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doc
12页1湛江一中湛江一中 2017-2018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大考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大考高二级语文科试卷高二级语文科试卷考试时间:150 分 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一)论述粪文本阅读(本题共(一)论述粪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想要叙述整个世界的历史,不偏不倚地讲述整个人类的故事,使不能仅仅依靠文 字因为世界上只有部分地区拥有文字,大多数地区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都没有发展 出文字书写是人类在发展后期才取得的成就,直至近代,即使一些文化程度较高的社 会,在记录自己的忧虑与渴望时,使用的载体依然不仅有文字,也包括物品 ②一部理想的历史记录应该把文字和物品结合起来,但在很多情况下这是无法完成 的最能清楚地表现文字历史与非文字历史不对称的例子也许是库克船长的探险队与澳 大利亚土著在植物学湾的第一次相遇在英国方面,我们对这一特殊的日子有科学记载 及船长日志为证,而在澳大利亚方面,他们仅有一面木制盾牌如果我们想要重构那一 天的真实情境,就需要像对待那些文字记录一样,深入而严谨地对这面盾牌进行研究和 解读。
③除了双向误解之外,还有由胜利带来的有意或无意的扭曲历史通常是由胜利者 书写的,尤其在只有胜利者知道如何书写的时候至于失败者,那些被征服或毁灭的社 会,通常只能通过物品来讲述事件当我们研究有文字的社会与无文字的社会之间的接 触时,需要参考的则不仅是文字,也应包括物品 ④这些全部知易行难通过文献解读历史是人们熟知的程式,数百年来我们已经学 会该如何判断文字材料的坦白、失真与诡计而对于物品来说,当然也有考古学、科学 和人类学的专业知识结构来帮助我们提出关键性的问题,但我们还必须加上一定程度的 想象,才能构建出这些物品的前世今生我们需要借助尽可能丰富和诗意的想象,才能 真正理解它们所传达的深刻内涵 ⑤这是我们了解许多文化的唯一途径这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过程, 这些历经层层文化转译的物品需要再次被严格审视,重新想象 ⑥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解读和欣赏是“通过文物看历史”的关键,对过往文化的重建 是理解人类共性的基石启蒙时代的收藏家与学者们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既仰赖 对史实的科学排序,也发挥了诗意地进行重建的罕见能力 ⑦通过物品思考历史或去了解一个遥远的世界,是一种诗意的重构过程我们承认 自己所确知的事物有限,因此必须找到一种全新的认知方式:既然,这些物品的制作者 从根本上说都是和我们一样的人类,那么,我们理应能够解密他们制造这些物品的用意 及用途。
有时,这甚至是了解世界的最佳方式,不只针对过去,也包括现在我们是否 真能了解他人?也许可以,但一定要借助诗意的想象,再结合严谨获取和归纳的知识 ⑧用物品来讲述历史,不能缺少诗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在叙述历史时,文字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因为文化发展不平衡导致只有在人类发 展后期文字才开始发挥作用 B.一部理想的历史记录应当靠文字和物品的结合来记录,即使是当文化程度较高的 社会记录自己的历史时也是如此2C.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地位的不平等使只凭文字叙述历史变得不客观公正,而物品可 以消除这种有意无意的扭曲 D 相对于人类熟知的通过文字解读历史的方式,借助物品时不一定需要加入诗意的想 象就能理解它们传达的内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前三段分别从文字叙述历史的局限性、历史事件双方的文字不对等、战争双方的 记录文字不对等方面论述研究历史时所用方法的必然性 B.文章的第④段是个过渡段,指出人们对通过文献解读历史的方式很熟悉也很擅长, 而通过物品解读历史现在已经很容易了,因为可以借助诗意的想象。
