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海淀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 生物 Word版含答案.docx
12页海淀区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练习 高三生物学 2024.05本试卷共10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下列关于百日咳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有丝分裂增殖 B.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可产生8种碱基 C.可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D.通过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2.为检测黑曲霉蛋白酶的热稳定性,科研人员在不同温度下分别处理酶液10、60 及90min, 测定酶活力,结果如右图下列关于该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温度升高可改变其空间结构B. 若长期保存应置于60℃C.可将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或多肽D. 置于70℃下 60min后完全失活3.环境适宜的条件下,研究人员测定某植物在不同温度下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开放程度及胞间CO₂浓度,结果如下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胞间 CO₂进入叶肉细胞叶绿体基质被光合作用暗反应利用 B.5°C时,胞间( CO₂浓度较高的原因可能是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活性较低C.叶温在 30°C∼40°C时,净光合速率下降主要是叶片气孔关闭所致 D.30°C下单位时间内有机物的积累量最大 高三年级(生物学) 第1页(共10页) 4.研究者发现一种玉米突变体(S),用S的花粉给野生型二倍体玉米授粉,可结出一定比例的单倍体籽粒检测所结甲、乙两个籽粒的幼胚中具有相应 DNA 含量的细胞数目,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是二倍体幼胚,乙是单倍体幼胚B.甲、乙两籽粒中都有部分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C.乙中DNA 相对含量为200的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D.比较两图可确定单倍体幼胚的染色体来源于S5.研究人员用基因型为AABB 与aabb的植株杂交产生F₁对F₁的花粉粒进行荧光标记,用红色荧光标记A基因,绿色荧光标记B基因对F₁中有荧光的花粉粒统计其颜色及数目,结果如下表荧光颜色黄色绿色红色花粉粒数目8000499501注:红色荧光与绿色荧光叠加显示为黄色荧光。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亲本的A 与B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B.A/a 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C.F₁的花粉粒中有一部分无荧光 D.基因重组型花粉粒的占比约为1/96.控制番茄叶型的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野外发现一株“三体”番茄含有三条6号染色体,其叶型正常利用该“三体”正常叶番茄与马铃薯叶型的二倍体番茄杂交,F₁均为正常叶型选择F₁中的“三体”番茄与二倍体马铃薯叶番茄杂交,后代马铃薯叶植株占1/6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三体”番茄存在染色体数目变异B.马铃薯叶型对正常叶型是隐性性状C.马铃薯叶型番茄的配子含一个染色体组D.F₁中“三体”蕃茄的配子含三条6号染色体7.细菌S可寄生在豌豆蚜体内,携带S菌的豌豆蚜(S⁺品系)与不携带S菌的豌豆蚜(S⁻品系)相比,体重、体型及繁殖力有所增加,检测两品系存活时间如下图用两品系豌豆蚜分别投喂其天敌龟纹瓢虫,测定相关数据如下表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龟纹瓢虫投喂品系S⁻品系S⁺品系日最大捕食率37.025.6捕食耗时相对值0.0270.039瓢虫幼虫体重(mg)8.26.7 A.携带S菌的豌豆蚜寿命更短 B.S⁺品系更易被龟纹瓢虫捕食 C.S菌、豌豆蚜及龟纹瓢虫存在协同进化 D.龟纹瓢虫同化的能量来源于豌豆蚜高三年级(生物学) 第2页(共10页)8.研究发现果蝇复眼的一种感光细胞同时释放组胺和乙酰胆碱两种神经递质,其中组胺与精细的运动视觉信号传递有关,乙酰胆碱则通过作用于伞形神经元来调节昼夜节律,其形成的突触结构及作用机理如下图。
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A.伞形神经元、视神经元膜上的受体与不同的神经递质结合,可引发不同的生理效应B.两种神经递质均以胞吐形式通过突触前膜释放C.两种神经递质均只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D.感光细胞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突触间隙适宜的组胺浓度9. 人体内的免疫细胞在免疫防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免疫细胞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分裂和分化B.树突状细胞能够处理和呈递抗原C.淋巴细胞不具有抗原呈递功能D.巨噬细胞可识别外来病原体10.千岛湖分布着众多岛屿,商陆是岛屿上的入侵植物,食果鸟取食商陆果肉有助于其种子繁殖和传播,研究发现周围空旷的岛屿被商陆入侵程度比周围密布小岛的岛屿更严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商陆、食果鸟等岛上的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B.食果鸟对商陆的取食减缓了商陆入侵C.若岛屿物种丰富度较高,商陆入侵程度较轻D.食果鸟的活动范围可影响商陆在不同岛屿的入侵程度11.