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版新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试题--专题13 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解析版).docx
35页2022版新高考总复习--专题13 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 专题检测—A组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某一种群果蝇眼色的野生型和朱红色、野生型和棕色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X、Y同源区段)为研究其遗传机制,进行了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杂交组合PF1(单位:只)♀♂♀♂甲野生型野生型402野生型198野生型、201朱红眼乙野生型朱红眼302野生型、99棕眼300野生型、101棕眼丙野生型野生型299野生型、51棕眼150野生型、149朱红眼、50棕眼、49白眼A.依据以上杂交组合的实验结果可判断朱红眼的基因型有4种B.杂交组合乙的F1野生型雌雄果蝇杂交,雌性后代中野生型占16/17C.杂交组合丙的F1野生型雌雄果蝇中,杂合子的比例为2/9D.杂交组合丙的F1棕眼雌蝇与白眼雄蝇杂交,后代中棕眼∶白眼=1∶1答案 C 分析杂交组合甲:亲本与F1中的雌性个体均为野生型,F1雄性个体中出现了朱红眼,说明野生型对朱红眼为显性,朱红眼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等位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分析杂交组合乙:亲本为野生型和朱红眼,后代雌雄个体中野生型与棕眼的比例均为3∶1,说明控制野生型与棕眼的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而且野生型对棕眼为显性。
分析杂交组合丙可推知:当两对基因均为隐性纯合时表现为白眼,A和B同时存在表现为野生型,有aa和B基因的为朱红眼,有A和bb基因的为棕眼朱红眼基因型中含有aa和B基因,即BBXaXa、BBXaY、BbXaXa、BbXaY,A正确在杂交组合乙中,野生型(♀)和朱红眼(♂)杂交,F1的雌性与雄性个体中的野生型∶棕眼均为3∶1,可推知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XA和BbXaY,F1野生型雌果蝇的基因型为1/3BBXAXa、2/3BbXAXa,F1野生型雄果蝇的基因型为1/3BBXAY、2/3BbXAY,杂交组合丙的F1野生型雌性与棕眼雌性比例为6∶1,说明bbXAXA基因型致死,杂交组合乙的F1野生型雌雄果蝇杂交,雌性后代中致死个体和棕眼个体所占比例均为2/3×2/3×1/4×1/2=1/18,野生型占16/17,B正确在杂交组合丙中,双亲均为野生型,若只研究野生型和朱红眼,F1雌性个体中无朱红眼、雄性个体中有朱红眼,说明亲本基因型分别为XAXa和XAY;若只研究野生型和棕眼,F1雌雄个体中均出现棕眼,说明双亲的基因型均为Bb,综上分析,杂交组合丙中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Xa和BbXAY,杂交组合丙的F1野生型雌性与棕眼雌性比例为6∶1,说明bbXAXA基因型致死,F1野生型雌雄果蝇中,纯合子的比例为2/9,棕眼雌蝇基因型为bbXAXa,白眼雄蝇的基因型为bbXaY,后代棕眼和白眼的比例为1∶1,C错误,D正确。
2.某多年生高等植物为XY型性别决定,其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且均与Y染色体无关该植物色素合成途径如图所示,不含色素表现为白花,含有两种色素表现为紫花选取一蓝花雌株和一红花雄株进行杂交,F1表现为紫花雌株∶蓝花雄株=1∶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B.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C.两个亲本均为纯合子D.F1雌雄交配,F2中紫花植株占3/4答案 D 蓝花雌株与红花雄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表现为紫花雌株∶蓝花雄株=1∶1,一种性别只出现一种性状,性状与性别相关联,可判断亲本为显性雄和隐性雌,故B/b位于X染色体上,又因为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所以A/a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为AAXbXb×aaXBY,F1基因型为AaXBXb∶AaXbY=1∶1,表现为紫花雌株∶蓝花雄株=1∶1,A、B、C正确;F1基因型为AaXBXb、AaXbY,F1雌雄交配,F2中紫花植株(A_XB_)占3/4×1/2=3/8,D错误3.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单基因遗传病,患者的卵子取出后体外放置一段时间或受精后一段时间,会出现退化凋亡的现象,从而导致女性不孕,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卵子死亡”。
研究发现“卵子死亡”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一种细胞连接蛋白(PANX1)基因发生突变导致,且PANX1基因存在不同的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卵子死亡”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父方B.“卵子死亡”这种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C.PANX1基因存在不同的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D.“卵子死亡”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男女中发病率相等答案 D 由题意知,患者的卵子受精后一段时间会出现退化凋亡的现象,因此母亲不能提供含有致病基因的卵细胞,故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父方,A正确;“卵子死亡”这种遗传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B正确;PANX1基因存在不同的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C正确;“卵子死亡”是指患者的卵子取出后体外放置一段时间或者受精后一段时间会出现退化凋亡的现象,在男性中不会发病,D错误4.如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甲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乙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已知乙病在自然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10 000,Ⅰ-2、Ⅱ-4均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Ⅱ-5与Ⅰ-1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2C.Ⅲ-9的基因型为BBXaXa或BbXaXaD.Ⅲ-7与正常男性婚配生育患乙病孩子的概率为1/101答案 B 分析系谱图可知,Ⅱ-3、Ⅱ-4表现正常,他们的女儿Ⅲ-7患乙病,可推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3、Ⅱ-4均为Bb,他们的儿子Ⅲ-8患甲病,且Ⅱ-4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b基因),即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故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由于Ⅰ-2患甲病,且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则Ⅰ-2的基因型为BBXaY,Ⅱ-4的基因型为BbXAY,可推知Ⅰ-1一定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基因型为BbXAX-;由Ⅰ-1和Ⅰ-2的乙病基因可知Ⅱ-5的乙病基因为1/2BB或1/2Bb,由于Ⅲ-9患甲病,可知Ⅱ-5的甲病基因为XAXa,综上所述,Ⅱ-5的基因型为1/2BBXAXa、1/2BbXAXa,Ⅰ-1的基因型无法确定是BbXAXA还是BbXAXa,故Ⅱ-5与Ⅰ-1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无法确定,B错误Ⅱ-5的乙病基因为1/2BB或1/2Bb,且Ⅲ-9只患甲病,则Ⅲ-9的基因型为BBXaXa或BbXaXa,C正确只考虑乙病时,Ⅲ-7患乙病,其基因型为bb,乙病在自然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10 000,即bb=1/10 000,则b的基因频率为1/100,B的基因频率为99/100,自然人群中BB个体的比例为(99/100)2,Bb个体的比例为(99/100)×(1/100)×2=198/10 000,故人群中某正常人是携带者(Bb)的概率是Bb/(BB+Bb)=2/101,故他们生育患乙病孩子的概率为1/2×2/101=1/101,D正确5.