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攀枝花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地理(原卷版).docx
6页攀枝花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地理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并用2B铅笔将答题卡考号对应数字标号涂黑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规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数字游民是指依靠互联网和数字工具进行远程工作,追求自由、灵活的生活方式的群体近年来,浙江安吉、安徽黔县、云南大理等地诞生了多个数字游民聚居的社区这些社区集群体生活、共享办公、公共服务为一体,实现了乡村振兴与数字游民的“双向奔赴”完成下面小题1. 与一般村镇相比,数字游民社区的突出特点是具有( )A. 政策的大力支持 B. 完善的基础设施 C. 低廉的生活成本 D. 秀丽的自然风光2. 现阶段,数字游民对乡村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 宣介特色产业,提升经济活力 B. 规划乡村发展,参与社区管理C. 传承地域文化,促进人地协调 D. 发挥知识专长,培养村民技能图1示意树种线、树线和郁闭型林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图2示意白马雪山(位于横断山脉中段)和博格达山(位于天山山脉东段)针叶林分布。
完成下面小题3. 树线与树种线之间的植被( )A. 以幼树为主 B. 以灌草为主 C. 以阔叶林为主 D. 以矮曲林为主4. 有关博格达山和白马雪山植被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博格达山针叶林分布范围更广 B. 白马雪山郁闭型林线海拔更低C. 博格达山针叶林下层为阔叶林 D. 白马雪山针叶林类型更加多样5. 白马雪山某海拔以下没有森林分布,出现林线倒置现象,其影响因素是( )A 降水 B. 冻土层 C. 焚风效应 D. 地形逆温确保粮食与生态双安全是国家安全层面上的重大战略需求粮食主产区既是我国粮食生产的功能区,又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或涵养区我国的粮食主产区涵盖了全国13个省(自治区),在不同地域范围内,耕地利用变化的粮食与生态效应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下图为“2000-2018年间我国粮食主产省(自治区)耕地利用变化的粮食与生态效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 生态增值-粮食增产区与生态减值-粮食减产区占比相当区域主要分布在( )A. 华北平原、东北平原 B. 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C. 东北平原、成都平原 D. 黄河中下游平原、长江三角洲7. 2000-2018年间,江苏省耕地转出类型主要属于( )A. 耕地→水域 B. 耕地→建设用地 C. 耕地→草地 D. 耕地→生态用地8. 为确保粮食与生态双安全,耕地净转入地区应( )A. 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实行稻田“单改双”B. 加大技术投入,积极推进耕地“旱改水”C. 重点发展稻渔工程、生态种养殖等复合型经济农业D. 释放以玉米为主、大豆和水稻为辅的粮食品种红利飑线是由许多雷暴单体侧向排列而形成的强对流云带,其水平尺度长、宽均约几十至上百千米,持续时间短,多发生在春夏过渡季节冷锋前的暖区中。
具有不同性质的两个气团相互碰撞,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不稳定层结,是飑线形成的必要条件飑线来临时,会出现剧烈的天气变化,破坏力较强下图示意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图中阴影区为飑线,粗线为锋面完成下面小题9. 在垂直方向上,有利于飑线形成的气团分布是( )A. 高空干暖,低空冷湿 B. 高空暖湿,低空干冷 C. 高空干冷,低空暖湿 D. 高空冷湿,低空干暖10. 据图文信息,可推断此时飑线附近( )A. 浓雾弥漫 B. 气温骤升 C. 气压猛降 D. 风力增大黄河上游两岸常有海拔不同的多级平坦面分布,平坦面是在区域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共同作用下,河流下切侵蚀而形成的黄河流经青藏高原东部的若尔盖盆地,在出口处仅形成了一级平坦面下图示意该河段的单侧断面及典型沉积剖面完成下面小题11. 