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六 经典不厌百回练——近年高考真题变脸考前再做(含解析)试题.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不***
  • 文档编号:367878885
  • 上传时间:2023-11-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7.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经典不厌百回练——近年高考真题变脸考前再做1.(2019·高考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衣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解析:选B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蜿蜒起伏,时隐时现”错,根据第三句“田塍望如线”可知,田埂一眼望去如线般笔直,第四句中的“参差”一词在这里形容水光闪烁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考查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初中教材的内容,同时也是高考指定背诵篇目,这首诗运用典故,对仗工稳,语言雅丽平整,将诗情、画意、哲理熔于一炉,以形象的画面表现抽象的哲理而本诗截然不同,诗歌采用民间俚曲的表现手法,语言通俗易懂,清新流畅,勾勒出了田野风光和农民的劳动场面答案: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②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2.(2018·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野 歌 李 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解析:选B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考查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

      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错,“屈穷”并不仅仅指生活贫穷,更偏重精神层面,指“不得志,处境艰难、窘迫”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主要从句子的含意、表达的情感等角度分析最后两句表面上是说寒冬过去将是春暖柳绿,转眼间条条柳枝好像轻烟笼罩;深层次上,“寒风”喻指不遇于时、政治失意的困境,“春柳”喻指希望和光明诗人虽然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但始终怀着乐观旷达的心态,以美好的未来自我勉励答案: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3.(2018·高考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精 卫 词 王 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解析:选A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错误诗歌第三、四句就是对提问的回答,即问即答,并且后面的诗句充满对精卫的赞美之情,可见作者对精卫填海的动机是清楚的2)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答案:观点一:同意①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②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观点二:不同意①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②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

      4.(2017·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解析:选BEB项,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枚(一种器具),以防喧哗诗歌的第三句用“衔枚”来形容考生肃静的状态,不是写考生的奋勇争先E项,诗歌的尾联是作者自谦的话,表现了他对同僚的谆谆嘱托,不是说作者自己就是体弱多病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答:                                                                        解析:回答此题可以从诗歌描写的内容和使用的手法入手分析。

      这句诗可以拆分为“下笔”“春蚕食叶声”两部分,思考两者的联系可知,诗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春蚕食叶声”来比喻考生下笔写字的声音,以此表现作者的喜悦之情;作者用“春蚕食叶声”来反衬考场的安静,是动中见静的手法答案: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5.(2017·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应梦武林②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注】 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解析:选BDB项,“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错;D项,“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错,这两项都是从苏轼要求弟弟苏辙谦虚处世的角度分析的结合诗歌内容及注释可知,苏轼用这个典故是出于对弟弟的安全的考虑,告诫他要小心谨慎,希望他平安归来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答:                                                                        答案: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6.(2017·高考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一篇长恨②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③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④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注】 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解析:选CDC项,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是一种戏谑,没有不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D项,这首诗透露出作者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和自嘲,说明作者还是想得到当世的认可的2)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答:                                                                        解析:题目要求从“戏赠”入手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态度,所以不仅要体会其表层情感,还要体会作者“戏赠”背后的微妙心思。

      诗歌首联,写作者的诗歌成就;颔联,写自己的诗歌被元稹模仿、让李绅服气诗歌的前两联表现作者对自己诗歌创作成就的自得颈联,是作者的牢骚话,表现了自己在当世不被重用,体现了作者的不平与无奈;尾联,表现作者对自己诗歌新编成集的欣喜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态度有两种:一是对自己诗歌成就的自得,二是对不能被当世重用的无奈和自嘲答案: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湖北省咸宁市华师元一赤壁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卷.docx 河北省2025-2026年高三上9月月考物理试卷.docx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9月学情调研考试(一)物理试卷.docx 2023北京高一(上)期末物理汇编:牛顿第一定律.docx 2023北京高一(上)期末物理汇编:运动的描述章节综合.docx 2023北京高一(上)期末物理汇编:自由落体运动.docx 2025-2026学年河北省部分高中高三(上)月考数学试卷(9月份)(含解析).docx 2025年四川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数学试卷(补考)(含答案).docx 江西省创智协作体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联合调研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2025-2026学年安徽省六校高三(上)开学物理试卷(含答案).docx 2024-2025学年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docx 2025-2026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华东师大二附中高一(上)质检数学试卷(9月份)(含答案).docx 2025-2026学年云南省昭通市市直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2025-2026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江安中学高一(上)学情调研数学试卷(一)(含答案).docx 2025-2026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第二高级中学高三(上)开学数学试卷(含解析).docx 2025-2026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致远中学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2026届高三9月阶段性检测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25届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监测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山东省某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2025-2026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一中高一(上)9月质检数学试卷(含解析).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