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年春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9诗词五首 归田园居.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天****步
  • 文档编号:297262353
  • 上传时间:2022-05-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56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2022年春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9诗词五首 归田园居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学识与技能: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纯熟地背诵《归园田居》这首田园诗;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探究,细品诗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在反复的吟咏之中感受诗歌语言的音乐美;还要学会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想象去感悟诗人所描绘的诗话的田园 过程与方法: 1、课前指导:通过图书、网络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陶渊明的相关资料,扶助学生理解诗意; 2、搜集有关田园诗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能够用一种广阔的视野来赏识田园诗作对于那些才能强的同学还可以让他们写一写对田园生活的理解 3、理应充分表达学生对田园诗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理解,老师那么应做提炼与升华的工作 情感与态度: 通过反复的朗读吟咏,通过对田园诗歌的对比赏识,真正体会到田园诗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美感,感受田园生活恬静以致远的恬淡旷达 课程重点难点: 穿过语言的表象领悟陶渊明诗意田园的内涵 课程实施理念: 以诗歌本身所具有的魅力牵引着学生“披文入情”,再辅以优扬的音乐、美观的图片,让他们能够身临其境般地重返诗意的田园。

      课时安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舍和得之间弥漫的人的一生,东晋出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这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人而且,他这一选择使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农人之一《归园田居》写于做农人后的第一年后写的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二、走进: 陶渊明(365--427),东晋出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说的是公元405年,陶渊明承担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报告他,理应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生活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发了一个新的境界此后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进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成胜数了。

      指出重点: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结果一次,此后再也没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渊明41岁,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此后终止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心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三首 三、解题 1、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示意大量有效信息 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报告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明确:“归” 2、提问: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报告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斟酌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议论、明确: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四、放配乐朗读录音,探索相关信息,回复上述问题: 1、明确:官场 2、明确:官场腐败黑暗、尔虞我诈,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 3、明确:田园 他的田园生活是什么样子呢? 诗人如释重负,道别了那个令人压抑的官场,终究来到了敬仰已久的田园。

      来到南山脚下,种下了豆子,但草儿盛,豆苗稀诗人只好一大早起来就扛着锄头去除草,晚上一向劳作到与星星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衫,可解脱了身心束缚的诗人不以为苦,而深深地领会其中的乐趣 4、明确: “衣沾缺乏惜,但使愿无违”:写出了对田园生活的爱好与怡然自满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诗人披星戴月辛勤耕耘,写出了那份勤劳与执著 五、重点解读: 1、划分节奏: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诗文品析 (1)、疏通诗意 ① 归园田居:回到田园家乡《归园田居》共五首,这是第三首②晨兴:早起理:治理荒秽:杂草丛生 ② ③带月:顶着月亮荷锄:扛着锄头 ④道狭:道窄 ⑤沾:沾湿 ⑥但使:只要让愿无违: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2)、问题斟酌 归园田居: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它反映出的深刻思想变化找出诗中写景和写情的诗句,并说说流露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这首诗表现了田园劳作之乐,从中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欢和归隐农村的骄傲之情。

      探究: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概括指什么? 明确:这里的“愿”概括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表达出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现实中失去自我 3、小结: 通过这首诗,向我们表示了一幅辛勤劳作而心情闲适的农村生活画面,抒发了他辞官归隐,远离污浊的愿望《归园田居》:抒发了诗人不愿再混迹污浊的官场,而归园田居以求返璞归真的情感 六、提问:你种过地吗?你了解农村吗?请你谈谈你对农人的识?明确: (1)辛苦:(“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结合自己的体验,细致的描述自己的感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充实的生活和丰收的梦想: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坦然恬淡的心情 : “沾衣缺乏惜,但使愿无违 ”“采菊东蓠下,悠闲见南山 (4)朴实的生活,简朴的喜悦: “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鸡鸣桑树巅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5)淳朴的乡情: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邻居)可能普遍人只是看到了劳作的艰辛,而陶渊明看到却是诗意的田园,也是他为什么对农村情有独衷的理由。

      一个体验过屡屡仕途生活的发自内心的声音 七、写作特色: 1、选材的独特性:农村生活; 2、平淡的语言,真挚的情感; 3 、诗话的农村生活 “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之语不见丝毫修饰,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 八、拓展议论: 身处农村的你如何才能往往保持与田园的约会,热爱农村生活,并能从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明确:略 九、课外拓展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共五首, 有写农村生活风貌的,有写诗人跟乡邻们交 往的,有写诗人出游的, 这一首专写诗人的劳动,这些诗都以抒情为主, 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欢和终生隐居的意愿, 用语自然朴实,很值得品评 下面我们从这组诗中另择几个“镜头”供大家赏识: “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其一)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其二) — 6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