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讲述马派相声艺术传承的得力之作.docx
8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一部讲述马派相声艺术传承的得力之作 高博 一、马志明简介 马志明先生是相声泰斗马三立先生的长子,1945年出世于天津,被观众们尊称为“少马爷”受家庭影响,马志明自幼爱好相声和戏曲20世纪80年头,由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代收为师弟,拜已故相声前辈朱阔泉为师马志明先生传统艺术功底深厚,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不温不火、不急不躁、不喊不叫、不荤不咸的艺术风格2022年,马志明成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工程(相声)代表性传承人他的代表作品有:《纠纷》《夜来麻将声》《大保镖》《报菜名》《文章会》《论拳》《卖挂票》《五味俱全》等二、《马志明评传》成书缘起 树从根起,水自源生要说《马志明评传》,就要从马氏相声的艺术风格说起马氏相声冷面滑稽、外松内紧、有条不紊、表演细腻、含蓄隽永、本色自然,擅于描绘小市民的形象,艺术手法和美学趣味那么多以“自嘲”为主,人物刻画惟妙惟肖,入木三分,马志明的相声承接了马氏相声艺术特点 马志明的相声经琢磨、有滋味,他决不把一切都说出来,而只是把其中的关系、条件、界限报告听众,让大家自己得出结论,这有效地打破了“第四堵墙”,能让演员听众在心灵的交流中达成默契。
这种互动不燥,但效果同样完备笔者认为,马志明的相声传达出这样一种观点:艺术表示给人们的只是形象,至于形象背后的生活以及演员对形象的评价,都理应交给听众,并充分相信听众的理解、想象和联想才能也正因如此,含蓄、机敏、轻松、幽默等是马志明相声主要的艺术底色,而这也正是《马志明评传》重点剖析的内容之一 马志明作为当下马氏相声的主要继承者,他对相声艺术的认知、革新和创新也是《马志明评传》的焦点所在举例来说,面对相声前辈遗留下来的一些虽具文化情采,但稍有技艺游离、主客相悖瑕疵的作品,马志明会在崇敬前辈艺术创造的根基上,发挥曲艺艺术“一遍拆洗一遍新”的艺术追求,在作品整体框架内做有针对性的革新如建立起种种“情境”,让作品能更好地接继古今、参合虚实,搭建起完整的艺术规律链条如在改编表演《白事会》和《红事会》的过程中,马志明便利用了“取镜”的方法,把其祖辈亲历的权贵人家的历史描绘移植到捧逗之间虚拟的情感纠葛上来,从而在历史的纪实性中散发出夸诞的喜剧光华三、《马志明评传》内容梗概 《马志明评传》共有七章第一章题为“艺海神游五十载”,主要介绍了马志明的艺术成长历程马志明最初学习戏曲,专攻文丑,后改为武生。
此后,他在厉慧良先生的建议之下,转学相声在其五十年的从艺生涯中,马志明吸取各家艺术之所长,真正做到了兼收并蓄,但对其艺术上的成长影响最深的还是乃父马三立 其次章题为“精雕细刻的创作”,主要介绍马志明对作品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对一些作品的打磨过程就其演出文本而言,“无不是经过他精雕细刻的创作和整理的结晶通过敏锐的查看力抓获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素材,经过缜密精良的艺术构思裁剪嫁接,运用意蕴丰富的潜台词,马志明为观众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此外,自觉的文学意识赋予了马志明小说家的思维,让他能从艺如运笔,在创演过程中表达出通俗文学与群众文学的倾向,让作品具备相当程度的文学价值 第三章题为“兼收并蓄的表演”,重点谈及了马志明精湛的表演技巧马志明的表演风格博采众长,对各个门类的表演形式融会贯串,别具一格除了深度继承传统相声的优秀传统,他还精心学习话剧刻画人物的方法,所以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舞台感与现实感兼备,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他既继承了马氏相声抑扬顿挫、侃侃而谈的家学,又能将从小在戏校里学习到的戏曲根本功运用到相声当中,从而生发出一种内敛睿智的舞台表演风格 第四章题为“马志明相声赏析”,通过对《报菜名》《大保镖》《太平歌词》《纠纷》《五味俱全》等经典段子的分析,进一步解析马志明相声的艺术特质。
《马志明评传》的认为,“马志明是马氏相声艺术风格的集大成者他没有墨守成规、率由旧章地生搬硬套乃父的表演,而是锐意创新,扩展丰富了马氏相声除此之外,马志明还对传统相声举行了整理,使其焕发出夺目的艺术光辉,他又在现代题材的相声中注入了传统精神,这使得他的相声具有很高的艺术含金量 第五章主要论说了马三立先生对马志明在艺术上的影响,在马志明对马氏相声的传承进展方面多有着墨概括来说,首先,马志明坚持了马三立一贯看法的“对于传统相声要采取全面继承的态度在对传统的继承上,他(马志明)从不抱残守缺,而是追求精益求精然而,马志明又从不刻意模仿马三立先生例如,他继承了马氏相声总体上要“武戏文唱”的艺术追求,但又另辟蹊径,有所进展,如在马三立“武戏文唱”的根基上进展出“文戏武唱”的表演方法,这就使得马氏相声在马志明那里经过了否决之否决的加工过程后,在艺术上又有了新的断定 第六章题为“马氏相声的文化继承与传承”在该章中,首先梳理了马氏相声的源流,认为“马家相声带有浓重的地方文化气息,这与其对清门相声的继承和发扬是分不开的此外,还认为,“马家相声始终以天津这片热土为根据地,在走遍大江南北,博采众长的同时,又突出了天津的地域特点,在作品中蕴含着浓浓的天津人文特点——‘哏儿。
