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理解剖学-肿瘤五.ppt
87页二)上皮组织恶性肿瘤(癌),组织分化: 上皮 发病率: 多见 约为肉瘤的9倍 发病年龄: >40岁中老年人 大体特点: 灰白、干燥、质较硬 组织特点: 多形成癌巢 , 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 网状纤维: 位于癌巢周围,癌细胞间多无网状纤维 转移: 多经淋巴道转移,1.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部位:皮肤、口腔、食管、喉、子宫颈等 鳞状化生部位 如:支气管、胆囊等,皮 肤 鳞 状 细 胞 癌,,(1)实质 排列紊乱 组织结构 层次紊乱 极性消失(上皮恶性 ) 异型性 细胞多形性 细胞形态 核的多形性 胞浆嗜硷性 (2)间质 结缔组织 + 血管 +淋巴管 (无异型性),,,,,,细胞间桥,分化好的鳞癌:癌巢清楚,其中有角化珠、细胞间桥。
分化差的鳞癌:癌巢不清、无角化珠及细胞间桥高 中 低,高 分 化 鳞 癌,,,角化珠,中 分 化 鳞 癌,,,低 分 化 鳞 癌,,,2、腺癌 来源: 腺上皮 部位: 胃肠道, 胆囊, 子宫体,乳腺等 肉眼: 乳头状, 菜花状,结节状,可见坏 死或溃疡 镜下:,,,肠癌,,乳头状腺癌 囊腺癌 粘液癌(胶样癌),腺癌(adenocarcinoma),,,,,,囊 腺 癌(卵巢),指分泌粘液的腺癌,粘液将核挤向一 侧,癌细胞呈印戒状,称为印戒细胞 (signet-ring cell)肉眼呈灰白色、湿润, 半透明如胶冻样,粘液癌 mucoid carcinoma (或胶样癌colloid carcinoma),,,粘 液 癌 (胶样癌),3. 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 部位: 多见老年人面部,如鼻翼 ,眼睑, 颊部等 肉眼: 溃疡, 生长慢, 镜下: 基底细胞样癌巢 特点: 较少转移,放疗敏感,低度恶性基底细胞癌 (basal cell carcinoma),4.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 部位:膀胱、肾盂、 输尿管 特点:乳头状生长,多发性,可形成溃疡 光镜:癌细胞似移行上皮,呈多层排列,移行细胞癌Ⅰ级,移行细胞癌Ⅱ级,,移行细胞癌Ⅲ级,二、间叶组织肿瘤,(一)间叶组织良性肿瘤 1.脂肪瘤: 部位: 四肢、躯干、皮下 特点:质软,分叶状或椭园形,有包 膜,切面淡黄色,2.血管瘤(hemangioma),部位: 皮肤、肌肉、内脏等 肉眼: 无包膜, 浸润生长, 红斑或结节状 种类:毛细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 静脉血管瘤,毛 细 血 管 瘤,海绵状血管瘤,3.淋巴管瘤(lymphangioma),由增生的淋巴管构成,内含淋巴液,当淋巴管囊性扩张,互相融合时,内含大量淋巴液,则称“囊状水瘤”。
4.平滑肌瘤(leiomyoma) 部位: 子宫, 胃肠 肉眼: 结节状, 有包膜, 灰白, 质硬,界 限清楚,切面编织状或漩涡状 镜下: 梭形细胞编织状, 核杆状,5. 软骨瘤(chondroma) 部位: 手, 足多见 肉眼: 与透明软骨相似,灰白, 有 光泽 镜下: 成熟软骨细胞组成,分叶状,软骨瘤,(二)间叶组织恶性肿瘤(肉瘤),组织分化: 间叶组织 发病率: 少见 发病年龄 青少年或中老年人 大体特点: 灰红、湿润、质软、鱼肉状 组织特点: 肉瘤细胞弥漫排列,实质和间 质界限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 网状纤维: 肉瘤细胞之间有网状纤维 转移 多经血道转移,脂肪肉瘤 部位: 腹膜后及大腿深部软组织 肉眼: 结节、分叶状,黄红色 镜下: 分化差, 明显异型性和多样性 的脂肪母细胞 高分化者酷似脂肪瘤,分化差者呈鱼肉状,脂肪肉瘤(liposarcoma),脂肪肉瘤(liposarcoma),2. 平滑肌肉瘤 (leiomyosarcoma),好发部位:多见于中老年人; 易发生于子宫及胃肠道 病变特点: 肉眼:肿瘤多呈结节状,呈浸润性生长。
