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短歌行》课后练习题(共34题).doc
8页高中语文《短歌行》课后练习题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情景默写1.短歌行(1)《短歌行》中诗人感叹年华已逝,借酒解忧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2)在《短歌行》中,诗人用“朝露”作比,感叹留华易逝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3)《短歌行》中诗人运用设问形式回答了什么可以解忧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4)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了《诗经》中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句,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5)古人善于运用音乐和景物表达情感,《短歌行》中描写音乐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描写夜空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6)《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作者对贤才的渴望7)《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表现诗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二、选择题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青青子衿(jīn) 呦呦鹿鸣(yāo) 榆柳荫后檐(yìn)B.鼓瑟吹笙(shēnɡ) 绕树三匝(zhā) 暧暧远人村(ài)C.何时可掇(duō) 越陌度阡(mò) 羁鸟恋旧林(jī)D.周公吐哺(bǔ) 枉用相存(wǎng) 守拙归园田(zhuó)3.下列句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有杜康 杜康:这里代指酒青青子衿 衿:衣领B.枉用相存 存:问候、探望越陌度阡 阡:指东西向的田间小路C.鼓瑟吹笙 鼓:弹奏山不厌高 厌:满足D.何时可掇 掇:拾取、摘取沉吟至今 沉吟:沉思吟味4.《短歌行》中,引用《诗经》的句子,用来比喻诗人渴望得到贤才的是(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B.越陌度阡,枉用相存C.绕树三匝,何枝可依?D.呦呦鹿鸣,食野之苹5.下列对《短歌行》的赏析,不正确一项是(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两句慨叹人生短暂,但联系全诗看,并未流露出消极情绪B.作着当时虽然在畅饮豪歌,却并没能排解心中求才立业的忧思C.“乌鹊”是作者自喻,“何枝可依”表露了作者徘徊歧路、无处可投的苦闷心情D.周公以至诚之心招纳贤才,作者认为要建立统一大业,就要像周公那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6.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青青子衿”中的“子”是对对方的尊称,“衿”是“衣服的交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C.曹操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的作品除五言外,四言诗也有不少优秀之作,如《短歌行》《观沧海》D.《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是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7.下列对《短歌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势解》的话,运用借代和用典的手法,进一步深化了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8.下面对《短歌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短歌行》是乐府旧题,曹操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其中之一就是希望有大量的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一曲“求贤歌”B.在这首诗歌中,曹操主要强调了他的“愁”,这个愁主要是指“没有贤才来和他一起建功立业”虽然写到了“对酒当歌”,却无以酒浇愁之意C.“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借用了《诗经》中的句子,曹操此处用典是在埋怨人才不投奔他D.“月明”四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喻,而诗歌的最后四句用“周公吐哺”的典故,点出了主题,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作为鲁迅笔下“改造文章的祖师”①,曹操不蹈袭前人成法,不断追求新变,其对音乐之贡献______中国古代重要乐种清商乐,便创始于曹操。
清商乐兴起于曹魏时期,此时文坛较活跃的是建安文人团体的核心人物——②“三曹”曹操、曹丕、曹植)③他们不仅促成乐府民歌的文人化转型,更让清商乐______曹操于______之际,不废吟咏,他填写的乐府诗如《蒿里行》④《短歌行》等在当时就众口相传,风靡一时曹操基于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兼以宏伟之想象,对乐府诗的体制进行了大胆革新,发壮心,抒豪情,表现出尚实精神与通达作风通过曹操对汉乐府的改造,拓宽了乐府音乐的创作领域与艺术表现力,这对中国音乐史的走向乃至清商乐的形成,均产生了深远影响历经1800年的岁月流转,清商乐依然______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容小觑 风生水起 厉兵秣马 流光溢彩B.不容小觑 声名鹊起 戎马倥偬 熠熠生辉C.非同小可 风生水起 戎马倥偬 流光溢彩D.非同小可 声名鹊起 厉兵秣马 熠熠生辉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曹操对汉乐府的改造,增强了乐府音乐的创作领域与艺术表现力,这对清商乐的形成乃至中国音乐史的走向,均产生了深远影响B.