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热考主题大题练(六).doc
2页大题练(六)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清时期京杭运河文化进入了空前兴盛的时代在元代运河基础上,建造有用于调节水量的船闸和用于泄洪及向运河输水的水闸,用于拦水蓄水的石坝、草坝、土坝遍布运河两岸由于规划合理、疏浚及时,四五百年间,京杭运河河道稳定,持续畅通运河沿线的工商业城镇是运河物质文化的一个亮点运河像一个环环相扣的经济链条,在它的每个环节上,都有商业繁华的城镇作轴心,将沿途乡村紧紧地连为一体;并持续不断地通过城镇经济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兴盛另外,从事河道、漕运、制作 、税收管理的官员常住于运河沿线的大小城镇,十几万漕运兵丁每年往来于运河上,形成了迥异于其他行政区域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运河的畅通,商业的发展及对水运的依赖,使北方村镇中对南方流行的河神、水神的崇拜日益增多,如起源于福建的天妃(又称妈祖、天后)信仰沿运河北上,北方的神灵也泊去南方受到当地人的尊崇,南北宗教信仰、思想意识、心理心态趋同成为明清运河文化的重要内容——摘编自李泉《中国运河文化的形成及其演进》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对京杭运河多次实施清理整治工程,成为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干线航道,极大促进南北交通和运河沿线的经济发展。
进入21世纪,运河遗产保护和促进协调发展成为重中之重借鉴国外运河保护与管理的先进经验,形成完善的近代运河法律保障体系在大运河航道建设工程中根据当地地貌,因地制宜,尽可能保护原有生态环境着重保护相关古迹,弘扬历史文化,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景观,使运河遗产既具有发展经济功能,又具有休闲游憩功能,更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摘编刘庆余《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与利用》(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京杭运河文化的主要特征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新中国时期与明清时期对京杭运河保护与利用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1世纪新中国运河保护的时代背景解析:第(1)问特征,据材料一信息从体系、促进经济文化、思想融合、法律法规及区域发展角度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异同,相同点,据材料一、材料二信息从促进经济发展、重视程度及法律建设方面归纳;不同点,据材料二信息从生态环境、传统文化发展、借鉴国外经验等方面分析概括;第二小问时代背景,根据所学从国内和国际,从政治、经济等方面来回答答案:(1)形成了完善的疏浚陪护技术体系;促进了明清商品经济尤其是工商业市镇的发展;促进南北方思想文化的融合;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法律保障;明显的区域化特征。
2)相同之处:都重视京杭运河对经济的促进作用;都重视对运河的疏浚;强调对运河的法律保障不同之处:新中国时期更加重视运河自然生态的保护;运河区域文化特征减弱;大运河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注重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时代背景:国内: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为中心;新中国综合国力上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际: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西方三次科技(工业)革命与同一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简表世界中国19世纪40-60年代,英国、法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拓展海外市场中国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康有为、梁启超等推行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爆发20世纪40-5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至今日,依然方兴未艾中国在很多项目中脱颖而出,航天、电子计算机已经走在世界前列;2015年,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阐述题解答首先阅读题干材料中中外不同历史阶段的相关史实,任选一个论点主题,然后结合材料反映的相关历史史实,结合时代背景阐述论证,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示例:论题:科技(工业)革命对近现代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阐述:在前两次工业革命中,西方列强依仗其先进科技,从各方面加紧对中国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挽救民族危机,中国人开始正视西方,向西方学习,中国社会开始近代化在经济方面,洋务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发展;在思想文化方面,“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在中国相继产生;在政治方面,维新派和革命派相继进行民主政治的实践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政府抓住机遇,积极参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在诸多领域都取得了杰出成就,极大加速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所以,科技(工业)革命对近现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