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doc
5页《桂林山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彬县城关学区 田建欣教材依据:《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指导思想: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感受祖国语言的美;二是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本课较难理解的是最后一段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绿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游览学习本文,应把重点放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借助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景色美,同时感受祖国的语言美二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前呼后应的谋篇布局法和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总之,本文是一篇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的得力佳作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品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品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要求:1、自学生字词2、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3、读通课文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和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同学们,在我国的南部有一处很著名的自然景观,你知道在哪里吗?(出示中国地图课件)广西“桂林”,是啊!桂林的自然风光很美,你们想去看看吗?“想”好!那就一起来欣赏桂林的自然风光吧!(出示课件)2、刚才看了图片,谁来说一说桂林最美的是什么?是“山和水”是啊!桂林的山水是很美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陈淼写的《桂林山水》,看他是怎样写的,请打开课本翻到第2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注重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注意培养学生收集资源的习惯、能力及资料共享的意识。
二、自读交流,感悟语言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读完后,同座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2、组织交流,各自谈体会3、结合学生的感受,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⑴观察图画、录象中漓江的水;先后配乐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问: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⑵自由练习朗读,然后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⑶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以下三点: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静”;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绿的纯净可爱⑷这段的三个特点,排比得当这个自然段之所以让人充分感受到漓江水之美,与第二句三个特点的排比大有关系描写一个事物,抓住它的三个特点写,既全面又具体这里写漓江的美,连用“真静”“真绿”并列表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这个自然段中,三个句子各有特色,句句精彩对比、排比和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产生了相当好的语言效果,读起来琅琅上口,韵味十足4、那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点呢:⑴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怎么背下来,然后指导背诵用多媒体课件,先后播放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乐朗读课文。
⑵自由练习朗读,然后组织朗读比赛,结合赛前提建议、赛后评议,教师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⑶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想象的丰富,用词之精妙⑷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选一座山峰,发挥想象说话⑸比较二、三两段,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感悟比较衬托的写法并注意分号的用法,然后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⑹总结:这一段作者同样用了一组包括三个分句的排比句,写出了桂林山的三个特点:奇、秀、险,分别从山形、山色、山势进行了具体的描写每个分句都是通过丰富的想象,使用了恰当的比喻,读起来生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5、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出现第四自然段的文字,教师由“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导读课文或者多媒体课件展示游客乘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动画,同时出现文字:⑴引导学生质疑⑵引导朗读、感悟、解疑重点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⑶再读第四自然段,引导读出陶醉之感⑷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选一座山峰,发挥想象说话⑸比较二、三两段,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感悟比较衬托的写法并注意分号的用法,然后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6、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这段写了什么?写的是作者观赏桂林山水后的总印象。
