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山土库导游词.doc
10页新建县汪山土库的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与大家相会在“中国府第文化博物馆”——汪山土库,我是导游员小周,希望在这短暂的一二个小时里,我的工作能使大家满意,让大家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汪山土库古建群是砖木结构的,怕烟怕火,所以在室内请大家戒几个小时的烟,借此机会锻炼一下自己戒烟的毅力吧;土库里面比较大,请大家尽量跟紧我,不要把我给丢了哦 我们汪山土库座落在江西省会城市——南昌北郊40公里处,属新建县大塘坪乡境内北面的汪山冈上,是鄱阳湖地区特殊民居的范例它倚山枕水而建,与鄱阳湖地区许多民居一样,由于地势低洼,雨水充沛,易潮易涝,便采取用外墙青砖立斗灌泥、墙内侧定磉立柱承重的构筑形式,规模较大者,鄱湖地区习惯称其为“土库”(音:土屋)汪山土库”由此而得名 汪山土库始建于清朝道光元年(1821年),由史称“一门三督抚”的湖广总督——程矞(yu育)采、江苏巡抚——程焕采、安徽浙江巡抚——程楙(mao帽)采三兄弟筹资兴建,历时半个多世纪建成的,距今有180多年的历史汪山土库规模浩大、气势之宏伟,在江南乃至全国都极为罕见,且结构布局科学、精巧,明朗、大气,集皇家宫廷建筑、徽派建筑、苏州园林及赣南围屋之精粹,与鄱阳湖风雅恬静的田园风光和谐、统一,形成了独具特色、自成一体的建筑风格,素有“江南小朝廷”之美誉。
著名古建筑专家雷运棠先生在考察汪山土库后说,“这是江西近现代人文建筑史上的一笔重彩,整个建筑群大气磅礴,雕刻工艺富贵而庄严,清晰简洁又不失神采,堪称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 由于这座建筑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004年9月,中国文联、中国民协授予了汪山土库为“中国府第文化博物馆”;2007年,汪山土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汪山土库所在村庄——汪山自然村,也列为“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同年5月份,中国楹联学会又授予汪山土库为“中国楹联馆” 今天我们主要参观的建筑有:祖堂、保仁堂、谷贻堂、望庐楼、稻花香馆、大房仓、十房、六房、二房等 我们现在走的这条古道当地人称其为“督抚路”当年,土库程氏“三督抚”回归故居,要么从土库后面的蚂蚁河码头弃官船登岸,要么从这条道上乘坐大轿进入土库现在让我们循着土库先人遗韵走进这青砖黛瓦之中 对于汪山土库的选址兴建还有个至今族人及乡邻还在谈起的“择地开基”的故事呢 在嘉庆丙子(1816年),礼部主事补军机章京的程矞采因胞弟焕采乡试中举,便告假回乡探亲路上遇到一落难老先生病倒在路旁,矞采出手援救,请医问药,并让老先生结伴而行几天后,老先生的病好了,矞采他们也已踏上故土,便与老先生分道扬镳。
矞采回到家中,把焕采中举的庆贺活动推向了高潮,又是树旗又是挂匾,整个家族一派喜气,好不热闹 突然有族人来报,说有一外地老先生长时间在村前村后不停转悠,神情古怪矞采便让族人把他请进屋内,两人一见面都是一愣,原来这老先生正是矞采在回家途中搭救过的老人也算是“故人”重逢吧,矞采便让家人为老者安排食宿,让老者在家里暂时住下当天夜里五更时分,矞采被老先生的击掌、叫好声惊醒,只见长者侧伏于地,矞采入内问其原因,老先生这才委委道来:“大人该是大富大贵之人,福到、缘到!我本是风水术士,一路从南京追寻地势龙脉而来西山龙脉一路奔向这里,现已剥换成嫩龙,就藏在你村东边小山冈的草地里我刚才听前方有金鸡报晓,正惊动草中之蛇,这是一块“金鸡报晓、草里藏蛇”的风水宝地,是大发大贵的宅基地大人有缘,也为感谢大人救命之恩,特来指明,以为报答 矞采听了老者一番话,惊喜万分,便和老先生漫步出村,来到了一小桥边老者问:“此桥是否称鸡公桥?”矞采说:“是呀,你怎么知道?”老先生说:“我昨夜正是听到这里有金鸡报晓,才认定这块地有腾达之势,不信前面还有一块纱帽地于是他们又向前走了一会,果然有两坵田,一坵田尖顶形,一坵条状形,合起来是乌纱帽形。
