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线路CAD及仿真实验指导书讲义.doc
90页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电子线路CAD及仿真》讲义 电子线路CAD及仿真实验指导书 目录第1章 原理图设计……………………………………………………..1第2章 原理图和PCB库的制作……………………………………….9第3章 PCB设计……………………………………………………….13第4章 综合练习……………………………………………………….42第5章Multisim10 电路设计及应用………………………………….52第1章 原理图设计第二章 原理图和PCB库的制作 第三章 PCB设计实例一:简易直流稳压电源(练习版)实例一:简易直流稳压电源(应用版)实例一:简易直流稳压电源(实物图)实例二:函数信号发生器(练习版布局)实例二:函数信号发生器(练习版PCB)实例二:函数信号发生器(应用版布局)实例二:函数信号发生器(应用版PCB)实例二:函数信号发生器(应用版装配图)实例二:函数信号发生器(实物图)实例三:调幅器(应用版布局)实例三:调幅器(应用版PCB)实例三:调幅器(应用版装配图)实例三:调幅器(实物图)实例四:流水灯(应用版布局1)实例四:流水灯(应用版PCB1)实例四:流水灯(应用版装配图1)实例四:流水灯(实物图1)实例四:流水灯(应用版布局2)实例四:流水灯(应用版PCB2)实例四:流水灯(应用版装配图2)实例五:OTL功放(应用版布局)实例五:OTL功放(应用版PCB)实例五:OTL功放(应用版装配图)实例六:电压表(应用版布局)实例六:电压表(应用版PCB)实例六:电压表(装配图)实例七:发射机(应用版布局)实例七:发射机(应用版PCB)实例七:发射机(装配图)91第四章 综合练习综合练习1:1,在E盘新建一个以学号命名的文件夹,在此文件夹里新建以姓名命名的DDB文件。
DDB文件里所有文件都以姓名命名2,库的制作 图(一)风机原理图元件图样 图(二) 继电器K1的封装图样(1)、在╳╳╳SCH.lib文件里画一个图一所示的元件,风机,命名为MOTOR2)、在╳╳╳PCB.lib文件里画一个图二所示的元件封装图,命名为JDQ具体要求如下:有6个焊盘,焊盘大小为1.5mm×3mm,孔径1mm,椭圆形焊盘1,4和2,5间隔120mil,2,3和1,3的间隔是400 mil,上下间隔320mil具体外观图尺寸随意请同学们注意原理图和PCB图的管脚要一一对应3,原理图的制作(1)、设置电路图大小为800*500,然后对照以上电路绘制原理图2)、其中芯片MOTOR需要自己画原理图,封装为SIP2,集成块555的封装为DIP8,光耦U1的封装为DIP4其他元件用普通封装3)、建立网络表 4,PCB的制作 (1)、要求印刷电路板为矩形,板框大小为70╳50mm2)、调用网络表,解决元件管脚丢失问题3)、对元件进行布局。
要求元件排列以走线简洁为主,且尽量紧凑整齐,美观4)、按网络连接关系进行连线,要求设计单面板应尽量走直线,减少拐角,避免走线绕大弯,允许少量跳线存在(无法走线时)线间距为12mil,电源VCC线宽为1mm,地走线宽度为1.5mm其它网络线宽为0.7mm (5)、在底层板上命名上自己的学号综合练习2:1.将原理图幅面大小设置为1000×600参考以下电路画原理图其中IC2是一片型号为8253的集成块(需自己画原理图元件),其封装为DIP24; U1为稳压集成块封装用WY_5.0V(需自己画封装);发光二极管D2封装用LED_1(需自己画封装);晶振CRYSTAL封装为XTAL1;其他元件用普通封装要求生成ERC检查报表.图一 原理图2.参考原理图画IC2元件完成之后将该库文件加载至原理图元件管理器中3.参考下图二发光二极管D2封装名为LED_1;图三画稳压集成块的封装,并命名为WY_5.0V所有尺寸按图中比例画出4.要求电路板尺寸大小为4000×3000mil,同时将画好的封装库文件加载到PCB封装管理器中调用网络表,解决元件管脚丢失问题5.焊盘大小要求设置为80mil×80mil(U1和D2器件焊盘除外),按网络连接关系进行布线,电路板要求为单面底层走线,尽量走直线,减少拐角,避免走线绕大弯,必要时允许跳线存在。
安全间距应等于8mil;电源及地走线宽度等于37mil;其他网络走线应等于25mil布线完毕后,对地线及重要的信号线进行适当调整 图二LED封装 LED_1 图三稳压集成块封装WY_5.0V综合练习3:1、打开PROTLE99SE,在E:\根目录下建立以学号命名的文件夹,文件夹中存放设计库文件╳╳╳.DDB,其中╳╳╳为考生姓名(汉字)2、在Documents文件夹中新建一个原理图文件,将其取名为╳╳╳.SCH(╳╳╳为考生姓名,汉字)3、打开新建的原理图文件,首先设置电路图大小为A纸,然后对照以下电路(图1)绘制电路原理图,其中芯片MAX232需要自己新建一个原理图元件库文件画原理图元件,其封装DIP16,按键SW-PB需要自己画封装,其封装命名为FW0.1,极性电容EC封装需要自己画,其封装命名为RB.1/.2,具体见下图2和图3,4晶振Y1的封装为XTAL1,接口DB9的封装为DB9/M,芯片8051封装用DIP40,发光管LED封装用RAD0.1,VOLTREG用TO-220封装。
