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1例.docx
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1例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22.02.288 病历资料 患者,男,66岁,因周身泛发红斑、丘疹、结节伴剧痒2年遂来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及前胸出现红斑、丘疹、结节伴痒,后皮疹渐渐增多,延及背部四肢曾到多家医院就诊,诊断“泛发性湿疹〞,予以抗组胺类药物口服和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外用,效果不明显,且皮疹渐渐增多,瘙痒加剧病程中伴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0.30~0.50)二便正常,饮食可,睡眠欠佳体格检查:双侧腹股沟触及数枚肿大的淋巴结,杏仁大小,质韧,移动可心肺正常,肝脾肋下未及皮肤科查体:面部、躯干、四肢可见绿豆至甲大的暗红色丘疹、结节,局部融合,浸润肥厚,有鳞屑及结痂 试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9.71×10.9/L,嗜酸性粒细胞61.7%,计数6.0×10.9/L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均正常寄生虫抗体阴性,肝胆胰脾肾B超均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正常,免疫球蛋白正常淋巴结穿刺脱落细胞检查示:双侧腹股沟淋巴结增生性改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骨穿回报:骨髓增生活跃略明显,粒系0.72。
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偏高(0.35),背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不全,棘层肥厚、水肿,表皮突延长真皮血管周边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结合病史、试验室检查及皮损组织病理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 治疗:予强的松60mg/日,雷公藤60mg/日口服,抗组胺药(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及干扰素治疗10天,大部分皮疹消退,瘙痒减轻,激素渐渐减量至停用,随访2个月无复发 讨 论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是一组病因不明、血及骨髓嗜酸性粒细胞持续增多、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一类疾病以中年男性多见,临床上发生皮肤损害的27%~53%,单纯累及皮肤而无脏器损害者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皮疹一般分为两类:①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②红斑、丘疹和结节,此外亦有水疱、红皮病及黏膜溃疡皮疹分布呈全身性,无好发部位,可分布于颜面、躯干和四肢,自觉瘙痒或剧痒,皮疹持续或缓解后复发,缺乏特征性损害,常易误诊为痒疹、湿疹、扁平苔藓等本病的主要诊断依据是:①皮疹呈多形性,可表现为红斑、丘疹、结节、风团、水疱等,伴剧痒,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②外周血持续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十足计数超过1.5×10.9/L达6个月以上,并排除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其他疾病(如寄生虫病)。
③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血管周边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④系统检查无异常本病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效果较好由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可累及多个脏器系统,在用药前需做全面检查确定病变波及范围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