C.文章的后四段反复强调想象在借助物品解读历史时的巨大作用,由“唯一途径” “关键”“全新的认知方式”等词句可以看出作者思维的轨迹 D.整篇文章论述的是“通过文物看历史”时必备的认知能力——想象力的问题,从 通过文字看历史的局限,再到通过物品看历史的难度,层层递进,以大量史实支撑观点, 极有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物品和文字对历史记录同等重要,离开两者中任何一个去还原历史都意味着失真 和变形,由此可知现在所见相当多的历史记录都是不准确、不真实的 B.只有借助想象去构建物品承载的历史,我们才能去了解一些文化,而这种想象不 可避免地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过程 C.乾隆研究他喜欢的一枚玉璧,推测其用途并作诗纪念这一过程,方法值得肯定 这一事例可以作为“用物品来讲述历史,不能缺少诗人”的证明 D.诗意地重建历史依靠的是丰富的想象,这种想象建立的基础是物品制造者和研究 者同样是人类,而诗意的想象任何时候可以成为了解世界的最佳方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414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4~~6 6 题。
题 优优的眸子 杜卫东 优优是我退休后结识的第一个小朋友他是早市卖菜女的孩子,剪一个盖儿头,穿 一身泛白的牛仔服他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充满好奇;黑葡萄一样的眸子天真无邪, 仿佛一潭清澈的泉水,能让你的心沉进去 算是机缘巧合,那夭我在家门口的街心公园散步,见一个小男孩儿在前面走,天性 喜欢孩子的我赶上去拍了一下他后脑勺男孩儿回眸一笑,目光纯净如水我问:“你 叫什么?”“优优几岁了?”“五岁给我当孙子吧?”本是一句玩笑话, 没想到他停住脚步,很认真地用带南方口音的普通话拒绝道:“不行啊,我有爷爷了 ”我笑了:“那……就叫我干爷吧他煞有介事地歪头做思考状,少顷,似乎觉得这 个折中方案还不错,就眨眨眼说:“干爷?好,就叫你干爷吧!” 从此,我们成了朋友 散步时遇到他,小家伙总会陪我走上一段通过优优,我认识了妞妞、小胖儿、大 牛和孟虎和孩子们在一起时,是我最快乐的时光他们的双眸是那么纯洁,那么清澈, 那么让人心醉我懂了,孩子之所以被称为天使,或许就是因为那一双纯洁无瑕的眸子 吧?相对成人世界的龌龊与欺诈,他们的双眸就是上天为我们点亮的雪谷明灯,在寒风 凛冽的情感世界,向我们传递着美好与希望! 说是早市,其实要到午后两点来钟才收摊儿。
因为房租便宜,他们的家都在城乡接 合部,从城里赶回去,已到了吃晚饭的光景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天两顿饭怎么成呢?3有一天优优陪我散步,路过我家时,我随手一指,说:“干爷就住在这栋楼的 1 单元 702 号,你们要是中午饿了,可以去找我啊 其后两天我因故没去散步,第三天临近中午听到有人按门铃谁呀?”没人答话, 却听见有意窸窸窣窣的声响隔着门镜一看,哈,原来是优优带着妞妞、小胖儿、孟虎 来了我急忙开门,小东西齐声叫:“干爷!”厨房里的太太闻声出来,一看这阵势就 明白了,但是没有多准备饭啊,吃什么?我想了想,孩子们五湖四海的,蒸点米饭,炒 个鸡蛋西红柿吧,南北皆宜吃完饭,妞妞要看动画片,小胖儿要玩电脑,优优和孟虎 则在客厅里玩起了骑马打仗像是一壶滚开的水,家里顿时热闹起来我仿佛一下子又 回到了逝去的岁月——有纠结,有烦恼,但更多的是快乐与温馨 没想到,风云突变,形势急转直下第二天,孩子们见到我不再干爷干爷地叫着扑 上来,而是目光闪烁,视同路人小胖儿和孟虎甚至还快步离我而去经过早市门口, 我看到了优优,优优也看到了我,他有些迟疑,想走又停下脚步,咬了咬嘴唇说:“干 爷,妞妞的妈妈、小胖儿的妈妈,还有我的爸妈都说你是坏人,会把我们卖掉,不让我 们和你接近。