此后,矞采便和焕采、楙采等兄弟商计,在汪山冈这块风水宝地开基建房 这仅仅是个传奇故事而已,但从兴建土库开始,矞采、焕采、楙采三兄弟在仕途上可谓春风得意,且其后百余年间,土库程氏家族科甲鼎盛,人才辈出这,或许与“风水宝地”无关,但择优而居,始终是赣鄱地区居住文化中的一个基本原则 大家请看我们的右侧,是一个约780平方米的池塘,碧波荡漾,垂柳成荫因池塘为半月形,被称为“月牙塘”月牙塘正对着百米开外的土库中轴建筑——祖堂这类设置布局在江南古民居中较为常见,堂前池塘为“泮池”,乃古时读书儿郎洗笔之处,置于堂前,以示这是诗书之家;另一方面属风水作用,“堂前聚水为聚财”,水能吸纳天地之灵气,照映居所,会给居住者增添灵性和文气汪山土库的屋面水全部流到月牙塘,为“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风水讲究 月牙塘与围墙之间是旗杆场场内百余旗杆林立,直刺蓝天,威严壮观,气势不凡这些大大小小的旗杆,在古时候是一个家庭拥有功名、地位和权力的象征人们在考取举人、进士或入仕为官之后,便树立旗杆,并在旗杆底座上篆刻名字、功名和时间这是对取得功名者的表彰,更是对后人的激励 汪山土库的旗杆与其它地方的旗杆有所不同土库的旗杆上都高高耸立着一对金鸡。
鸡在民间有“五德之禽”之称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能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鸡又为六畜之首,高悬公鸡,大有吉祥高照之寓意但土库程氏家族还相传,程矞采于嘉庆庚申年(1800)中举后,父辈模山公、笏堂公欣喜不已曾经三代苦读,笃学不倦,每入考场都无功折返,在子辈身上总算光耀了门楣他们深信,程氏家族在考场上的黑暗时期已成过去,前途将是一片光明于是决定在旗杆顶部立上一对金鸡,取意“金鸡报晓” 金鸡报晓果然应验11年后,程矞采又高中进士,程焕采、程楙采先后中举又荣登进士榜,并且官至湖广总督、江苏巡抚、安徽巡抚,成就了“一门三督抚”的辉煌也就从这一代起,历时六代,延续100余年,汪山土库科甲鼎盛,人才辈出至今,大塘及周边地区还流传着一首诗谣,“大户门前一对鸡,有翅无毛不能飞,高官不用千金买,三篇文章一首诗”虽然物是人非,但我们仍然可感受到家族这一根根的旗杆如雨后春笋般树起的热闹场景,可感受到当年程氏名人从砺志苦读到高中黄榜到叱咤风云的成长历程,可感受到当年程氏家族从民众最底层发微,直至辉煌显赫、名震朝野围墙里面就是汪山土库的主体建筑了。
这就是汪山土库的中轴建筑——祖堂祖堂是家族的活动中心;是缅怀先人、教育族人、凝聚人心的地方;是祭拜天地祖宗、办理婚丧喜事的地方大门向内凹退,形成“八”字形张开,寓有“聚气纳财”之意; 建筑上称其为“门斗”,实际功用为给人以门前稍停、避雨的空间,也使外墙稍有变化,突出了祖堂的空间位置门头上方镶嵌四块突出的石雕,正面为四季花卉,下方为“八仙”道具,体现主人祈望众佩扩门、避邪化煞,保佑家宅平安的美好愿望这四块突出的石雕,俗称“来头”,意义非常直白,以示这非平常之家大门两边悬挂着,“簪缨世胄、理学名家”的对联,是对上方“来头”的诠释,也道出了他们的学问渊源和理想追求在“来头”上面有一块青石匾,是没有题字的,在我们整个汪山土库不止这一块匾没有题字,每一块匾都没有题字,这里是一个无字匾额的村庄为什么会没有题字?请大家随我往里面边参观边了解一进门厅的正上方,是一块刻有“清峻堂”的堂匾是“三个大红顶子”为纪念曾祖父“清可公”和祖父“峻崖公”,从他们名字中各取一字作为祖堂的堂号堂匾下面是一道“仪门”, 仪门上部有一门罩,采用单面透雕手法雕刻的“岁寒三友”----松、竹、梅图仪门通常不打开,只有在举行重大庆典、祭祀仪式或有达官显贵来临之时才打开,平时行人往两边侧门进出。