乙醇梭菌可利用氧化H₂释放的能量,以CO和氨水等为主要原料合成乙醇、蛋白质等有机物我国科学家利用乙醇梭菌发酵,收集发酵产物和菌体,作为燃料和饲料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乙醇梭菌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B.利用乙醇梭菌生产燃料和饲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以乙醇梭菌菌体蛋白作为饲料有助于提高能量利用率D.使用乙醇梭菌发酵产物作为燃料有助于减少化石燃料导致的污染12.研究者将M病毒膜蛋白注射小鼠,分离小鼠脾细胞并将其与S细胞融合,通过筛选获得单个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动物细胞培养液培养M病毒,通过离心可获得膜蛋白作为抗原B.可用M病毒膜蛋白多次免疫小鼠,以获得更多的浆细胞C.S细胞应具备产生抗体和无限增殖的能力D.体外培养单个杂交瘤细胞获得大量抗体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高三年级(生物学) 第3页(共10页)13.细菌素是某些细菌产生的具有抑菌活性的多肽类物质,可代替食品防腐剂使用研究人员将乳酸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发酵,取发酵液上清滴加到长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固体培养基的孔洞中,测定所形成的抑菌圈直径,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固体培养基孔洞中滴加的上清液体积需保持一致B.培养约8h收获细菌素相对节约成本C.整个培养过程中上清液的抑菌活性与乳酸菌密度呈正相关D.细菌素进入人体肠道可以被消化酶分解,安全性较高14.体外培养发现绝大多数的克隆胚胎在囊胚阶段出现发育阻滞Wnt通路抑制剂处理克隆囊胚后,供体的核移植胚胎出生率可大幅提高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胚胎发育早期依次经历卵裂、囊胚和桑葚胚B.动物克隆需用到动物细胞培养、核移植和胚胎移植等技术C.Wnt信号通路持续异常激活可阻碍克隆胚胎发育过程D.胚胎发育过程中部分细胞的凋亡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15.下列实验直接使用到无水乙醇的是 A.绿叶中色素的提取 B.菊花的组织培养 C.生物组织中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D.还原糖的鉴定第二部分本部分共6题,共70分。
16.(12分)女性更年期雌激素水平下降,糖尿病发病率升高为研究相关机制,研究者进行了系列实验1)雌激素有助于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肝、肌肉并合成 ,进而降低血糖2)研究者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了雌激素受体(R)基因敲除小鼠向野生型和R基因敲除小鼠注射葡萄糖,短时间内检测发现两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的增加量相似而向两种小鼠注射等量胰岛素5分钟后,检测骨骼肌组织中胰岛素含量,结果如图1结合以上信息,从胰岛素合成和运输的角度分析,说明雌激素 高三年级(生物学) 第4页(共10页)(3)研究发现,骨骼肌血管内表面的细胞(内皮细胞)表达R蛋白研究者推测雌激素通过调节内皮细胞相关基因表达,影响胰岛素发挥作用,进行了下列实验①为检测内皮细胞中受雌激素调节的基因,研究人员利用转GFP-核糖体蛋白融合基因的小鼠进行如下实验:施加雌激素引起内皮细胞中 的种类及含量变化通过分析比对,研究人员认为囊泡运输相关蛋白基因S为内皮细胞中受雌激素调节的重要靶基因②为验证上述结果,研究人员以骨骼肌血管内皮细胞为材料,进行了下表所示实验,结果如图3组别注射 RNA转入基因处理及检测1a无施加生理盐水或雌激素,检测R蛋白的含量、S基因的转录量2与 R-mRNA互补的 RNA无3b4缺失核定位信号序列的R蛋白基因注:核定位信号序列可引导R 蛋白进入细胞核。
a、b处应分别为 2~4组注入与R-mRNA 互补的RNA的目的是排除 在上述细胞培养基中加入荧光标记的胰岛素,施加雌激素后,1、3组的内皮细胞中可观察到荧光,而2、4组几乎无荧光分布4)综合上述信息,完善下列雌激素调控胰岛素发挥作用的机制:雌激素与R结合,使R →促进S基因的转录→促进胰岛素 →胰岛素作用于骨骼肌细胞5)有人提出通过注射雌激素可以用于治疗糖尿病综合上述研究,你是否同意这种想法并说明理由 高三年级(生物学) 第5页(共10页)17.(11分)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捕食会产生影响,研究人员利用人工温室模拟地球气候变暖,以大、小两种蜘蛛作为研究对象,发现捕食者的捕食发生了相关变化1)蜘蛛是一种肉食性节肢动物,它与杂食性、植食性昆虫以及植物通过捕食关系形成 ,成为生态系统行使主要功能的途径2)实验在两个温室中进行,其中一个温度适宜且恒定,另一个温度较高以模拟气候变暖,每个温室中有大、小两个不同物种的蜘蛛及其猎物其中,大型昆虫多为肉食性,小型昆虫多取食禾本科植物,中型昆虫多为杂食性研究人员统计了不同年份相关数据,结果如图1及图2。
①据图1可知,变暖导致大、小蜘蛛所结蛛网网孔尺寸的变化分别为 ②结合图2结果,推测高温环境下, ,因而大蜘蛛蛛网网孔大小发生相应变化,以获得足够的猎物③蛛网网孔越大,结网吐丝量越低小蜘蛛的蛛网网孔大小随环境变暖所发生的变化,与高温下温室内生物群落的多种因素有关综合上述信息,结合猎物的变化,对此进行合理解释:环境温度变暖,禾本科植物占优势, ,减少结网捕食的能量代价,利于生存;另一方面,中型昆虫营养丰富,口感更佳,也获得了小蜘蛛的偏爱3)据文中信息,推测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造成的影响可能有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植食性昆虫数量改变b.大型昆虫具生存优势c.昆虫等节肢动物种类、数量及分布均不变化d.捕食者食物的种类及比例发生变化e.大、小蜘蛛的生态位重叠加剧高三年级 (生物学) 第6页 (11 .. 一、18.(11分)种子成熟过程受脱落酸(ABA)等植物激素调控为研究种子成熟的调控机制,研究者以拟南芥为材料进行了实验1)ABA 是对植物生长发育起 作用的微量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