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第一次月考真题试卷及答案.doc
10页沪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第一次月考真题试卷及答案(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通过气味辨别氮气和氨气——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C.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大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矿石粉碎 B.湿衣晒干 C.粮食酿酒 D.石蜡熔化3、在“探究氧气的性质”实验中,李强同学取一段铁丝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 )A.收集到的氧气太少或纯度太低 B.铁丝生锈C.集气瓶底部没有铺一层细沙 D.铁丝的一端没有系火柴梗4、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玻璃棒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称取粗盐后,把粗盐研磨细B.溶解时搅拌,加速粗盐溶解C.称量精盐前,把精盐固体转移到纸上D.蒸发时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5、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B.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炼钢、化工生产等C.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D.新鲜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Si B.Al C.O D.Fe7、将物质按照一定的规律分类研究,是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
下列各组答案中按一定依据分类正确的是( )A.化合物:蒸馏水、二氧化碳 B.混合物:海水、液氧、空气C.氧化物:过氧化氢、高锰酸钾 D.非金属元素:氦、硒、汞8、AgNO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用棕色试剂瓶保存AgNO3受热分解,放出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A.SO2 B.NO2 C.NH3 D.N2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C.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D.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10、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过程放在X处不合理的是( )A.人和动物的呼吸 B.植物的呼吸作用C.化石燃料的燃烧 D.利用太阳能发电11、下列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是的(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A. B.C. D.12、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氢分子的是( )A.2H B.2H2 C.H2 D.2H2O213、如图是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图,有关此实验的结论与分析错误的是( )A.此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B.此实验证明,反应后组气瓶内剩余的气体,既不易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烧C.该实验中的红磷还可以用硫来代替D.若该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装置气密性不好造成的14、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煤 B.天然气 C.汽油 D.氢气15、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12.62g的食盐B.用10mL量筒量取8.76mL蒸馏水C.普通温度计上显示的室温读数为25.68℃D.用10mL量筒量取某溶液,体积为8.2mL16、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用蓝紫色火焰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17、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下降。
这种物质可能是(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D.蔗糖18、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如图所示的装置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C.使用该装置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D.使用该装置用来观察氧气输出的速率19、下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变红,③不变红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20、镍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镍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是28 B.属于金属元素C.原子中的质子数是28 D.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 g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指出如图所示倾倒液体的操作中的错误:(1) _____ ;(2) _____ ;(3) _____ 2、现有下列仪器,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用于少量试剂相互反应所需的容器是________;(2)加热少量水需要用________;(3)量取8.5ml稀盐酸用________;(4)不能加热,不能作反应容器的是________.3、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1)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常利用____________的吸附除去异味和有色物质;(2)日常生活中,硬水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填离子符号,一种即可);(3)检验某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4)生活中采用________________方法进行硬水软化;(5)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将图中带橡皮塞和导管的集气瓶内的体积分为5等份,并做好标记②在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弹簧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的目的是 _________ 2)步骤②集气瓶中的现象是 ________ ,步骤③中打开弹簧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_______ 3)该实验还可推出氮气 _______ (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 _______ (填“活泼”或“不活泼”)的结论4)该实验测出的结果偏小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 (填序号)①红磷量不足;②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③装置气密性不好;④点燃红磷前未夹紧弹簧夹2、同学们为研究分子运动,做了如下三个实验1)实验1:从微观角度解释品红在热水中扩散速度快,其原因是______2)实验2:实验现象是______,实验结论是______。
3)实验3:放置一段时间后,电子秤示数变化是______,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在一定条件下,将A、B、C、D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ABCD反应前质量/g5112164反应后质量/gx032100根据上表数据计算:(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生成物是_____(字母连续写,不要加符号或空格);(2)表中“x”值为_____g;(3)该反应属于_____反应(填“化合”或“分解”);(4)B、C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_____(化为最简整数比)2、工业上利用煅烧石灰石(CaCO3)的方法生产生石灰(CaO),同时得到产物二氧化碳,试回答(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煅烧1500t含杂质10%的石灰石,能生产生石灰多少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C2、C3、C4、A5、B6、C7、A8、B9、B10、D11、A12、B13、C14、D15、D16、C17、B18、A19、D20、D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标签未朝手心 瓶塞正放在桌面 试管口与细口瓶远离2、E AEG BF F3、活性炭 Ca2+ 肥皂水 煮沸 蒸馏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充分反应掉集气瓶中的氧气 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瓶中液面上升至最下端的标记处 难 不活泼 ①②③ 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升高,品红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烧杯溶液无明显变化,A烧杯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变小, 烧杯中的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烧杯中水分子数目减少,水的质量减少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B;CD;5;分解;7:12、CaCO3CaO+CO2↑;设生成氧化钙的质量为x,1500t含杂质10%的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500t(1-10%)=1350t; x=756t;答:生成了756t氧化钙10 / 10。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