大厅与门厅之间是一道由青砖、红石砌成的隔墙门洞上方,两层青砖组成“品”字型出挑,第一层出挑分左右两段,下面各有两块精细的砖雕,左边两块分别雕有“葡萄”和“桂枝”,意为多子且贵、子孙延绵;右边两块分别雕有“柳絮梅花”、“桐竹腊梅”,意为历尽寒苦,炼就才华和品性,深层寓有对子孙历尽寒窗苦,春中举人、秋中进士这期盼第二层出挑为一段,下面也饰以三块砖雕,左边为“鱼戏莲花”,右边为“喜鹊登梅”,合起来意义直白,即为连年有余、喜事连连但内层寓有更深的教化意义,“鱼戏莲花”,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寓意在外为官者要清正廉洁;“喜鹊登梅”,喜鹊,为凡鸟,是平凡者的隐喻,梅,为品行高洁、意志坚韧的象征,这正是砥砺家族中无官无爵或正在攻读的普通成员及子弟,自我修炼,不因平凡而自弃、自乱、自纵 他们深知,家族的长远存在与兴旺发达,每一个成员都是重要的,只有集体的修持,才有家族整体的提升这种提升的目标也是很明确的,可以理解为是中间的那一块砖雕的寓意,“鼎、瓶”既为家族人丁兴旺、世世平安,更为“鼎”所象征的疆土和权力,依托自己的努力去做封疆大吏两层出挑青砖的两边靠上位置,雕刻有两对鱼龙,龙头鱼身,鱼尾高高跃起,雕工细腻,生动异常,这在建筑上称为“鱼友吻脊”,有祈祷风调雨顺之意,但在此,更可理解为是对正在攻读的家族子弟的殷切期盼----“鲤鱼跳龙门”。
出挑青砖的最顶端中间位置,用青砖雕刻出一“顶珠”,与两层出挑的青砖整体组合成了一顶清朝官帽图案显示这是官宦之家 一进大厅为家族的祭祀厅宏大高爽,八盏宫灯高挂,尤显昔日显赫、豪华气派上方中央供奉着汪山土库历代先人之神位神位下面是一张撬头条案,摆放着香炉与烛台等,厅内靠近天井外侧的祭桌宽大结实,四条桌脚雕铸成虎爪形,显得威严有力;祭桌靠天井外侧是一只高达80CM的铜铸香炉土库家族的习俗,是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七过大年这天清晨,族中各家各户的男主人都要先在家里沐浴更衣,用托盘端着蒸煮熟了的三牲(猪头、公鸡、鲤鱼)、两碗堆得像小山头的斋饭以及香、烛、鞭炮,点燃一串鞭炮走出家门,神情严肃地来到这里,按族中辈分、年龄的大小依次祭拜祖先他们把三牲、斋饭整齐地摆放在祭桌上,然后点燃六支香,先拜祭天地,再对着祖宗神位三叩九拜,虔诚而神圣点燃的鞭炮结束后,再把祭品端回自家,全家老少团团围坐吃大年饭正月初一是新一年的开始族人又要拿着香、烛、鞭炮来到祖堂,给祖先上香、燃烛、放鞭炮,算是给祖先拜年同时,还要举行一个较为隆重的“上基谱”仪式---给新添男丁上草谱上基谱”仪式由族中有声望的长者主持由父母抱着穿红戴绿、打扮得漂漂亮亮亮的小男丁来到祖堂,先把三牲摆好,站立一旁,向主持仪式的长者报出小男丁的生辰时间、名字。
长者在族谱(草谱)上写好后,再端着谱,面对祖先神位大声颂读,这算是告诉祖先香火有了延续之后,由父亲抱着小男丁点燃香烛,祭拜天地、祖宗待一切礼毕,主持仪式的长者就开始发“谱饼”了,各家各户拿着器皿来领取,族人叫这是“走谱饼”谱饼是由新添男丁家提供添丁家庭在年前早有准备,他们把糯米浸涨后磨碎,调味后揉软,用雕刻有饼形状的“印子”印出饼 来,再摆放在蒸笼里蒸熟这种“印”制出来的饼,正面上呈现不同的花纹和“福”、“寿”不同的文字,“谱饼”上面是“福”字,“寿饼”(老人做寿时用)上面是“寿”字,既美观又好吃谱饼的发放是按本族男丁摊发的添丁多的年头,有的家庭能走回一大箩筐的谱饼此外,家族的婚礼及重大议事活动,都在祭祀厅举行 祭祀厅两侧墙壁上,悬挂着“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每个字有2米见方,是理学创始者朱熹的手书拓本江西是南宋理学的发源地,土库程氏家族更是将之奉为“圭臬”自汪山土库开基以来,这四个字便一直挂在祖堂作为家训,教育着每一个子弟,体现了家族对皇权和孝忠,对自我修持的要求,对理学的推崇 理学是儒学的发展,它把儒学传统的社会责任感推进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大厅两侧上方和天井两侧的穿枋上悬挂的“进士”、“翰林”等功名匾额以及100余名大小官员及社会名流,便是程氏家族践行理学的印证。
土库家族有个习俗,凡有子弟取得功名,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