画圈”是什么?为什么作者最后用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样两句诗来概括?与开头一句关系如何?(作者把桂林的山、水、云雾、绿树红花、竹伐小舟融合在一起,用一个长句子写出来,勾勒出一幅彩色桂林山水图作者泛舟漓江,如入画中,并把读者也领入那无限美妙的境界中去了结尾诗句与开头诗句前呼后应使文章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总结:本自然段写出桂林的山与水结合的美景录象的运用把学生自然地带到优美山水的情境中,激发起阅读文章的热情学生情绪激动起来,对课文语言的感受一定会敏锐起来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品味精美词句段,感悟语言表现力,不但体会到文中的思想感情,而且掌握读懂一篇文章的方法,为今后的自主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落实了教学的三维目标三、朗读全文,读中感知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三两段分别描写漓江水、桂林山,并抓住了水静、清、绿的特点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最后将桂林的山水联系起来,突出桂林的山水美如画2、播放多媒体课件中桂林山水旅游介绍边看边想到文中哪些句子学生不时发出惊叹声3、练习背诵4、提示线索,全班背诵课文设计意图:根据影片回忆、想象,然后读出或背出与课文有关的或是正好能描述这些图片的句子,实际上是让学生运用语言来描述图象,再次感受文章语言的美,又亲眼观看山水的美景,这就是学语文、用语文的最好体现。
四、转换角色,运用语言1、小结本课的写作特点:本文的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开头先总起“桂林山水甲天下”,然后分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最后把山水结合起来加以概括首尾呼应,突出了中心本文观察仔细,抓住景物的特点,加以具体描写想象丰富,比喻生动,作者又使用了诗一样的语言,借景抒情,使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眷恋之情2、同学们,桂林山水如此美丽,大家都很喜欢吧,游玩桂林山水,我相信你一定也想赞美桂林山水:喜欢书法的同学可以把赞美的话写在书里的插图上,也就是题词,别忘了签名;喜欢说说的同学可以选择图上象鼻山这一景点,练练怎么做导游;喜欢创造的同学可以给桂林设计旅游广告词;喜欢写作的同学,仿照二,三自然段写公园的花或校园的树等一个片段3、组织交流,选派代表汇报,师生共同评点设计意图:通过“介绍”、“题词”、“导游词”、“广告词”、“仿写”等多种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感悟理解教 学 反 思《桂林山水》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对于这一课,我并不陌生,我曾在六年级多次教学而对四年级的教学却是第一次,在这次教学中我既有成功之处又有遗憾之点。
成功之处在于: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文章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向往的游览胜地,于是会很自然地产生去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欲望全文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作具体描绘但是要让学生领悟到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仅让学生从课文中的语句中理解是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精心收集有关桂林漓江水,桂林山的图片,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来促进学生对课文理解然而,它的效果却出呼我的预料教学时,当我出示漓江水的第一张幻灯片时,学生的双眼一亮,不由自主地喊到 “啊,好美的景!” 此时学生的情绪一下高涨起来我也为之一震,随即抓住学生这高涨的情绪,让学生说出美在什么地方,如果让你用文字表达你会怎样说,让学生尝试说说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说开了在学生“欣赏”与“说”的过程中,学生获得美感,形成主动体会以及独到的见解,并在欣赏中归纳出漓江的水静、清、绿,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以及描绘出它的秀丽风光从这一教学过程中让我认识到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能用于呈现学习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有关的学科内容,同时可帮助学生实现探究学习、发现学习,主动地建构知识,促进学生间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
让我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2、“重读促悟”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这篇文章的文句相当优美,非常适合朗读在教学设计中,我特别注重朗读指导设计,在教学中我也是把这一环节作为我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让学生在领会文章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学生要以一个游览者从容、轻松语气语速朗读,突出几处强调重音,如“却从没见过”、“静、清、绿”、“奇、秀、险”和注意几个“啊”字的读音,等还让学生采用“先读感叹句,再让学生读具体描写的部分利用这种读法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感悟出作者在写作方法上的独到之处——先感叹概括,再具体描述的表达方法接着让学生品读,评读,诵读,挑战读……学生的思维在读中相互碰撞,相互触发,每一个同学都想读,能读,爱读,从而读出了桂林山水的美,读出了情趣,读出了感情在学生对朗读的评价中,我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进行品析、体会,同时结合语境理解,积极启发学生想象,使学生在读中感悟意思,感受语言的神奇,受到情的熏陶通过朗读吸引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这样学生不但感受到自然景物美,还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并从读中领会“先用感叹概括,再具体描述的写作方法及句子的表现手法。
从这过程中使我感触在语文教学种以重视朗读来促进感悟特点,领会写法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3、品词析句,分析表达手法,是学生情感升华的有效方法浓缩的往往都是精华”,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品味好词语、分析句式、句意中去发现美、鉴赏美在本文的教学中对漓江水、桂林山、以及山水相融的描写,对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描写都是十分准确、生动、具体,作者抓住了漓江水的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写出景物的个性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开描写用生动的语言、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对偶、夸张等,把漓江的水,桂林的山写出了淋漓尽致的景象词语选择运用都十分恰当,耐人寻味无限情态尽在眼前通过学生在阅读、欣赏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对有关的句子进行指导,让学生在品词、析句中得到深化,使学生自然表现出令人赞叹的美,充分体会到自然美的存在,而产生热爱自然,热爱桂林山水之情遗憾之点在于:对教材的研究,教学的设计还不够全面常言道,不论有多好的课,都会有遗憾虽然说我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中成功之点不少,但遗憾也同样存在,就是我没有注意本文 “夸张”这一修辞手法应用课文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中,我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直到学生在进行“一课三练”时,我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