其他元件用普通封装 4、在Documents文件夹中新建一个元件封装库文件,将其命名为×××.LIB(仍以考生中文名命名),在其中新建元件封装,命名为FW0.1,如上图所示,它有4个焊盘,焊盘名分别为1、2、0、0,焊盘大小为1.8×2.5mm,孔径1mm,椭圆形焊盘1的坐标为(0,0),焊盘1、0相互之间的距离为280.55mil焊盘0、2相互之间的距离为159.55mil新建元件封装,命名为RB.1/.2,如上图所示,它有2个焊盘,焊盘名分别为1,2,焊盘大小为1.6×2mm,孔径0.76mm,椭圆形焊盘1的坐标为(0,0),焊盘1,2相互之间的距离为84mil5、在Documents文件夹中新建PCB文件,仍以考生中文名命名,要求印刷电路板为矩形,板框大小为3500mil╳3000mil6、对元件进行布局要求元件排列以走线简洁为主,且尽量紧凑整齐,美观7、按网络连接关系进行连线,要求设计单面板,走线在底层应尽量走直线,减少拐角,避免走线绕大弯,允许少量跳线存在(无法走线时)线间距大于12mil,电源和地走线宽度不小于30mil其它网络线宽不小于20mil。
8、显示元件标号和取值(或IC型号),将其排在相应元件附近容易观察的地方综合测验4: 在E盘新建一个以学号命名的文件夹,在此文件夹里新建以姓名命名的DDB文件DDB文件里所有文件都以姓名命名设置电路图大小为1000*800,然后对照以下电路绘制原理图要求最后ERC检查无误! 需要自画原理图元件下载接口,封装为IDC10 按键,发光二级管,极性电容的封装需要自己画, 按键 KEY发光二极管封装LED 极性电容封装,RB.1/.2综合练习6:1.将原理图幅面大小设置为1000×600参考以下电路画原理图其中U2是一片型号为8253的集成块(需自己画原理图元件),其封装为DIP24; U3为稳压集成块封装用WY_5.0V(需自己画封装);发光二极管L1封装用LED_1(需自己画封装);晶振12M封装为XTAL1;其他元件用普通封装要求生成ERC检查报表.图一 原理图2.参考原理图画U2元件完成之后将该库文件加载至原理图元件管理器中3.参考下图二发光二极管L1封装名为LED_1;图三画稳压集成块的封装,并命名为WY_5.0V,焊盘设置为2.5X2mm所有尺寸按图中比例画出4.要求电路板尺寸大小为4000×3000mil,同时将画好的封装库文件加载到PCB封装管理器中。
调用网络表,解决元件管脚丢失问题5.焊盘大小要求设置修改为合理的大小(U2和L1器件焊盘除外),按网络连接关系进行布线,电路板要求为单面底层走线,尽量走直线,减少拐角,避免走线绕大弯,必要时允许跳线存在安全间距应等于8mil;电源及地走线宽度等于37mil;其他网络走线应等于25mil布线完毕后,对地线及重要的信号线进行适当调整 图二LED封装 LED_1 图三稳压集成块封装WY_5.0V第五章Multisim10 电路设计及应用3.1 Multisim10 的基本功能与基本操作3.1.1 Multisim10 简介Multisim 的前身为EWB(Electronics Workbench)软件它以界面形象直观、操作方便、分析功能强大、易学易用等突出优点,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在我国得到迅速推广,并作为电子类专业课程教学和实验的一种辅助手段21世纪初,EWB 5.0更新换代推出EWB 6.0,并更名为Multisim 2001;2003年升级为Multisim 7.0;2005年发布Multisim 8.0时其功能已十分强大,能胜任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路、RF电路、电力电子及自动控制原理等个方面的虚拟仿真,并提供多达18种基本分析方法。
Multisim10.0和Ultiboard10.0是美国国家仪器公司下属的 ElectroNIcs Workbench Group推出的交互式SPICE仿真和电路分析软件,专用于原理图捕获、交互式仿真、电路板设计和集成测试通过将NI Multisim10.0 电路仿真软件和LabVIEW测试软件相集成,那些需要设计制作自定义印制电路板(PCB)的工程师能够非常方便地比较仿真数据和真实数据,规避设计上的反复,减少原型错误并缩短产品上市时间使用Multisim10.0可交互式地搭建电路原理图,并对电路行为进行仿真Multisim提炼了SPICE仿真的复杂内容,这样使用者无需懂得深入的SPICE技术就可以很快地进行捕获、仿真和分析新的设计,使其更适合电子学教育通过Multisim和虚拟仪器技术,使用者可以完成从理论到原理图捕获与仿真,再到原型设计和测试这样一个完整的综合设计流程Multisim10.0 和Ultiboard10.0推出了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