咏赞了故都的秋天 “文以载道 ,郁达夫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到了“秋”的故都在郁达夫的眼中,故都是一种象征这时它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故都 ,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故都 .中国北方的战云,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3 - 东北沦陷的屈辱,内忧外患的夹击凝聚在郁达夫的笔头,一篇故都的秋就是作者忧国忧民的明证囚绿记陆蠡身处沦为孤岛的上海, 一直怀念 一 年 前 他在北平时所住公寓窗外的一株常春藤他喜欢这绿色,留恋这绿色,引为绿友,是因为 这 常 春 藤有一种决不改变的品性,有一种“永远向着阳光的执着,有一种“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
卢沟桥事变,祖国山河沦落,我们的国家正像这被囚系而枯萎的常春藤朝着窗外阳光的常春藤,是我们坚忍不拔的民族象征,是中华民族对光明前景的信仰.常春藤是陆蠡向往光明的象征,也是他不屈不挠的体现,更是他高尚品格的证明一首“绿的赞歌”寄寓了一个正直爱国者的情感和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