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精神的三间小屋[19].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533399267
  • 上传时间:2023-04-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7.01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精神的三间小屋 教学目标: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2、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3、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教学重难点:1、理解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2、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时安排:4第一二课时一、导入: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曾说: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座园圃,意志是这园圃里的园丁……让它荒废不治也好,把它辛勤耕植也好,那权力都在于我们的意志俄国大文豪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没有知识或知识不多就难免愚昧;不习惯思维就会造成粗鲁或莽撞;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我们生活的世界,按常规来看,可以被称之为三维空间空间如此广阔,时间如此漫长,不是我们这些弱小的生命体能够体会得到的但是,我们人类除了拥有空间感之外,还拥有精神,它能够穿越一切空间和时间,造就一种永恒的力量那么,人的精神是如何发挥这种作用的呢?那就必须要给人的精神活动以空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二、作者简介毕淑敏(1952——),女,国家一级作家1952年出生于新疆伊宁,祖籍山东。

      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毕淑敏17岁便来到海拔5000米的西藏阿里当兵,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在苍茫的高原上,她亲眼看到一些年轻人为了祖国的安全富强永远长眠在冰层中的悲壮那些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死亡”使她对生命有着特别的关注1980年转业回北京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7年开始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获庄重文文学,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等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一)请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字音,梳理字义。

      1、生字注音宽宥(yòu) 游弋(yì) 轻觑(qù) 麾(huī)下 广袤 (mào) 赘(zhuì)余 窗棂(líng) 坍(tān)塌 要诀(jué) 困厄(è) 襟(jīn)怀 灼(zhuó)晃 自惭形秽(huì) 憎恶(zēng wù ) 俯拾即(jí)是 驰骋(chěng)2、词语解释1.自惭形秽:“惭”,惭愧;“形秽”,容貌丑,形象不好原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羞愧后泛指因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2.不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遭受困窘或处境为难时心神慌乱3.林林总总:林林,众多的样子;总总,众多而杂乱的样子形容杂乱众多4.俯拾即是:俯,低头,弯腰;即,就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5.鸠占鹊巢:斑鸠占据喜鹊的巢比喻强者欺凌弱者,获得现成的东西6.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僵死比喻兄弟相爱相助,患难与共后用以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7.襟怀:胸襟、胸怀;心胸 8.广袤:土地的面积东西的宽度为广,南北的长度为袤 9.驰骋:①骑马奔跑,奔驰。

      ②自由地或随意地到处走动,漫游10.坍塌:崩塌 11.形销骨立:形容身体非常消瘦二)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行文思路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思路 第一部分 (第1——6自然段) 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 第二部分(第7——17自然段)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第一层(第7——8自然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第二层(第9——13自然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 第三层(第14——17自然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8——19自然段)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作者说的是哪三间精神的小屋呢? A.第一间小屋盛着我们的爱与恨 B.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 C.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自身2.第1——6自然段写的是什么?与后文写的精神的三间小屋有什么关联? 第1——3自然段:是全文的引子,表达了作者对两句名言的感慨与思考引出对精神空间的理解 第4——6自然段:由身体活动的空间引出对人心灵活动的空间的思考3.第一间精神小屋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与恨。

      作者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种对比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接着又用了几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历接下来用一个假设句,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充分体现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深广的胸怀4.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作者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事业的时间概念揭示出一个道理:不要小看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只有规划好自己的事业,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 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事业?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 首先是寻找阶段,站在高处向远方望去,高瞻远瞩,确立远大目标其次是耕耘阶段,再苦再累,在所不惜,只要努力达成目标最后境界是收获阶段,已经为追寻目标精疲力尽,快要放弃时,却在最不起眼的地方获得了成功5.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作者首先用一个反问句引出下文,接着用了两个比喻句说明没有自己的悲哀告诫人们: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理解本段的重难点是“自身”,如何理解文中“自己的思维”“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意见”? 通过举例分析说明这里的“自身”不单指人的个体生命,更是指向这个个体生命所具有的特立独行的人文精神。

