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徽因和徐志摩.docx
10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林徽因和徐志摩 一:[林徽因和徐志摩]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诗 林徽因写给徐志摩的诗《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音点亮了四月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严肃, 你是月月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崭新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中期望的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梦想,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其实这首诗是林徽因写给自己的长子梁从戒的,用来表达她对孩子的无比的爱好之情 徐志摩在与张幼仪离婚后,迫不及待地要赶到林家,他写了一首诗来给林徽因,但是由于林徽因已经匆忙回国了,所以没能交给她 《我有一个恋爱》 我爱天上的明星; 我爱他们的晶莹: 人间没有这异样的神明 在冷峭的暮冬的黄昏, 在落莫的灰色的清早 在海上,在风雨后的山顶 永远有一颗,万颗的明星! 山涧边小草花的知心, 高楼上小孩童的欢欣, 旅行人的灯亮与南针: 万万里外闪烁的精灵! 我有一个破碎的魂灵, 像一堆破碎的水晶, 散布在荒野的枯草里 饱啜你一瞬瞬的殷勤。
人生的冰激与柔情, 我也曾尝味,我也曾容忍; 有时阶砌下蟋蟀的秋吟, 引起我心伤,逼迫我泪零 我袒露我的坦白的胸襟, 献爱与一天的明星, 任凭人生是幻是真 地球存在或是消泯 太空中永远有不昧的明星! 林徽因没有采纳徐志摩的爱情,匆忙离开了英国,徐志摩回到家里,收到了林徽因临行前寄给他的一封信: 我情愿化成一片落叶, 任风吹雨打四处飘扬; 或流云一朵,在澄蓝天, 和大地在没有些牵连 但抱紧那悲伤的标帜, 去触遇没着落的怅惘; 在黄昏,夜半,蹑着脚走, 全是空虚,再莫有温柔; 忘掉曾有这世界,有你; 哀悼谁又曾有过爱恋; 落花似的落尽,忘了去, 这些个泪点里的心绪 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 比一闪光,一息风更少 痕迹,你也要忘掉了我 曾经在这世界里活过 徐志摩回国后,知道林徽因已经与梁思成在一起,闷闷不乐,开展一张稿纸,信手写到: 我独坐在半山的石上, 看前峰的白云蒸腾, 一只不知名的小雀, 嘲讽这我迷惘的神魂 白云一饼一饼地飞升, 化入了辽远的无垠; 但在我逼仄的心头,啊, 却凝敛这惨雾与愁云! 皎洁的晨光已经透露, 洗净了青屿似的前峰; 像墓墟间的磷光惨淡, 一星的微焰在我的胸中。
但这惨淡的弱火一星, 照射这残骸与余烬, 虽那么是往迹的嘲讽, 却绵绵的长随时间举行! 徐志摩送泰戈尔回到国内,却得到林徽因已于一个多月前与梁思成去了美国的消息,,相思成病,梦见林徽因做了新娘,于是写了一首叫做《噩梦》的诗: 我梦见你呵, 你那憔悴的神情! 手捧着鲜花害臊的做新人; 我恼恨,我恨你的负心, 我又不忍,不忍你的疲损 你为什么负心?我大声的呵问, 但那喜庆的闹乐侵蚀了我的二:[林徽因和徐志摩]徐志摩和林徽因 徐志摩和林微因这场爱情的战役最开头是由徐志摩发起的也正是这多情的才子,才有后来这段悠扬缠绵的爱情故事 徐志摩狂热地追求林徽因,先后大体有三回 第一回是1920年冬至1924年,在伦敦一见钟情1920年,16岁的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正在英国游学的徐志摩当时,他的妻子张幼仪与孩子都来了伦敦,他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而情窦初开的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学识,风雅的谈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两位才情横溢的青年强烈地相恋了,徽因深爱着志摩,但志摩的妻子(张幼仪)的影子在她心中总是拂不去徽因于是就对志摩说:“我不是个感情肆意的女子,你务必在我与张幼仪之间作出决定。
