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寒食》教案.doc
3页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上午第 节 下午第 节课题 四 年级 第 二 单元 第 5课 《寒食》 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2.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3.情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 《韩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第三、四句,论者多认为是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不过我们也不妨只视之为风俗画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其中写实的成份是主要的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
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日暮汉宫传蜡烛”,皇帝特许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能得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自然不多,难怪由汉宫(实指唐朝宫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飘散的“轻烟”会引起诗人的特别注意3)悟诗情 师: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谁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读到这里,你会想到写什么?(4)朗读全诗练习作业设计三、作业设计: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背诵板书设计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相关知识链接二次备课教学反思 编写组成员:审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