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2010年春季普通高中会考试题及答案.doc
4页12010 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新课程)语文试卷一(10 分共 5 道小题,每题 2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搭讪(shan 1) 哽咽(ye 4) 扣人心弦(xuan 2)B 联袂(mei 4) 跻(ji 3)身 叱咤(cha 4)风云C 溯( shuo 4)流 装帧(zhen 1) 针砭(bian 3)时弊D 灼(zhuo 2)热 悄(qiao 3)然 浮想联翩(pian 1)2、 “斗”是我国的一种量器,人们也常借用它来形容事物的大或小下列句子中的“斗” ,用于形容“小”的一项是A、李白斗酒诗百篇B、他身居斗室,笔耕不辍C、我斗胆地说一句:“这件事您做错了 ”D、著名学者钱钟书学富五车,才高八斗3、根据下面语段内容,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苏州园林中的留园部分的园门进入,经过发展阶段的曲廊、小院,再经过为高潮准备的绿阴,到达高潮部分的五峰仙馆好像是一首江南丝竹乐,又像是一部田园交响曲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设计借助音乐艺术手法,巧妙地处理了统一、比例和均衡等问题。
A、这连续的景物 音乐使留园更加完美B、这和谐的乐章 音乐使留园更加完美C、这连续的景物 留园如同凝固的音乐D、浙和谐的乐章 留园如同凝固的音乐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祝福》选自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 ,作品借祥林嫂这一形象批判了宗法制度与封建礼教B、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及其门人、后学所著,其中许多寓言想象奇特、语言瑰丽C、关汉卿是元代著名的戏曲家,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 《窦娥冤》是他的代表作之一D、契诃夫用批判和讽刺的笔法在世界文学画廊中留下了柯瓦连科这样一个“套中人”的形象5、下列句子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久在樊笼里,一去三十年 (陶渊明《归园田居》 )B、千岩万转路不定,倚石迷花忽已暝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D、千呼万唤使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白居易《琵琶行 》 )二、阅读《赤壁赋》 (节选) ,完成 6—9 题(10 分)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2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苏子愀然 愀然:神秘的样子B、山川相缪 缪:缭、盘绕C、酾酒临江 酾酒:斟酒D、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享有7、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 分)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②驾一叶之扁舟③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④适者如斯,而未尝往也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8、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 分)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A、本不是我该占有的东西,即使无足轻重也不索取。
B、假如不是属于我的东西,即使一丝一毫也不索取C、本不是我该占有的东西,即使一丝一毫也不索取D、假如不是属于我的东西,即使无足轻重也不索取9、用选文愿句,将下面一段分析文字补充完整(4 分)“客”由眼前所见联想到历史英雄,他们尚且如此渺小,何况“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常人进而, “客”以“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形象地表达出对生命短促、个人渺小的感慨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 10—12 题 (14 分)雨前何其芳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划一个圈子后,也消失了也许是误认这灰暗的凄冷的天空为夜色的来袭,或是也预感到风雨的将至,遂过早地飞回它们温暖的木舍[甲]几天的阳光在柳条上洒下的一抹嫩绿,被尘土遮掩得有憔悴色了,是需要一次洗涤还有干裂的士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 [乙]我怀想着故乡的雷声和雨声那隆隆的有力的搏击,从山谷返响到山谷,仿佛春之芽就从冻土里震动、惊醒,而怒茁出来细草样柔的雨声又以温存之手抚摩它,使它簇生油绿的枝叶而开出红色的花这些怀想如乡愁一样萦绕得使我忧郁了我心里的气候也和这北方大陆一样缺少雨量,一滴温柔的泪在我枯涩的眼里,如迟疑在这阴沉的天空里的雨点,久不落下。