概而言之,马氏相声通过一个个经典的形象,表示出一幅幅生动的世俗众生相 第七章题为“马氏相声带来的斟酌”在不断的艺术实践过程中,马氏相声为我们带来了大量名贵的演出案例与阅历,对这些阅历加以提炼总结,不仅是艺术上的享受,也能对当前相声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进展供给有益借鉴本书就提出了4点概括建議:一是喜剧的背后是悲剧; 二是相声与文学的关系:相声也需要塑造典型;三是相声与喜剧小品的识别:相声更宜“相声化”;四是重视对相声传统技巧的继承与进展四、《马志明评传》读后感 读罢此书,笔者认为,本书的一大看点在于对马氏相声脉络传承的系统梳理以及对其艺术特点所做的精彩评析细致来说,本书在一开头就开宗明义地指出,“世家的传承嬗递和马氏家族中规中矩的门风,使得马派相声无不文有所本、变有所据,纤毫毕现地传达了积累许久的原汁原味概括到马志明身上,“他在继承乃父全部衣钵的同时,不由自主地依时依性依理依心地增饰更新着马派的传统段子,使它们成为经典的范本而他的一切新作也都是按照马派的传统风格——在人物性格上开掘,在社会心理上寻因,在历史规律上把握,在诸多‘非文化的深处寻根究底至于对马氏相声艺术特点的评析,将其概括为:“出神入化善模拟”“入内出外细刻画”“低调为人情自敛”“朴拙背后显聪慧”“反熟为生见功力”“也文也武出情采”“抑扬顿挫说贯口”“咸淡见义融捧逗”。
这样的评价可谓一语道破马氏相声艺术之精华 本书的另一大看点表达在“马氏相声带来的斟酌”这一章节里该章立足于马氏父子对于相声艺术的独到见解,深入探究了马氏相声形成的历史、社会理由及其影响,并在此根基上明确地阐发了马氏相声艺术在创演方面为后来者供给学习借鉴的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梳理马氏相声进展的历史轨迹,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进展,相声艺人逐步摆脱了自我意识的蒙昧状态,“他们开头有所斟酌,开头在自己的相声段子中对自己所处的时代现状有所反思,开头观照更为广阔的背景下自己的人生境遇这说明,马氏相声自始至终坚持与时俱进,针对不同时代主题创作和表演出各具特色的相声节目其次,马氏相声在提防“笑果”、愉悦身心的同时,亦特别重视艺术作品育德育人、陶冶情操的功能换句话说,马氏相声是将“庄”与“谐”辩证统一于一体,把幽默的主题与人性教导完备结合,在调动观众欢娱心理的同时,能唤起人们对于人生深刻的感悟,从而润物细无声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再次,从艺术创作角度来说,马氏相声从业者特别重视相声的文学属性马氏相声之所以能够实现艺术常青,理由就在于它深深植根于民众当中,深受群众文化的滋养,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
就马氏相声表演者对原作的二度创作而言,虽然有些段子是以已有的民间传闻为根基,但是他们在创作时坚持着马氏相声独特的艺术追求,举行主题提炼,对情节加以丰富,并适当添加包袱”,这使其节目不但弥漫诙谐幽默的意味,而且还带有确定的文学底蕴,有如一部部“有声小说”结果,从整体上来讲,赏识马氏相声总能给人带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受也就是说,马氏相声通常留有回味的余地,让观众自己去补充有意省略的片面,在“突然察觉之后”恍然大悟,忍俊不禁,哑然失笑以上所述种种,都是马氏相声艺术能为当下相声进展所供给的名贵阅历,值得当前的相声演员加以专心学习和借鉴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公共外语教研室讲师)(责任编辑/马瑜) 猜你热爱艺术反“艺术”的艺术中学生天地(A版)(2021年6期)2021-08-31什么都可以成为艺术中学生天地(A版)(2022年9期)2022-09-26纸的艺术读者·校园版(2022年13期)2022-06-19艺术包包红领巾·成长(2022年3期)2022-05-03艺术足球足球周刊(2022年14期)2022-11-02因艺术而生Coco薇(2022年2期)2022-03-22艺术之手读者(2022年7期)2022-03-11爆笑街头艺术爆笑show(2022年10期)2022-12-18艺术全国新书目(2022年24期)2022-07-17核桃的艺术中华手工(2022年5期)2022-06-15—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