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层次的分析--以苏州网师园为例.doc

1页
  • 卖家[上传人]:aa****6
  • 文档编号:44407127
  • 上传时间:2018-06-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KB
  • / 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373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层次的分析——以苏州网师园为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高亚妮摘要:摘要:本文以网师园为例,将环境空间划分了建筑、廊墙、山水、植物、诗词等五个空间层次,这五个层次既反映了一种营建顺序,同时也反映出古 典园林是五个层次在空间上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建构这种层次关系,试图寻求一种理解和把握古典园林的方式方法 关键字:关键字:空间层次;建筑;山水;植物;诗词对苏州古典园林的研究很多,但多以探讨它的美学价值,诗 情画意为主,从而在实际应用上存在难以把握的情况本文尝试 以苏州名园 网师园为例,将建筑、廊墙、山水、植物、诗词 作为空间划分的五个层次,通过建构这种层次关系,寻求一个理 解和把握古典园林的方法 一、空间层次的分析 1. 建筑——空间的第一层次 虽然,造园需要通盘考虑建筑、山、水、植物等园林要素, 但是毫无疑问,建筑对空间起到了第一次划分的作用 宅门、轿厅、大厅、撷秀楼为一组正南北向的礼制空间, 为三进院落,奠定了网师园的空间布局此外“小山丛桂轩” “蹈和馆”和“琴室”组成一个会客空间,“看松读画轩”“集 虚斋”“五峰书屋”组成一个书院空间殿春慈”和“梯云室” 这两组院落可以说是对内空间的一个附属空间。

      彩霞池”则起到 分隔联系以及景观组织的作用 园内大部分的建筑基本上与院墙平行并保持一定的距离,这 在《园冶》立基篇中亦有相应的说明:“筑垣须广,空地多存” “射鸭廊”既是凭栏观赏园景的场所,同时还是通往内宅的园 门,是水池东岸的点景建筑,与“月到风来亭”形成对景濯缨 水阁”是水池南岸的点景建筑,是“竹外一枝轩”的对景建筑 此外“看松读画轩”之与“小山丛桂轩”是一组对景,这些可以 在平面布局及建筑形体的相似性上可以得到印证 礼制空间的建筑体量最大,其次是围绕“看松读画轩”的一 组书院空间,最小体量的则是主人宴居用的“小山丛桂轩”这组 会客空间体现了主人重礼、崇文、轻享乐的世俗观沿池布置 的建筑体量更小,这些单层小体量的建筑加上玲珑通透的廊,在 视觉上降低了主体建筑的高度,使池面显得更为开阔 2. 廊、墙垣---空间的第二层次 “廊者,庑出一步也,宜曲宜长则胜或蟠山腰,或穷水 际,通花渡壑,蜿蜒无尽”,《园冶》中说明了廊的定义、形式、 功能和景观作用廊主要的作用是用于交通联系,其次是分隔空 间,“庭院深深深几许”,这里廊分隔空间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如何运用“宜曲宜长”的形式呢,则要通盘考虑,转折之处必有 可观之景,否则就会显得做作和繁琐。

      墙垣的景观作用较弱,主要是配合建筑对空间作进一步的限 定,使空间相对完整和独立,最好还能达到增强景深、隔而不断 的效果常用的做法是在墙上设置漏窗和门,网师园里,以“小 山丛桂轩”南面的墙垣为典型的佳例透过墙垣的漏窗可隐约看 到院墙之外的景物,因而院落虽小但并不显封闭 3. 山水——空间的第三层次 虽然建筑、墙垣、廊已经划分出极为丰富的院落空间,但对 于以“虽由人作,宛自天成”为宗旨的中式园林来说是远远不够 的,如果说建筑、墙垣、廊是钢性界面,那么山水则是划分空间 的柔性界面,使院落空间更为自然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通过山池的遮挡, 使主体建筑不会一览无余,峰回路转,眼前豁然开朗,是一种 “欲扬先抑”的设计手法网师园中“云岗”起的就是这个作 用山池也能够增强景深,丰富建筑之间的景观层次,因此,网 师园虽“地只数亩,而有纡回不尽之致旷如奥如,殆兼得之 矣”在网师园中部这个最大的院落里,山池的巧妙组合,使得 建筑虽近在咫尺,感觉却是远在天边此外山池的巧妙设计的确 能创造出疏朗开阔或是幽暗阴翳的意境殿春慈”中的湖石假山 低矮平宜,沿周边墙垣布置,中心留了一大片虚白,疏朗开阔、素静之极,实为读书之佳境。