[丙]白色的鸭也似有一点烦躁了,从不洁的颜色的都市的河沟里传出它们焦急的叫声有的还未厌倦那船一样的徐徐的划行;有的却倒插它们的长颈在水里,红色的蹼趾伸在尾后,不停地扑击着水以支持身体的平衡;不知是在寻找沟底的细微的食物,还是贪那深深的水里的寒冷有几个已上岸了在柳树下来回地作绅士的散步,舒缓一下划行的疲劳,然后3参差地站着,用嘴细细地抚理它们遍体白色的羽毛,间或又摇动身子或扑展着阔翅,使那缀在羽毛间的水珠坠落一个已修饰完毕的,弯曲它的颈到背上,把它长长的红嘴藏没在翅膀里,静静台上它白色的茸毛间的小黑睛,仿佛准备睡眠可怜的小动物,你就是这样做你的梦吗?我想起故乡放雏鸭的人了一大群鹅黄色的雏鸭游牧在溪流间清浅的水,两岸青青的草,一根长长的竹竿在牧人的手里他的小队伍是多么欢欣地发出啁啾声,又多么驯服地随着他的竿头越过一个田野又一个山坡!夜来了,帐幕似的竹篷撑在地上,就是他的家但这是怎样辽远的想像啊!在这多尘土的国土里,我仅只希望听见一点树叶上的雨声一点雨声的幽凉滴到我憔悴的梦,也许会长成一树圆圆的绿荫来覆荫我自己我仰起头天空低垂如灰色的雾幕,落下一些寒冷的碎屑到我脸上一只远来的鹰隼仿佛带着怒愤,对这沉重的天色的怒愤,平张的双翅不动地从天空斜插下,几乎触到河沟对岸的土阜,而又鼓扑着双翅,作出猛烈的声响腾上了。
那样巨大的翅使我惊异我看见了它两肋间斑白的羽毛接着听见了它有力的鸣声,如同一个巨大的心的呼号,或是在黑暗里寻找伴侣的叫唤然而雨还是没有来1933 年春 北京(有删改)10、 “雨却迟疑着 ”这句话应填入文章[甲][乙][ 丙]中的______ 处 (3 分)11、文章结尾处“然而雨还是没有来”一句若改成“然而雨始终没有来 ”,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4 分)12、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7 分)(1 )本文作者以细腻的文笔描写了雨前的景象,将浓郁的主观情感渗透于字里行间,营造出浓浓的抒情氛围结合文章,谈谈你对这一特点的认识 (不少于 150 字)(2 )有人说,这篇散文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两组景物,对比强烈,色彩分明,凸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认识 (不少于 150 字)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4 题(7 分)①2009 年 12 月 7 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会议就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一世界性难题进行商讨,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举措是倡导低碳生活所谓低碳生活,指的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减低碳足迹的行为方式。
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②碳足迹可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注]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矿泉水,会因为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当然,地毯生活不仅体现在个人生活中,还体现在生产活动中所以,低碳生活还包括降低人类生产活动所造成的所有温室气体,而不仅仅是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层中易吸收红外线的气体,主要包括水汽、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臭氧、氟利昂或氯氟烃类化合物人类的生产活动无一不在产生和制造温室气体③提倡低碳生活,每个人都应当从自我做起例如,少开一天车,少用以此行纸杯,少开一盏灯,等等然而,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在生活中有时会进入高碳生活,对此需要进行补偿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人们可以计算自己日常生活直接或间接4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它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
④当然,高碳生活最大的补偿效应来自企业现在,世界上很多企业已经在行动低碳生活应成为人们的追求,毕竟人类只有地球这么一个共同的家园注:化石能源是由古代生物化石沉积而形成的一次性能源,主要包含煤炭、石油和天然气①②③④参考答案:一(10 分)D B C D C(共 5 道小题,每题 2 分)二(10 分)A D B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4 分共 4分,每空 1 分,有错不得分)三(14 分)10 乙 ( 3 分)11 答案示例:从表达效果看, “然而雨还是没有来”有遗憾、失望的意思,但仍存有希望,愿继续等待 “然而雨始终没有来”表明希望已不存在,等待已经结束从全文看, “然而雨还是没有来”符合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4 分对“然而雨还是没有来 ”的分析 2 分,对“然而雨始终没有来”的分析 2 分)12( 1)答案示例:作者在对雨前鹰隼的细腻描写中,融入了对雨的强烈期盼之情,作者通过描写鹰隼“平张” “斜插” “鼓扑” ,极力舒展双翅,集聚气力“腾上”的形象,表现出鹰隼对“沉重的天色的怒愤” 这其中蕴含着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也表现出作者对雨的呼唤,即对未来的向往。
作者对鹰隼的细腻描写与强烈的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体现出情景交融的特点 (7 分,有自己的认识 1 分,结合文章分析 4 分,语言表达 2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