瞬间,我的心拔凉拔凉的,我真想拽上优优去找他们的父母论理我又一想,如今 拐卖、伤害儿童案高发不下,父母们的担忧是可以理解的我转身离开,走出没几步, 听见优优叫了一声:“干爷!”回头望去,见他站在那里怔怔地望着我,大眼睛忽闪忽 闪的,依然充满好奇只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黑葡萄一样的双眸上笼罩了一层令人 心碎的阴霾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文章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主要展现了因现实社会而蒙上阴霾的不快乐 的孩子的形象B.优优带着小朋友们到“我”家里吃饭,带给我很多快乐与温馨,所以“我”特 别欢迎他们的到来 C.文章语言质朴生动,“拔凉拔凉的”等口语运用得当,写出了“我”不被人信任 的心理 D.优优等小朋友的父母们不让孩子跟“我”交往,并不一定就认为“我”是坏人, 但家庭环境使他们不敢让孩子完全信任他人 5.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标题中“眸子”的理解5 分)6.对于文章的体裁,有人认为是散文,有人认为是小说,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文章 进行分析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212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 7~~9 9 题。
题 材料一 中国从“墨子号”的投资中获得了回报,完成了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 发,以及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中国凭借在《自然》周刊上发表的这两项成果 确保了在量子通信这一未来通信技术领域的至上地位该技术主要可以提升通信过程中 的安全性 这枚科研卫星于 201 6 年 8 月 1 6 日发射,在距离地球 500 公里至 1200 公里处的低 轨运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带领的团队完成了三大实验:量子隐形传态、量子纠 缠分发和量子密钥分发,此前这些实验仅在地面的光导纤维中完成过4(摘编自《中国已成量子通信技术先驱》,2017 年 8 月 1 6 日《参考消息》) 材料二 中国仅用一年时间完成既定二年的科学目标,“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取得的成绩让科学家们备受鼓舞他们提出新目标:构建量子通信全球组网量子是构 成物质的最基本单元,具有不可克隆和不可分割的特性.换句话说,若以量子作为载体来 传递密钥,窃听必然会被发现2003 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团队提出利用卫 星实现星地间量子通信、构建覆盖全球量子保密通信网的方案 2016 年 8 月 16 日成功发射的“墨子号”是这项计划的“第一步”。
卫星已相继完成 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量子纠缠分发和地星量子隐形传态实验三大科学目标,成为量 子通信通向实用化的“关键一步” 潘建伟说,“墨子号”的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是由卫星发射量子信号,再由 地面接收.实验结果表明,在 1200 公里的通信距离上,卫星平均每秒发送 4000 万个信号 光子,一次实验可生成 300 千比特的密钥这项成果为构建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 络奠定了技术基础墨子号”的地星量子隐形传态实验则是由地面发射纠缠光子,再 由卫星接收这项成果为未来开展空间尺度量子通信网络研究等奠定了技术基础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建宇说,实现量子通信全球组网所需的卫 星个数取决于用户需求和卫星轨道,“如果是在地球同步轨道,理论上有 3 颗卫星就能 覆盖全球”他认为从实用角度来说必须要构建由高、中、低轨道卫星组成的量子星座, 卫星发送密钥的时间也将从当前“墨子号”每次过境开展实验的 10 分钟延长到数个小时潘建伟说:“如果国家支持发射多颗量子通信卫星,那么有希望到 2030 年左右,建 成全球化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 面向全球,中国科学家正在基于“墨子号”与国际同行 开展合作,下一步将与欧洲量子通信团队联合进行洲际量子密钥分发,德国、意大利等 国的地面站也正在为与“墨子号”对接做准备。
(摘自《中国科学家提出构建“量子通信全球组网”》,2017 年 8 月 10 日《中国新闻》)7.下列有关科学家对量子通信技术应用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