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有趣的数学家故事.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36702875
  • 上传时间:2022-12-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4.01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有趣的数学家故事蒲丰试验 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 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这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 数学魔术家 1981年的一个夏日,在印度举行了一场心算比赛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岁的妇女,她的名字叫沙贡塔娜当天,她要以惊人的心算能力,与一台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展开竞赛 工作人员写出一个201位的大数,让求这个数的23次方根运算结果,沙贡塔娜只用了50秒钟就向观众报出了正确的答案而计算机为了得出同样的答数,必须输入两万条指令,再进行计算,花费的时间比沙贡塔娜要多得多 这一奇闻,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沙贡塔娜被称为“数学魔术家” 工作到最后一天的华罗庚 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从小喜欢数学,而且非常聪明。

      1930年,19岁的华罗庚到清华大学读书华罗庚在清华四年中,在熊庆来教授的指导下,刻苦学习,一连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后来又被派到英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对数论有很深的研究,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他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走遍了20多个省、市、自治区,动员群众把优选法用于农业生产 记者在一次采访时问他:“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他不加思索地回答:“工作到最后一天他的确为科学辛劳工作的最后一天,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21世纪七大数学难题 美国的克雷数学研究所于2000年5月24日在巴黎宣布了众多数学家评选的结果:对七个“千禧年数学难题”的每一个悬赏一百万美元 “千年大奖问题”公布以来,在世界数学界产生了强烈反响这些问题都是关于数学基本理论的,但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对数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的深化产生巨大推动认识和研究“千年大奖问题”已成为世界数学界的热点不少国家的数学家正在组织联合攻关可以预期,“千年大奖问题”将会改变新世纪数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华罗庚一生都是在国难中挣扎他常说他的一生中曾遭遇三大劫难自先是在他童年时,家贫,失学,患重病,腿残废第二次劫难是抗日战争期间,孤立闭塞,资料图书缺乏。

      第三次劫难是“文化大革命”,家被查抄,手槁散失,禁止他去图书馆,将他的助手与学生分配到外地等在这等恶劣的环境下,要坚持工作,做出成就,需付出何等努力,需怎样坚强的毅力是可想而知的. 早在40年代,华罗庚已是世界数论界的领袖数学家之一但他不满足,不停步,宁肯另起炉灶,离开数论,去研究他不熟悉的代数与复分析,这又需要何等的毅力寻勇气! 华罗庚善于用几句形象化的语言将深刻的道理说出来这些语言简意深,富于哲理,令人难忘早在 SO年代,他就提出“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华罗庚虽然聪明过人,但从不提及自己的天分,而把比聪明重要得多的“勤奋”与“积累”作为成功的钥匙,反复教育年青人,要他们学数学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经常锻炼自己50年代中期,针对当时数学研究所有些青年,做出一些成果后,产生自满情绪,或在同一水平上不断写论文的倾问,华罗庚及时提出:“要有速度,还要有加速度所谓“速度”就是要出成果,所谓‘加速度”就是成果的质量要不断提高文化大革命”刚结束的,一些人,特别是青年人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某些部门,急于求成,频繁地要求报成绩、评奖金等不符合科学规律的做法,导致了学风败坏表现在粗制滥造,争名夺利,任意吹嘘。

      1978年他在中国数学会成都会议上语重心长地提出:“早发表,晚评价后来又进一步提出:“努力在我,评价在人这实际上提出了科学发展及评价科学工作的客观规律,即科学工作要经过历史检验才能逐步确定其真实价值,这是不依赖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 观规律 华罗庚从不隐讳自己的弱点,只要能求得学问, 他宁肯暴露弱点在他古稀之年去英国访问时,他把成语“不要班门弄斧”改成“弄斧必到班门”来鼓励自己实际上,前一句话是要人隐讳缺点,不要暴露华罗庚每到一个大学,是讲别人专长的东西,从而得到帮助呢,还是对别人不专长的,把讲学变成形式主义走过场?华罗庚选择前者,也就是“弄等必到班门”早在50年代,华罗庚在《数论导引》的序言里就把搞数学比作下棋,号召大家找高手下,即与大数学家较量中国象棋有个规则,那就是“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1981年,在淮南煤矿的一次演讲中,华罗康指出:“观棋不语非君子,互相帮助;落子有悔大丈夫,改正缺点意思是当你见到别人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说,另一方面,当你发现自己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修正这才是“君子”与“丈夫”针对一些人遇到困难就退缩,缺乏坚持到底的精神,华罗庚在给金坛中学写的条幅中写道:“人说不到黄河心不死,我说到了黄河心更坚。

      人老了,精力要衰退,这是自然规律华罗庚深知年龄是不饶人的1979年在英国时,他指出:“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这也可以说是他以最大的决心向自己的衰老作抗衡的“决心书”,以此鞭策他自己在华罗索第二次心肌梗塞发病的,在医院中仍坚持工作,他指出:“我的哲学不是生命尽量延长,而是昼多做工作生病就该听医生的话,好好休息但他这种顽强的精神还是可贵的 总之,华罗庚的一切论述都贯穿一个总的精神,就是不断拼搏,不断奋进 祖冲之(429-500)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

      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 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尽管当时社会十分动乱不安,但是祖冲之还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学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他曾经对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一本《缀术》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祖冲之在科学发明上是个多面手,他造过一种指南车,随便车子怎样转弯,车上的铜人总是指着南方;他又造过“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试航过,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

      他还利用水力转动石磨,舂米碾谷子,叫做“水碓磨” 祖冲之晚年的时候,掌握宋朝禁卫军的萧道成灭了宋朝 在我国北宋时代,有一位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他就是沈括(1031~1095) 沈括,字存中,宋仁宗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生于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一官僚家庭他的父亲沈周(字望之)曾在泉州、开封、江宁做过地方官母亲许氏,是一个有文化教养的妇女 沈括自幼勤奋好读,在母亲的指导下,十四岁就读完了家中的藏书后来他跟随父亲到过福建泉州、江苏润州(今镇江)、四川简州(今简阳)和京城开封等地,有机会接触社会,对当时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情况有所了解,增长了不少见闻,也显示出了超人的才智 沈括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军事家、外交家和政治家;同时,他博学善文,对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等无所不精他晚年所著的《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梦溪笔谈》不仅是我国古代的学术宝库,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 日本数学家三上义夫曾经说:沈括这样的人在全世界数学史上找不到,只有中国出了这么一个。

      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博士称沈括的《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高斯是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被誉为历史上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和阿基米德、牛顿并列,同享盛名 高斯1777年4月30日生于不伦瑞克的一个工匠家庭,1855年2月23日卒于格丁根幼时家境贫困,但聪敏异常,受一贵族资助才进学校受教育1795~1798年在格丁根大学学习1798年转入黑尔姆施泰特大学,翌年因证明代数基本定理获博士学位从1807年起担任格丁根大学教授兼格丁根天文台台长直至逝世 高斯的成就遍及数学的各个领域,在数论、非欧几何、微分几何、超几何级数、复变函数论以及椭圆函数论等方面均有开创性贡献他十分注重数学的应用,并且在对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和磁学的研究中也偏重于用数学方法进行研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