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ja围手术期血液管理.ppt
42页TJA围手术期血液管理 ERAS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概念 围手术期的各个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或 联合使用多种技术进行血液质和量的保护,减少失 血和输血(多模式理念) 特点 一种科学先进的理念 多种先进方法联合运用 贯穿于手术患者诊疗全过程及每个细节 围手术期血液管理 术前:纠正贫血 自体血预存 术中:优化手术操作 微创,止血带,电凝止血 抗纤溶药物 控制性降压 血液回输 术后:冰敷、加压包扎、引流管路护理 纠正贫血 血液回输 输血:HB70g/L HB 70-100g/L 有贫血症状输血 围手术期血液管理 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贫血率 一篇包含29068例关节置换,6366例髋部骨折的 meta分析表明,术前贫血在骨科患者中非常普遍 (1)术前血液管理 Donat R Spahn ,M.D,F.R.C.A. Anesthesiology 2010;113;482-95 24% 44% 国外资料显示, 骨科手术术前贫血发生率分别为: 关节置换术 12.8%~24.3%, 脊柱手术 21%~24% , 创伤骨科手术42%~45% 。
髋部骨折患者术前Hb下 降可超过20 g/L ; 放化疗骨肿瘤患者术前Hb约为100 g/L 卫计委《关节安全性评价》数据库 13300例术前贫血率 手术术 HB≤100g/L(%)HB≤120g/L(%) THA 6146286(4.7%)1604(26.1%) TKA 7154342(4.8%)1825(25.5%) ①增加术后感染率:Rasouli 等的研究,术前Hb≤100 g/L的手术部位感染率最高(4.23%),术前Hb为 120~130 g/L的手术部位感染率最低(0.84%) ②延长住院时间:围术期贫血状态,无论是入院时贫血 还是术后贫血均明显延长住院时间 ③增加术后死亡率: ④影响患者术后活动和功能恢复:骨科术后较高Hb水 平有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 ,贫血是影响术后功能活动 和正常行走的独立危险因素 ⑤术后Hb水平与患者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 )呈正相关 术前贫血危害 与非贫血患者相比,贫血患者30天死亡率增加42% 即使轻度贫血也会增加术后30天死亡率 术前贫血增加非心脏手术患者30天死亡率 30天死亡率OR值(%) 2008年纳入全球211所医院的227425例重大非心脏手术患者进行的一项 研究 ①急、慢性失血性贫血:创伤,消化道溃疡等。
②营养缺乏性贫血:缺铁;缺叶酸Vb12 ③慢性疾病性贫血:以铁代谢紊乱为特征的贫血, 常见于慢性感染、炎症、肿瘤等合并的贫血 ④其它贫血:可能涉及多种复杂致病机制及共病状 态 术前贫血原因 ①治疗慢性出血性原发疾病: ②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及其他引起出血或 影响造血的药物: ③ 营养指导与均衡膳食: ④叶酸、维生素B 12 的补充: ⑤铁剂的应用; ⑥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术前贫血的治疗原则 围手术期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会导致伤口延 期愈合,增加术后感染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导致 医疗纠纷及事故 Berend等人研究证实低白蛋白是延长术后住院时 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围手术期给与患者高蛋白饮食 ,提高白蛋白水平,可以明显减少术后住院时间 围手术期营养 Berend et al. surg Technol Int 2004 ;13:239-247 具体饮食计划: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优质蛋白饮 食 鸡蛋2-4个,瘦肉1-2两 基础营养状况差的患者辅助高蛋白营养粉 国内文献(华西医院 马俊)通过对上述方法的系 统性总结分析后指出,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高营养是 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减少住院时间的重要因素。