切面灰白或灰红,鱼肉状,有时呈现编织状 镜下:瘤细胞呈梭形,有不同程度的异型性,核分裂像的多少对良恶性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平滑肌肉瘤,3.纤维肉瘤(fibrosarcoma) 部 位: 四肢及躯干皮下 肉眼: 细腻鱼肉状, 有坏死, 出血 镜下: 瘤细胞梭形, 排列紊乱,异 型性明显,纤维肉瘤,4.骨肉瘤(osteosarcoma) 年龄: 常见青少年 部位:长骨的干骺端 1)股骨下端、胫腓骨上端 2)肱骨上端 大体: 形状:梭形肿块 颜色:灰红灰白,质地细腻,有出血坏死 X线:Codman 三角,日光 放射状阴影,,,骨肉瘤(osteosarcoma),骨肉瘤,镜下: 1〕明显异型性的梭形或多边形的肉瘤细胞 2〕肿瘤性骨组织和肿瘤性骨样组织 (诊断骨 肉瘤的重要依据)肉瘤细胞及肿瘤性骨样组织,肉瘤细胞及肿瘤性骨小梁,预后:为高度恶性;生长迅速,早期可发生血道转移至肺癌与肉瘤的区别,鳞状细胞癌,癌与肉瘤的区别,癌 (网状纤维染色),肉瘤 (网状纤维染色),癌与肉瘤的区别,癌 ( keratin免疫组化染色),肉瘤 (vimentin免疫组化染色),癌与肉瘤的区别,(一)视网膜母细胞瘤: 年龄:3岁以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来源: 视网膜胚基 肉眼: 灰白或黄色,出血坏死 镜下: 小圆细胞构成,菊形团排列 预后: 差,多在一年半左右死亡 少数自发性消退,三.神经外胚叶肿瘤,(二)恶性黑色素瘤(melanome) 年龄: 30岁↑ 部位: 足底、外阴、肛门周围多见 病变: 组织结构多样性→巢状、条 索、腺泡样,可见黑色素 预后: 很差,第十节 癌前疾病(或病变)、非典 型增生和原位癌,一.癌前疾病(或病变) (precancerous lesions) 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病变, 如长期存在有可能转变为癌. 注意: 并非所有癌前病变均会转变成癌 . 目前大多数癌并未发现有明确的癌 前病变,常见癌前疾病(或病变) (1)大肠腺瘤 (2)乳腺纤维囊性病 (3)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 (4)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5)皮肤慢性溃疡 (6)粘膜白斑,二. 非典型增生 (atypical hyperplasia) (1) 概念:指细胞增生出现一定程度异型性, 但不足以诊断为肿瘤的一些病变. (2) 常发生于被覆上皮,也可见于腺上皮. 轻度: 异性细胞占上皮层的下1/3 中度: 异型细胞占上皮层的下1/3∽2/3 重度: 超过上皮2/3以上但未达到全层,非典型增生,正常,轻度,重度,中度,异型增生的细胞累及上皮的全层,但尚末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
原位癌 (Carcinoma in situ),,,最早期的癌,不发生转移,治疗效果好如常见的子宫颈原位癌、乳腺导管内癌和乳腺小叶原位癌等宫颈原位癌,宫颈原位癌累及腺体,上皮内瘤变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IN ) INⅠ = 非典型增生Ⅰ INⅡ = 非典型增生Ⅱ INⅢ = 非典型增生Ⅲ+原位癌,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新近的分类将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称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 CIN:Ⅰ级(轻度非典型增生) Ⅱ级 (中度非典型增生) Ⅲ级(重度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子宫颈上皮内肿瘤(CIN)Ⅰ,Ⅱ,Ⅲ级,第十一节 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一、细胞生长与增殖的调控 1.