      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更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6.概括第18、19自然段的内容: 总结全文,指出建立精神栖息地是我们的义务和权利,提出扩大精神空间的建议 第三四课时五、文本细读(一)第1-6自然段①文中有哪两句关于人的心灵的描述?为什么说我们面对名言与古话时会自惭形秽、不知所措?明确:文中“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和“宰相肚里能撑船”两句话对人的 心灵进行了描述自惭形秽”是 因为“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积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同样的“不知所措”是 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终是可望而不可及,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②第1自然段中的“泥土”、“浪花”、“云霓”分别对应的是什么?明确:“泥土”、“浪花”、“云霓”分别对应的是“大地“海洋”和“天空”③本部分哪几段话表明由人需要物质空间自然转换到人需要精神空间?作用是什么?明确:有“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人的心灵活动,也需要空间”这几句话自然转换显得不露痕迹④在怎样的 情况下,我们才能“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明确:“宜选月冷风清竹木潇潇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⑤在本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来进行阐述?明确:主要是打比方,最典型的就是用“小屋”来比喻“心灵空间”二)阅读第7-8自然段①第一间小屋中盛着我们的爱与恨之时,作者着重强调的是什么?明确:在第一间精神的小屋中,作者着重强调的是“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哪怕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也是希望永恒在前”,“假如爱比很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大的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②本部分的文字形象、生动,飞扬,鲜明,新奇,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作用是什么?你能举例说明吗?明确:本部分作者所运用的方法还是比喻,还有拟人等此种修辞方法的 运用,使得作者笔下的文字真如繁花盛开,奇英缤纷,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也使得说理的文字具有了情感的力量也使得说理的文字具有了情感的力量,生动又悦耳,在扩大感染力的同时,必然会增强说服力如文中将“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比喻“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既贴切又奇特而鲜明再如文中“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象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就温馨而活泼,新鲜极了,非常有感染力与说服力。

      ③“无师自通”、“净手焚香”的含义是什么?明确:“无师自通”这里指自然发生净手焚香”,这里指去除尘埃,营造净化的仁爱心境三)第9-13自然段①人生工作“七万个小时,在 这个庞大的数字面前“,大多数人会有怎样的反应?为什么?明确:大多数人的反应“都会始于惊骇终于沉思”这是因为要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整整35年的时光,假如你从事的工作时你的爱好,这7万个小时,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假如你不喜欢它,漫长的7万小时,足以让花容磨损日月无光每一天都如同穿着淋湿的衬衣,针芒在身②大多数人在谈到工作时是什么样的表情?为什么?作者认为事业对精神有濡养或腐蚀作用,上文中有这样的形象表述,你能否指出来,并举出生活中的 例子?明确:在谈工作时表情是乏味麻木这是因为找对了工作的幸运儿不多其“濡养”或“腐蚀”作用是“快活和充满创意”或“花容磨损日月无光”③为什么说适合你的事业,如同“白桦林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找寻”?明确:主要靠自我寻找,不但是因为相宜的事业,并非象雨后白桦林中的菌子一样,俯拾即是,而且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是抽丝剥茧,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④为什么你很“难预知将来”?很难“真正触摸到倾心的爱好”?明确:很难预知,是因为很难真正触摸到倾心的爱好,还因为当我们太年轻的时候,…‥尚无法真正独立,受种种条件的制约,那附在事业外壳上的金钱地位,或是其他显赫的光环,也许会灼晃了我的眼睛。

      ⑤当我们“可能已耗费半生”,“费事弥久”才“将事业之外的赘生物一一剥除,露出它单纯可爱的本质时”,还应该怎么办?为什么?明确:当我们可能“耗费半生”,“费时弥久”才“将事业之外的赘生物一一剥除,露出它的单纯可爱的本质时”,我们还要在“精神小屋”,“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⑥建造“坚固优雅”的第二间精神小屋,它的“要诀”是 什么?为什么?明确:建造“坚固优雅”的第二间精神小屋,它的“要诀”是“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这是因为“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⑦“鸠占鹊巢”、“桃代李僵”在这里分别指什么?明确:“鸠”与“李”这里代指“事业之外的赘生物”四)阅读第14-17自然段①为什么作者会说安放我们自身好像一个怪异的说法?明确:之所有“怪”就是因为人们根本还未认识到我们的精神住所不住着自己,而是住着所有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