如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Ⅲ1无该病的致病基因,致病基因不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且不考虑突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可能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图中正常男性个体的精子中可能含有该病的致病基因C.禁止近亲结婚可有效减少该类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D.人群中该致病基因频率与男性群体中患该病的概率相同答案 A 分析系谱图,Ⅰ1为患病女性,但所生的儿子都患病,说明该病有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2为患病男性,所生的女儿不都患病,说明该病不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又知Ⅲ1无该病的致病基因,与患病的Ⅲ2结婚,生出患病的Ⅳ1,可知该病不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综上所述,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正常男性不携带致病基因,B错误禁止近亲结婚可有效减少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该病有可能是显性遗传病,C错误若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假设该致病基因为A,正常基因为a,人群中AA、Aa、aa个体数分别为x、y、z,则人群中该致病基因频率=(2x+y)/[2(x+y+z)],该病患病概率=(x+y)/(x+y+z),二者不相同,D错误6.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以对人群的大量随机调查为依据,下列关于几种单基因遗传病发病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白化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小于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B.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人群中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C.抗维生素D佝偻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大于在女性中的发病率D.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大于其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答案 C 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等于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小于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A正确;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色盲基因的基因频率,B正确;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人群中男女比例接近1∶1,所以抗维生素D佝偻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小于在女性中的发病率,C错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AA、Aa、aa,其中AA和Aa为患者,aa表型正常,如果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p,则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1-(1-p)2,1-(1-p)2-p=p(1-p),由于0
0,即1-(1-p)2>p,D正确。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7.果蝇的灰身、黑身由等位基因(A、a)控制,等位基因(B、b)会影响雌、雄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黑身雌果蝇与灰身雄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雌果蝇中灰身∶黑身=3∶1,雄果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B.b基因使黑身果蝇的体色加深C.F2灰身雌果蝇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1/6D.F2中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3中深黑身果蝇占1/32答案 BC 黑身雌果蝇与灰身雄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说明灰身对黑身是显性;F1随机交配,F2雌果蝇中灰身∶黑身=3∶1,雄果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子二代中雌果蝇没有深黑色,雄果蝇中黑色∶深黑色=1∶1,说明B、b基因中使黑身果蝇的体色加深的是b,说明A(a)位于常染色体上,B(b)位于X染色体上,A错误,B正确子一代雄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Y,雌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Xb,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Y,雌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XB,F2灰身雌果蝇(AAXBXb、AAXBXB、AaXBXb、AaXBXB)中纯合子(AAXBXB)占的比例为1/3×1/2=1/6,C正确。
F1基因型是AaXBY和AaXBXb,由此可知只看A(a)基因,F2基因型为1/4AA、1/2Aa、1/4aa,产生的雌雄配子都是1/2A、1/2a;只看B(b)基因,F2雌性基因型为1/2XBXB、1/2XBXb,雌配子XB占3/4,Xb占1/4,F2雄性基因型为1/2XBY、1/2XbY,雄配子XB占1/4,Xb占1/4,Y占1/2,因此,F2中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3中深黑身果蝇(aaXbXb、aaXbY)占1/2×1/2×1/4×1/4+1/2×1/2×1/4×1/2=3/64,D错误8.果蝇的翅形有有翅(长翅、短翅)和无翅,控制翅形的两对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现有甲、乙两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其中乙组子一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到子二代,结果如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杂交组别亲本(P)子一代(F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