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盛和夫关于意识的观点与感想.docx
7页稻盛和夫关于意识的观点与感想 稻盛和夫关于意识的观点与感想 “精神医学”这一领域出现以后,“意识”这个概念才开头被医学界所认知但是,在这以前,关于“心”的研究,只限于心理学范围之内,并没有进入医学的范畴 比如,现在大家都认为精神压力是导致胃溃疡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过去人们却认为“仅仅因为担忧就会出现胃穿孔,这是根本不可能的”然而,现在的医学界多数人都承认了精神压力是胃溃疡的原因这正是因为医学界的常识发生了变化 实际上,即使没达到胃溃疡的程度,但因担忧焦虑致使胃部隐隐作痛,这是很多人都有的体验吧甚至有人说,因为压力过大,仅仅一周,胃上就开了个孔洞 胃壁是人的内脏器官中最强韧的部位,它能承受剧烈的胃酸侵蚀如此坚韧的胃部,却仅仅因为“担忧”而遭到破坏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担忧”这一意识使得形成胃壁的细胞对胃酸的反抗力变弱,在剧烈的胃酸也就是盐酸的作用下细胞遭到破坏就是说,“意识”可以破坏细胞本身,这个说法一点也不错 据说,被称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先生曾经因为担忧经营上的问题,而导致“血尿”因此,不限于胃部,我们人身上多达几十亿个的细胞,都会在我们“意识”的作用之下,或者活跃起来,或者衰弱下去。
虽然肉眼看不见,但是“意识”对于人的健康影响极大所以听说有一种医疗方法,就是通过转变意识,使病弱者能够提高自己身体内部的免疫力,从而促进健康 所谓“科学”,已经成了现代社会推断事物的正确的基准但实际上,这不过是针对物质文明而言的“科学”,而精神科学,即对于意识和心的研究,还远远不够,还没有建立起人们普遍认可的推断基准经常有人对我说:“稻盛先生,你老讲意识,那是不科学的,不符合常识的 那么,科学和意识真的毫不相关吗?不对现在的科学全都是意识的产物”,有人在书中这么强调比如,正因为有了“期望在天空中飞行”这样的念头,才导致“意识”跃动,促使人不断钻研改进,结果就创造了飞机这样说来,科学在开头的时候就是一种意识 我的观点与此相同我认为,创造物质文明、创造科学的,原本就是意识已故的京都大学名誉教授田中美知太郎先生,是二战以后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他说:“所谓创造、发觉,只有在被证明以后才成为科学,在这以前,它属于哲学的范畴例如,伽利略提出“地动说”时,遭到了当时基督教社会的剧烈反对但伽利略却说:“即使反对,地球照样在转动就是说,地球转动这个事实在被证明之前,它只是某些人所持有的哲学、信仰而已。
所以,一切都起源于“心的作用”,一切都是从意识开头所以,“意识”这个东西极为重要 那么,所谓“意识”,毕竟是什么呢? 从大脑生理学的角度讲,意识也好、意志也好、思维也好,都由脑细胞的作用产生出来但是,我认为,不仅如此,它还包括与生俱来的意识和意志,那是人在刚刚出生时就已经具备的东西 我虽然这么说,却无法准确地予以证明但是我们观看小孩的发育过程,有时会发生不可思议的事情从生物学上,随着孩子的成长和脑细胞的发达,孩子开头有了智慧,能够开口说话了但刚刚学会说话之际,他们突然会说出一些父母和四周的大人们从没有教过他们的话三岁左右的小孩,怎么会那么少年老成?”父母很惊异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 我的解释可能会被认为“不科学”但我的推想是:小孩除了有脑细胞的发育而产生的意识以及有经过学习而获得的学问之外,还有小孩“原本就有的东西”后者让小孩说出了让大人惊异的话 通常,我们因为脑细胞的作用而动嘴说话,但间或也会因为“原本就有的东西”刺激脑细胞,而让话语脱口而出我想这种状况也应当存在 那么,所谓“原本就有的东西”又是什么呢?前面已经谈到,我认为在人类的根源中存在着宇宙的意志。