于是浪漫的徐志摩即回家报告张幼仪,逼着妻子离婚张幼仪虽然感到太突然,但仍理智地对待这件事,随即带着孩子往德国留学去了林徽因就这样当了第三者,这一插足后果对比严重事实上,徐志摩也做了第三者,由于林徽因当时也已经许配了梁思成很有意思的是,作为父亲的林长民竟然也同意女儿与徐志摩之间的爱情,浑忘了自己已经把掌上明珠许配了梁家大公子 之后林徽因经过一翻理性的考虑和痛楚的决定,和父亲一起提前回国了,而且是与志摩不辞而别这也是后来林徽由于何在《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里对去世的志摩说:“我知道你定会原谅我的”直白忏悔,是她不断向凌叔华强索“八宝箱”(也叫文字因缘箱,里面放的都是志摩的日记和手稿,其中有《康桥日记》)的其中一个理由,是也是张幼仪自始至终都怀恨林徽因的最大诠释由于林徽因既然允许了徐志摩,后来却没有和他结婚,把徐志摩闪了她四处都是为徐志摩考虑的,就是离了婚,她还是爱着徐志摩,始终把自己当做徐志摩夫人) 其次回是1924年至1928年1924年春林徽因、徐志摩陪伴来华访问的印度诗人泰戈尔因共同接待泰戈尔访华,徐旧情复萌,不成抑止1924年,泰戈尔访华期间,徐林二人以金童玉女的形象相伴左右,与老人的鹤发相映成辉。
徐林同台,流利的英语、俊秀的扮相,举座皆惊徐还借泰戈尔之口向林徽因表达爱意,结果未果对此,泰戈尔还特意奉劝徐志摩,凌叔华较林徽因有过之而无不及据说,1931年,徐志摩一死,存在凌叔华那儿的“八宝箱”立刻成了林徽因必得之对象她的理由是,“我只是要读读那日记,给我是种得志,奇怪心得志,回味这怪僻的世事,纪念老挚友而已而凌叔华退的日记中少了几页,为此林还和凌怄了好一阵子的气) 后来,梁思成、林徽因到美国留学其后经常有冲突和摩擦,强烈的时候,林徽因就给国内的徐志摩写信,由于这样,徐志摩对林徽因一向心存空想而不久的1925年1月19日,徐志摩在北京的舞会上熟悉了有夫之妇陆小曼,徐陆于1926年10月3日在北平结婚1928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而且,我总觉得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在某些程度上是对林徽因在伦敦与他不辞而别以及她与梁思成在一起的一种回应及报复虽然徐志摩不是这样想的,他是一位坦荡的诗人,他只是为了找一个更活泼而有灵性的陆小曼暂时替代林徽因这一“完备爱神”的位置;但是爱他的林徽因在美国却别提多不安逸,此后她不再推延与梁思成的结婚时间 第三回是1931年夏探视养病香山的林徽因,激发林徽因文学创作。
梁思成和林徽因学成归国后任教于东北大学,后林徽因身体欠佳,于1931年春天打沈阳回北平香山疗养肺病,梁思成未在身边徐志摩经常去探望两人因生活上都遇到困难和挫折,彼此的心灵再一次默契地靠拢了恰恰这时的“浮言”四起,徐志摩不得不屡次向陆小曼剖白心迹:“至于梁家……半亦由于外有浮言……如今徽因偕母挈子,远在香山,音信隔绝……我不会侍奉病,无此能干,亦无此心思:你是知道的,何必再来说笑我 “香山侍病”说绝非空穴来风与徐志摩、林徽因皆过从甚密的沈从文1931年6月19日有篇《寄冒雨上×山的诗人》,便是“香山侍病”的实录纯粹是文友间的调侃,明净的,没有丝毫的龌龊 1931年9月,林徽因吐出《深夜里听到乐声》的心声:“这确定又是你的手指,轻弹着,在这深夜,稠密的悲思;我不禁颊边泛上了红,静听着……一声听从我心底穿过,忒凄凉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 3个月后的11月,志摩飞天梁思成将飞机上的一块残骸带回来林徽因不顾及梁思成的异议将其挂在寝室的墙上潜意识里,她就以这种唯美的方式“长相思”地永久地与徐志摩相爱徐志摩,已成为一根暗刺,深深扎在了林徽因痛楚的内心 而在张幼仪的自传中,林徽因在1947年去世前见了她一面:“做啥林徽因要见我?我要带著阿欢和孙辈去。
她虚弱得不能说话,只看着我们……我想,她此刻要见我一面,是由于她爱徐志摩,也想看一眼他的孩子她即使嫁给了梁思成,也一向爱徐志摩 林徽因没嫁给徐志摩,主要理由是,以身世而论,林家是名门,徐家不过是当地有钱的商人,再就是,终究两人相差八岁(公历是七岁),以1922年徐志摩回国时的年龄而论,徐已二十六岁,林才十八岁徐结过婚,且有一子,林还是个姑娘但是,林一生都憧憬她与徐志摩的感情徐死后,林曾写文章写诗纪念,一点都不回避与徐的感情 徐志摩与梁思成竞争,明显处于劣势梁思成与林徽因两家的父亲是挚友,门当户对,其婚恋关系由大人商定;徐志摩曾有过婚史,为与张幼仪离婚闹得父子不和,外面舆论沸扬扬;林徽因虽然在文学上追求浪漫,但在生活上还是梦想稳定、踏实,而自己正好具备了这种品质梁思成在娶得林徽因上占了天时、地利、人和同时,梁思成也懂得: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世间美好的事物,是要付出巨大地努力和代价才可能获得,自己确定要抓住机遇,抓住林徽因的心,守住林徽因的爱1923年梁思成遇到了一场车祸,使得他和林徽因的感情有了突破那段时间,林徽因每天都到医院里来拜访他,并且落落大方地坐在床边和梁思成热心地交谈,随后确立了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