卵石层中的鹅卵石分选性较好、磨圆度较高,反映了这些物质在形成时期( )A. 受到的风力侵蚀作用强 B. 经过长时间的冰川磨蚀C. 受到的物理风化作用弱 D. 经过长距离的流水搬运12. 距今4250~4000年与距今5000~4250年相比,该地可能出现了( )①区域地壳下沉②区域地壳抬升③区域气候变干④区域气候变湿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3 若尔盖盆地出口处仅形成一级平坦面,反映了该平坦面形成后( )A. 黄河下蚀减弱 B. 黄河水位稳定 C. 地壳不断抬升 D. 气候干湿交替冰间湖是指当外界环境达到结冰条件时,仍在较长时间或长期保持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的冰间开阔水域。
白令海的冰间湖通常由风或海流的作用形成冰间湖与冰情、海洋动力和热力过程及大气环流有着密切关系,在气候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冰间湖形成区域及形成的时间对北极航道有一定影响下图示意白令海区域冰间湖分布状况完成下面小题14. 当圣劳伦斯岛南岸出现大面积冰间湖时,白令海区域盛行( )A. 西北风 B. 东北风 C. 东南风 D. 西南风15. 冰间湖对北极地区的影响,可信的是( )A. 增强海气相互作用 B. 海洋生物死亡率上升 C. 航道开阔水域萎缩 D. 减缓海冰的消融速度下图示意我国某学校高三(2)班地理兴趣小组在校园内开展日照观测活动,发现从9月23日开始,正午太阳光可透过窗户照射进本班教室10月23日之后因南侧高楼对阳光的遮挡,本班教室内的正午光照消失一段时间后,正午太阳光再次照进本班教室完成下面小题16. 该校可能位于( )A. 吉林省 B. 山西省 C. 四川省 D. 海南省17. 与高三(2)班相比,夏至日到冬至日期间,楼上高三(8)班教室内的正午光照( )A. 同时出现,持续时间一样 B. 同时出现,持续时间更长C 更早出现,持续时间一样 D. 更早出现,持续时间更长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海底峡谷是发育于大陆边缘的海底地形,深切于大陆架和大陆坡早期学者认为海底峡谷是因气候变化由陆地河流切割而成的峡谷,即“河流切割说”随着研究不断深入,有学者发现河流切割学说并不适用于解释所有海底峡谷成因,最新研究证明,海底峡谷的形成还与海底浊流(由沉积物和水混合而成,密度大于周围水体的阵发性强劲重力潜流,在重力驱动下沿着大陆架、大陆坡和海底谷向下流动)侵蚀有密切关系蒙特利海底峡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近海大陆架,最深处3600多米,是北美洲太平洋岸外最大最深的海底峡谷下图示意蒙特利海底峡谷形态1)描述蒙特利海底峡谷地形特点2)结合水循环原理,用“河流切割说”推测冰期、间冰期蒙特利海底峡谷的形成过程3)推测“河流切割说”不适用于解释所有海底峡谷成因的依据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圣克鲁斯岛位于南美洲海岸以西约1000千米的赤道上,地处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地区,是加拉帕戈斯群岛第二大岛图1示意圣克鲁斯岛位置,图2示意该岛低地和高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材料二:圣克鲁斯岛受洋流和风的相互作用,具有独特的气候特征岛上的气候分为明显的热季(1-5月)和凉季(6-12月)。
中央山峰东南坡海拔400米以上的高地多茂密的云雾林,在凉季会出现云雾,尤其是凉季初期易出现不易扩散的成层云雾1)结合材料,描述圣克鲁斯岛的形成过程2)简述与低地相比,该岛高地的降水特征3)分析该岛东南坡高地凉季初期易出现不易扩散的成层云雾的原因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图示意在半干旱草原系统中,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特别是长期放牧的双重影响,使得灌木植物在草原分布的密度增加,形成草原灌丛化现象材料二:在半干旱草原中,灌木植物通过改变土壤结构、土壤湿度和小气候,在灌丛附近堆积着比周围地表更肥沃的土壤这种灌木植被聚集土壤养分的现象,被称为“沃岛效应”由于灌丛化草原和“沃岛效应”的发展,引发了部分草原向沙漠演替的现象,加剧了草原的沙漠化1)分析草原灌丛化现象过程中草类植物竞争优势下降的原因2)解释灌丛植物引起“沃岛效应”原因3)说明“沃岛效应”促进草原荒漠化的原因第6页/共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