围手术期营养 Ma J Pei fuxing et al.Journal of orthpedics Surgery ang research 2014 ;9(1) :116 week 3,week 2,week 1,operation EPO 4万IU/d; 铁剂100~200 mg/d OR 硫酸亚铁 300mg 3/d IDA门诊治疗 门诊缺铁性贫血患者围手术期HB变化 40例,男:女=7:33 平均年龄60.3±7.1岁 BMI=25.7±2.5 入组时HB平均(103.3 ±8.0)g/L 术前3周Hb平均提升 (23±10.7)g/L 术前5~7d 至术后3~5d EPO 1 万IU/d, 铁剂100~200 mg/d IDA住院治疗 40例,男:女=10:30 平均年龄61.5±10.8岁 BMI=23.4±3.9 入组时HB平均(105.7 ±9.0)g/L 术前5天Hb平均提升 (15.1±7.5)g/L 住院缺铁性贫血患者围手术期HB变化 术前补充铁剂、 联合EPO,明显 降低手术造成的 Hb最大降幅 术前补充铁剂和EPO 术后Hb最大下降幅度 Ma J Pei fuxing et al.Journal of orthpedics Surgery ang research 2014 ;9(1) :116 优化手术操作技术 ①微创化操作②合理利用解剖 学特点及电凝止血③个体化使用止血带 抗纤溶药物的应用 控制性降压 自体预存输血及稀释输血 自体血回输 (2)术中血液管理 微创化操作 减少软组织的损伤和创面渗血 减少术中显性出血和术后隐形出血 (2)术中血液管理 微创化TKA入路 分离阔筋膜张肌、与股直肌间隙显露分离,无任何 肌肉劈裂或切断 THA THA后外侧入路的髋关节置换术中可在切断外旋肌 群前,应先电凝其表面脂肪间隙内旋股内侧动脉横 支的分支血管,以减少出血。
TKA常见恒定出血点 1、股骨前髁滑膜 血管 2、股四头肌与髌 骨交接营养血管 3、髌下关节囊与 脂肪垫营养血管 4、鹅足滋养血管 5、外侧半月板外 侧缘的膝下外侧动 脉 减少止血带的使用时间 预计手术时间长可在股骨胫骨截骨后使用 应用时间过长可导致术后隐性失血增加,并且造成 止血带麻痹并发症 止血带的合理应用 骨蜡 局部使用止血药物 1、作用于血管的药物 2、抗纤维蛋白溶解药 TXA 3、促进凝血因子活化的止血药 4、局部止血药 术中其他 TKA中使用抗纤溶药物,抑制纤溶亢进将可能减少 围手术期出血量 氨甲环酸TXA 作为赖氨酸的合成衍生物,能和纤溶 酶原结合,具有抗纤溶作用 国外应用早 国内 华西医院2012-2014年超过5265例应用经 验,研究表明TXA可以明显减少围手术期出血,降 低输血率 抗纤溶药减少出血 氨甲环酸:超过200篇论文及20篇meta分析证实 氨甲环酸有效减少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出血300- 400ml,减少输血率30%左右 TKA关闭切口前联合术后3小时静脉使用氨甲环酸 可有效减少围手术期出血量300ml,明显降低输血 率,且不增加术后VTE发生风险。
抗纤溶药减少出血 氨甲环环酸使用情况输输血病例 % 未使用121033327.5% 使用2346 静脉应用148616711.2% 局部应用62918128.8% 静脉+局部231167.0% 卫计委行业专项科研-关节置换术安全 性评价多家医院TKA 3556例 控制性降压减少手术出血 收缩压控制在110-90mmhg,有效减少出血 减少手术出血的主要措施,人为的将平均动脉压减 低至基础血压的70% (平均动脉压50-60mmhg), 使术野出血量随血 压降低而减少,不造成重要器官的 缺血缺氧损害 注重个体化 ! !! (2)术中血液管理 自体预存输血及稀释输血 自体血回输 术后贫血原因 ①失血; ②中老年患者贫血恢复能力减退; ③其他原因:术后抗凝、抗感染等多种药物使用干 扰造血等 (3)术后血液管理 ①术后减少出血 冰敷、加压包扎、引流管路护理 自体血回输 ②术后贫血纠正 输血(Hb<70g/L) (Hb<80g/L,有贫血症状者输血) Hb<95g/L,静脉铁剂+EPO (POD 1 EPO 1万IU/d,铁剂100~200 mg/d ) Hb>95g/L,口服铁剂 ③营养支持 高蛋白饮食/促胃肠动力药 (3)术后血液管理 1、前48小时持续低温冰敷 2、术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全下肢,拔管后更换防 血栓弹力袜至术后5周 3、术后氨甲环酸灌注夹闭 4h-10min 2个周期后 开放 4、术后根据引流量拔除引流(<100ml,术后第 一天拔除;>100ml,术后第二天拔除) 1、遵循个体化原则 2、动态监测HB,RBC,白蛋白,CRP 要点 ml 20例双膝置换患者平均引流量 术后处理尤为重要:冰敷、加压包扎、术后早期功 能锻炼 不但可以减少术后隐形失血,还可以减少软组织肿 胀和伤口渗血。
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和伤口愈合 达到加速康复(ERAS)的目的 注意术后隐形失血 两组基线一致 围手术期TXA应用 输血率0% 并发症发生组间 无差异 围手术期Hb变化趋势对比 两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相当,通过TXA应用、手术创伤控制及营养 支持等综合血液管理,可避免TKA术后输血 门诊组时间长,Hb提升高,住院时间短 结论 TJA手术(包括其他骨科手术)血液管理势在必 行、合理用血造福患者和社会 强调多模式血液管理:多种不同作用途径的方法、 在围手术期不同阶段进行血液管理,降低出血并减 少输血 不再采用单一的止血方法 观念转变尤为重要(重在减少失血,兼顾减少输血 ) 小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