在这种意志的作用下,会发生“轮回转生”人们在过去世代经验过的意识会被承袭下来,这就是所谓“原本就有的东西” 现世积累的经验、学问,作为意识被继承,寄宿于A和B这一对父母的精子和卵子结合而成的生命之中这种意识深藏不露,不会轻易表现出来但是,由于某种契机,它又会像间歇泉一样时而喷涌而出小孩讲出没人教过的话,我想这种现象的发生,原因就在于此 假如是这样,那么“良心责备”、“良心发觉”这种说法也能得到解释人在现世从生到死积累了经验,而脑细胞对这些经验做出反应,人才有了喜怒哀乐的行为 与此相对应,从过去世代积累的“原本就有的东西”——在这里,也可以认为是从过去世代继承来的人格——会发出异议:“喂,你这么做不对啊!”于是脑细胞中的意识就会做出反省:“啊!是错了!”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良心责备”、“良心发觉” 在宇宙的意志之上,加上过去世代造就的人格,再加进现世积累的经验,三者的综合,我称之为“意识体”意识体”在肉体灭亡——一般称之为“死”——的时候,从肉体中脱离出来 在迎来死亡的时候,假如有人问我“你在现世干了什么?”我该怎么回答呢?“我创办了京瓷,把它做成了一个大企业。
这样的答案对于意识体而言没有任何价值,因为肉体已不复存在,哪怕拥有几千亿的财产又有什么意义呢? 那么,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人生在世时所塑造的人格、人性、灵魂、意识体它不会随着肉体的消亡而消逝你一生努力不懈,不断提升自己,以至拥有了如此高尚的人格我认为,这样的评价才是人生的价值所在就是说,我们活在现世的目的就是提升自己的人格 “提升人格”这句话用别的词汇表达的话,可以是“纯化心灵”、“美化心灵”、“塑造丰裕的同情体谅之心”等,但我认为最贴切的表达就是“提高心性” 这样,人生就可以用一句话表达,人生就是“提高心性的过程”因此,不管事业成功还是失败,不管人患病还是健康,全部的一切,后面还会具体阐述,都是创造宇宙的造物主为了提高我们的心性而赐予我们的修炼的场所——佛教称为修行的道场——如此而已我们在现世的一切体验,都是宇宙造物主为了塑造我们的人格,变着手法,赐予我们的考验和锤炼而已 比如,对于开头创业的人来说,最大的期盼莫过于事业走上轨道,公司不断壮大那么,假如事业失败、公司倒闭,他就是人生的败者吗?我认为不是失败乃是造物主为了提升他的心性而赐予他的严酷考验,看他能不能在苦痛的深渊中再度崛起。
有的人经受不住这种考验,被失败和苦痛所压倒,精神崩溃;或者自暴自弃,甚至靠偷盗他人的财物借以苟延残喘;有人甚至走向极端,以自杀告终但也有人从正面接受失败的悲剧,更加努力,不懈奋斗,由此提升了自己的人格 不仅失败是考验,其实成功也是一种考验造物主故意让你成功,借以测试你的人格 成功了就得意忘形、高傲不逊,这种人因成功而堕落,俗不可耐另一种人却领悟到成功并不是只靠自己个人的力气,因而更加努力,在这过程中连续提升自己的人格 成功也好,失败也好,都是宇宙的造物主赐予的考验,造物主正在凝视着你,看你如何应对这些考验不管成败,都能凭借造物主供应的考验机会塑造自己美好心灵的人,这才是真正的胜者相反,经不住这种考验的人就是败者 美国闻名的残障教育家海伦凯勒背负着“失明、失聪、失语”三重苦难,一般说她假如怨恨父母、怨恨命运甚至怨恨上帝也不为过与她相同境遇的人,或许会悲叹:“我不曾做过坏事,为什么单单让我遭此不幸?”他们诅咒四周的一切,以致含恨而终 但是,海伦凯勒却毫无怨恨,不仅如此,她还以无比坚韧的毅力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她怀着大爱去帮助比自己更为不幸的人们,她塑造了自己伟大的人格。
假如你读了残障作家乙武洋匡先生写的《五体不满意》的书,你会发觉乙武先生的个性布满阳光他的父母很了不起,而他本人的灵魂更是光线四射一切都向善的方向思索,坚韧奋斗,决不服输 宇宙的造物主给人各种各样的考验,看他怎样接受考验,怎样提升心性,怎样纯化灵魂这样看来,人生的确就是为了修炼心灵而建立的道场 释迦牟尼用“诸行无常”这句话来描述人生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千变万化的,新的考验会不断降落因此,释迦牟尼说“人生即苦” 释迦牟尼所说的“苦”,正如前面提到的,它不仅指失败和苦难,也包括了成功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成功也是一种苦难人们应当做出努力,将这种类型的苦难朝着好的方向转变不理解这个道理,成功而不知足,依旧在欲望的泥潭中沉迷挣扎,那才是真正的不幸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