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中物理(苏科版)教学要求(试用稿).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学***
  • 文档编号:291589222
  • 上传时间:2022-05-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96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初中物理(苏科版)教学要求(试用稿) 初中物理(苏科版)教学要求 初中物理(苏科版)教学要求(试用稿) 说 明 为贯彻全日制义务教导《物理课程标准》,用好(苏科版)物理教材,我们组织编写了《初中物理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下面对《要求》做几点说明: 1.《要求》遵循全日制义务教导《物理课程标准》的理念,充分表达(苏科版)物理教材的特点,是我省使用苏科版物理教材教学的依据 2.《要求》按(苏科版)教材的章节依次,对教学内容提出三维教学要求 3.《要求》中对学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熟悉”和“理解”三个水平,在相关要求后分别标注了Ⅰ、Ⅱ、Ⅲ 4.《要求》中对技能的要求为独立操作 5.《要求》中对体验性的要求分为体验、回响、领悟,在相关要求后分别标注了A、B、C 6.《要求》对教材里的“生活·物理·社会”、“读一读”、“信息库”等栏目中的学识内容(课标没有涉及的)没有提出要求对这些内容只需常识性了解,不应对这些内容涉及的学识举行单独测验 7. 《要求》表述中使用的行为动词与《物理课程标准》中片面行为动词的界定一致,见课标附录。

      第 1 页 共 23 页 初中物理(苏科版)教学要求 苏科版物理教材各片面概括要求 引 言 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奇怪,初步邻略自然现象中的巧妙与和谐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课标 3.体验查看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朴描述所查看到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要求 查看才能 4.能在查看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察觉一些问题,有初步提出问题的才能 节次 教 学 要 求 程度 说明 对本节所涉及到的有关物理现象不做过多的解释例:不探究引起长、短蜡烛熄灭的理由等 一、 1.通过查看、测验活动,初步感受物理现象的奇异,A 奇异 激发对科学的奇怪心和求知欲 的 2.体验查看物理现象的过程,初步体验查看的方法,B 物理 能根据查看到的物理现象提出简朴的科学问题 现象 3.初步感受物理与生活的关系 A 二、 体验 科学 探究 1.通过阅读,初步了解科学家探究科学问题的过程和根本方法 2.通过体验“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初步知道测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A C B 不需要死记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不要介绍外观张力。

      第一章 声现象 1.通过测验探究,初步熟悉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课标 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要求 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节次 教学要求 1.通过生活体验,初步了解声音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2.通过测验探究,熟悉到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一、 产生的 声音 3.通过测验探究,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是 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什么 4.了解声音是一种波,声波具有能量 程度 ⅠA ⅡB ⅠB 说明 不需要解释声波是一种纵波 Ⅰ 5.初步养成使用唾手可得的物品举行科学探究和实ⅠC 验的习惯,感受物理学的真实性以及物理与生活 的紧密关系 第 2 页 共 23 页 初中物理(苏科版)教学要求 1.通过测验探究,熟悉到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 2.通过测验探究,熟悉到声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的二、 频率有关 声音 3.了解音色也是辩别声音特征的一个要素 的 ⅡA ⅡA ⅠA 只要知道音色是声音的特征就行,不要研究有关分辩音色的较为繁杂的问题只要学会估测声速的简朴方法。

      4.能了解响度与频率都一致而音色不同的声音的波ⅠB 特征 形是不同的 5.了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声音在固体、 Ⅰ 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速度的不同 6.会估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ⅠB 1.熟悉噪声 2.初步知道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Ⅱ ⅠA ⅢC ⅠB A C ⅠA Ⅰ Ⅰ Ⅰ A Ⅰ ⅠA 三、 3.能识别乐音与噪声 令人 4.了解裁减噪声的主要途径是操纵噪声声源、阻断厌烦 噪声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的 5.学会裁减噪声的根本方法 噪声 6.养成养护环境的意识 7.了解各种材料的隔声性能 1.知道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20 000Hz 四、 2.知道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 000Hz 人耳 3.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听不 4.了解次声波能够传得很远、轻易绕过障碍物等特见的 性 声音 5.了解次声波的危害 6.能关注科技进展,自觉养成环境养护意识 在识别什么是噪声与乐音时,不仅要从噪声的特性加以区分,而且还要从环境养护的角度来判别 在超声波的利用中,可以研究利用超声波举行测距的一些简朴问题能够知道超声波与次声波也具有能量。