曹操对汉乐府的改造,拓宽了乐府音乐的创作领域与艺术表现力,这对清商乐的形成乃至中国音乐史的走向,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C.通过曹操对汉乐府的改造,拓宽了乐府音乐的创作领域并增强了其艺术表现力,这对中国音乐史的走向乃至清商乐的形成,均产生了深远影响D.曹操对汉乐府的改造,拓宽了乐府音乐的创作领域并增强了其艺术表现力,这对清商乐的形成乃至中国音乐史的走向,均产生了深远影响11.文中四处画横线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①“”B.②——C.③( )D.④《》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短歌行[东汉]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大风歌[西汉]刘邦大风起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12.下列对上面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短歌行》第一节“对酒当歌”四句诗,妙用比喻,体现了一种时间不等人的急迫情绪,蕴含着及时行乐的意思B.《短歌行》用单纯的四言节奏,语气变化不大,但无单调之感,读起来铿锵有力,透露着诗人的坚定意志和雄心壮志C.《大风歌》每句都有“兮”,带有楚风特点,大气磅礴,既表现了诗人对家国兴亡的担忧,又体现了他的王者风范。
D.“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只一个“威”字,就表现出刘邦的那种威风凛凛、天下无人能与之匹敌的冲天豪迈气概1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都抒发了什么感情?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请简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却东西门行曹操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冉冉老将至,何时反故乡!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没有华丽的词句,也少有愁苦类的主观色彩的词语,但朴实之语,也收到了动人心魄的效果B.“鸿雁”万里远征,形单影只,不管是“食南稻”还是“复北翔”,都只能依从节令的变化C.“转蓬”即飞蓬,诗中的“转蓬”经历“万岁”却不能归于故土,其时间的漫长感非常强烈D.诗歌虽充满悲凉的情调,但悲凉中不会显得过于柔绵,“故乡安可忘”回荡着沉郁刚健之气15.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任选两种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蒿里行曹操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①初期会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②,刻玺于北方③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注)①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党羽②淮南弟称号:指袁术在淮南寿春自立为帝③刻玺于北方:指袁绍谋废献帝,想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并刻制印玺16.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A.“蒿里行”为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相和曲》,本为当时人们送葬所唱的挽歌,曹操借以写时事蒿里,指死人所处之地B.“初期”句用典,相传周武王伐纣时曾在孟津大会八百诸侯,此处借指关东诸将起兵讨伐董卓,在孟津会师C.诗人称诸将为“义士”,带兵讨伐“群凶”,指出“乃心在咸阳”,意在恢复汉祚,抒发了诗人对诸将的钦佩、敬仰之情D.“势利”句到“刻玺”句写关东诸将各为自己的利益而争,发展到自相残杀的程度,最后点明他们称帝的野心,可谓如层层剥笋,步步深入17.钟嵘评曹操之诗:“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请结合本诗的“悲凉之句”分析诗人的情感18.在《短歌行》中曹操抒发了人生短短的忧叹,诗人的这一情感与本诗的哪些诗句存在关联?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苦寒行①曹操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②悲彼东山诗③,悠悠使我哀注)①这首诗是曹操在建安十一年征高干时所作其时在正月②糜:稀粥③东山:《诗经·豳风》篇名,旧说是周公所作诗写一位跟随周公东征三年获得生还的兵士在归途中的歌唱全诗气氛悲凉,色调凄苦,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19.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主要叙写行军途中的艰难,运用白描写法,语言朴实,给人苍凉悲壮之感B.行军之难,既表现为路途艰险、前行无路,更有意志的考验,内心的犹豫徘徊C.“行行”,叠词的使用,走啊走,前路好像没有尽头,表现了战士们的绝望心情D.“担囊”“斧冰”既是写实,动词的使用,又增添了诗歌的画面感,真实而形象20.“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一句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情诗曹植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游者叹黍离①,处者②歌式微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注)①黍离:出自《诗经》,是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②处者:指役夫的家人③式微:出自《诗经》,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
2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