      梯云室”这里则湖石假山高峻挺 拔,围合的空间狭长局促,到建筑前才豁然开朗,颇有百转千回 的自然山林气息 “水为陆之眼”,有水的山多了灵秀之气,郭熙谓:“水以石 为面” “水得山而媚无石则水无形、无态,无水则岩不显、 岸无形水口堤岸构成了水的形态,而水柔水刚,水止水流也受 到堤岸的影响石清得阴柔之妙,石顽得阳刚之健,石固有刚柔 美丑之别,而水亦有奔放宛转之致,是皆因石而起变化因此山 和水决不能分割而论,山水相依是园林重要的特征之一山贵有 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陈从周先生曾用“水随山 转,山因水活”与“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随地作低平”来说明 山水之间的关系,也是从真山真水中所得到的启示射鸭廊” 南用黄石堆叠的玲珑小山,与池南岸的“云岗”虽非一体,但在 气脉上是彼此连贯的水池在两山之间往东南延伸成为溪谷形状 的水尾 4. 植物——空间的第四层次 “小园树宜多落叶,以疏植之,取其空透;大园树宜适当补 常绿,则旷处有物此为以疏救塞,以密补旷之法网师园是个 小园,植物多以点植为主,就是避免密树如墙,缺乏空透之感 园北岸“看松读画轩”前的树坛内点植罗汉松、白皮松和圆柏三 株,增加了池北岸的层次和景深。

      当然,网师园中植物划分空间 的作用相对于建筑、山池来讲是有限的,主要是对空间起到一种 柔化的作用,使“人作”的空间更为“天成”其次是将建筑、 山池更自然的衔接起来可以说,好的园林佳作,就是恰当的运 用了植物这个“媒介”此外,树木的栽植还起到很好的景观效 果,使园林有了自己的特色王士祯诗云:“绿杨城郭是扬州”, 如果网师园中没有那些古木,一园之色则少了许多韵味 5. 诗词——空间的第五层次 如果说建筑、墙垣、山池等等这些人工构筑物营造出的是看 的见的空间环境,那么诗词在古典园林中的作用就像是萦绕在人 的脑海中,并令人回味无穷的看不见的空间环境诗词可以说将 中国的古典园林由一个素土泥胎的凡物点化成人间仙境《红楼 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一回中有这样一段话,‘若大景致,若 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则’由此可见中 式园林的含蓄美、朦胧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统统表现在 诗词当中了题词当然要会看景,即所谓“寻景”清人江弢叔 有诗云,‘我要寻诗定是痴,诗来寻我却难辞;今朝又被诗寻著, 满眼溪山独去时’“寻景”达到这一境界,题词才显神来之笔 诗词给中式园林多了一种语境,多了一种脑海中的景深。

      二、结语 此篇虽完,话犹未尽,中国古典园林是门综合的艺术,既通 诗文、且通画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发 展中,逐渐形成独特的造园技术、以及相应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情 趣,本文仅从物质层面做了一个较为浅显的分析,对精神层面并 无深究,或许日后多读些史书及相关书目,或可将本文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 《园冶》明计成 [2] 《园冶注释》(第二版)陈植注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园冶图说》赵农注释山东画报出版社 [4] 《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清华大学出版社 [5] 《说园》陈从周山东画报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6] 《苏州古典园林营造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简介:高亚妮,女,陕西省旬阳县,汉族,1973年10月,深圳 职业技术学院,硕士,工程师,研宄方向:建筑历史与理论农家科技术论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