细胞生长与增殖的信号传导过程 2.细胞周期的调控,二、肿瘤发生的 分子机制 (一) 癌基因(oncogene) 1. 原癌基因、癌基因及其产物 (1) 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 正常细胞中存在的编码促进细胞生长的基因序列. (2)原癌基因产物: ① 生长因子:VEGF、FGF、PDGF ② 信号转导蛋白: ras(GTP结合蛋白) ③ 核调节蛋白: myc(转录活化蛋白) ④ 细胞周期调节蛋白: cyclin 、 CDK (3)癌基因(oncogene): 由原癌基因衍生而来的具有转化细胞能力的基因.,2、原癌基因的激活: 激活方式: ① 点突变(point mutation): ras基因→结肠癌、肺癌 ②基因扩增(amplification): N-myc→神经母细胞瘤 HER2 →乳腺癌 ③染色体转位,(二)肿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 1.正常细胞内存在的编码抑制细胞生长的基因序列 2. 常见肿瘤抑制基因: (1) Rb基因: 功能→调节细胞周期 失活→受累细胞进入S期 持续增生 (2) p53基因: p53蛋白(野生型):核结合蛋白→DNA修复 p53基因突变: 细胞不能进入G1期和DNA 修复→恶变. (3)其他: NF-1: 抑制ras信号传递 p16: 调节细胞周期 APC: 抑制细胞传导,(三)凋亡调节基因 bcl-2: 抑制细胞凋亡 bax 诱导细胞凋亡 p53 (四)DNA修复基因 (五)微小RNA,,(六)端粒及端粒酶和肿瘤 1.端粒: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 其长短与细胞寿命有关。
2.端粒酶:使缩短的端粒得以恢复 体细胞:无端粒酶,复制50-70次 生殖细胞 恶性瘤细胞 有端粒酶活性、复制能力很强,,(七)肿瘤发生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 单个基因改变→不能导致恶变 几个癌基因激活 两个以上抑癌基因失活 恶性转化 凋亡调节基因改变 DNA修复基因改变,,第十二节 环境致瘤因素,一、化学因素 1.间接化学致癌物: (1)多环芳烃 (2)芳香胺类 (3)亚硝胺类物质 (4)真菌毒素 2.直接化学致癌物:烷化剂和酰化剂,二、物理致癌因素 1.电离辐射 2.紫外线照射 三、生物因素 1. DNA病毒: HPV:生殖器区域鳞癌 EBV:淋巴瘤、鼻咽癌 HBV:肝细胞性肝癌 2. RNA病毒:HTLV-1→白血病/淋巴瘤 3.细菌:HP →MALT淋巴瘤,第十三节 肿瘤与遗传,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肾母细胞瘤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loom综合症 →易发生白血病. 3.肿瘤易感性遗传 家族史:乳腺癌、胃肠癌、肝癌、 白血病等第十四节 肿瘤免疫 1.肿瘤抗原: (1)特异性抗原 (2)相关抗原: 肿瘤胚胎抗原:AFP,CEA 肿瘤分化抗原:PSA,,,,肿瘤免疫反应以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为辅。
参加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主要有细胞毒性T细胞(CTL)、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ing cell,NK)和巨噬细胞2.抗肿瘤的免疫效应机制:,肿瘤免疫,3.免疫监视 (1)免疫缺陷病人恶性肿瘤发病率↑↑ (2)逃脱免疫监视因素: ① 无或弱抗原性瘤细胞存活. ② MHC↓ ③ MHC表达,协同因子↓ ④ 肿瘤产物抑制免疫反应:TGF-β ⑤ 细胞毒性T细胞凋亡,瘤细胞避开攻击,,,THANK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