      其次章 物态变化 1. 识别固、液、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根本特征 课标 要求 2. 说出世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 通过测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4. 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水的意识 教学要求 程度 说明 节次 第 3 页 共 23 页 初中物理(苏科版)教学要求 1.通过查看,感受水在固、液、气三种物态下的不一、 ⅡB 暂不需要给温度下定义,要知道摄氏度的规定 养成在使用测量工具前,看说明书的习惯 同特征,能描述固、液、气三种物态的根本特征 物温 2.能列举和区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ⅠB 质度 质 的的 3.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知道生活中常见的ⅡB 三测 温度值 用测验仪器的习惯 5.尝试对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巩固环保意识 1.知道汽化和液化现象,感受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二、 2.了解蒸发和沸腾的一致点和不同点 汽化 3.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前后温度特点,气泡变化的特点和声音变化的特点,培养学生查看才能和 和测验才能,理解沸点。

      液化 4.体验用图像描述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过 程 5.通过对“坎儿井”的了解,激发民族骄傲感 1.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感受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三、 2.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识别;会用图像描述物体温熔化 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和 3.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晶体凝固 ⅡA ⅠA ⅡA ⅠB ⅠA ⅡC ⅠA ⅡA ⅡC ⅡC 态量 4.通过使用酒精灯和温度计,培养学生养成正确使对沸腾前后展现的现象不要求解释,暂不介绍气压对沸点的影响 结合实际介绍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不介绍晶体的内部布局和外形 要理解熔化图线和凝固图线的识别 有确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知道同 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一致 4.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切和乐于ⅠA 探究自然现象奥秘的情感 1.知道升华现象和凝华现象,感受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理解气态和固态之间可以直接变化 3.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测验,学会根据查看结果举行间接分析,从而推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1.知道物理变化的概念,能够说出各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心况,知道热量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2.知道水在生活、生产技术中各种应用,了解水对ⅠA ⅠA ⅢB ⅠA 只需知道吸(放)热能使物体增加或者减小能量,不求深入理解。

      ⅠA ⅠA ⅡA 知道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 四、 升华 和 凝华 五、 人类生存的意义 水 3.通过自然界水循环导图的学习,归纳总结出物质循环 三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规律 4.通过调查当地水资源的利用等活动,巩固关切环境和俭约用水的意识 第 4 页 共 23 页 初中物理(苏科版)教学要求 第三章 光现象 1.通过查看和测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对比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课标 2.通过测验,探究光在同种平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要求 3.通过测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4.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的规律 节次 教 学 要 求 程度 说 明 不需要知道光的色散的原理; 不需要知道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的原理 对“光能”一词只要会用,不需要下定义 1.能够识别两类不同的光源 Ⅰ 2.体验光的色散的测验探究过程,知道白光是由红、ⅠA 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一、 A 光的 3.知道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了解光的混合Ⅰ和颜料的混合的不同;初步体验比较的研究方法 色调 4.通过阅读和联想,知道光具有能量 Ⅰ A 颜色 5.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颜色之谜的兴趣,使学生会意色调世界的缤纷多彩,感受到喜欢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存在,了解它们的性质 ⅠA ⅠA 对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只要大致了解 二、 2.初步尝试对不成见事物通过其可见的效应来举行人眼 研究的方法,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生活、高科技 看不 领域的应用,体会科技的巨大气力 见的 3.通过阅读、议论,客观熟悉科技进展对人类生活ⅠC 光 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善待自然、养护自然的意识 1.通过影子嬉戏,探究阴影的成因;知道光在平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能够运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三、 释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现象 光的 2.了解光的传播需要确定的时间,知道真空中、空直线 气中的光速;理解激光测距的原理 传播 3.了解我国古代在光现象研究上的成就,知道中华文明对科学进展作出的付出 1.通过测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理ⅢA Ⅲ Ⅰ 不涉及光在非平匀介质中的传播 光速只作介绍,不举行探究 ⅢA 对于潜望镜,只需知道其作用,不需作出其成像光路 不需要知道凸面镜和凹面镜的成像特点 解平面镜中像的主要特点,知道实像与虚像之间的 识别,会运用对称法作出平面镜中的像 四、 2.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了解凸面镜和凹面Ⅰ 平面 镜的一些简朴应用。

      镜 3.体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过程,学习研究ⅢC 问题的方法;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共享探究成果,并初步养成甄别假设、调整探究筹划的意识 第 5 页 共 23 页 — 8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