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重庆市七校联盟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pdf
10页七校联盟 2025 年秋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七校联盟 2025 年秋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高 三 历 史 试 题高 三 历 史 试 题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第 I 卷(选择题 共 45 分)一、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改编)考古学中,地层剖面考古的理论主要是地层学根据地层学原理,越在上方的地层,时期越晚下面是河南安阳某地层剖面图,图中地层可能出土()A炭化的粟B蚁鼻钱币C竹简碎片D青铜礼器2(改编)下表为湖北、四川考古遗址出土的器物,它们与位于河南的二里头遗址有相似的风格这可用于佐证()湖北盘龙城遗址四川三星堆遗址盉绿松石镶嵌器玉牙璋铜牌饰A跨区域长途贩运贸易发达B中华文明的统一性突出C礼乐制度扩张到了川、鄂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3(改编)自战国至秦汉,官僚除了有秩次,如多少石;有爵次,如某某爵之外,实际上还有一个位次秩序,即公、卿、大夫、士。
丞相等为公,之下的部分二千石为卿,再之下为大夫位,而其他属吏为士位这可用于说明当时()A地方行政渐趋完善B政治制度的社会转型趋势C官僚政治规范有序D家国同构的政治开始形成4(改编)西周时期,王命中对诸侯的称谓以私名和官名两类为主;而春秋时期的王命通常用“伯父”“叔父”来称同姓诸侯国,用“伯舅”“舅氏”来称异姓诸侯国王命中诸侯称谓的变化反映了()A大一统趋势的加强B传统政治秩序趋于弱化C宗法分封制的特点D诸侯争霸兼并战争激烈5(改编)西周及春秋早期,国人军赋的征收,以乡为单位,在基层村社中按户征取春秋末期,鲁国开始推行按土田征收军赋的政策,即“用田赋”;晋国也实行了按田亩征收军赋的制度田赋”制度的出现表明()A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B商品经济得到持续发展C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变化D各国积极改革富国强兵6(改编)秦统一后,六国文字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从各类出土的文字资料可见,在秦朝覆灭前后,六国故地的人纷纷在各种场合恢复使用本国文字这反映了()A各地民族交融频繁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C秦朝文化认同薄弱D士人阶层崛起主导政局7(改编)秦始皇多次下令迁移农民公元前 219 年迁 3 万户至沿海琅琊台,免除徭役12 年;公元前 212 年迁 3 万户至西北边陲,免除徭役 10 年;公元前 211 年迁 3 万户至北部边地,拜爵一级。
此举旨在()A缓和人地矛盾B清楚六国旧残余势力C推动生产发展D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8(改编)昆仑山是华夏神话中的神山,其所在地起初并未确定,一说在宗周西陲,又有说在西戎之地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后报告黄河源于于阗南山,汉武帝根据“昆仑之邱河水出焉”的记载,将河所出的于山命名为昆仑山昆仑山的命名()A得益于西域都护府等机构的建立B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C有利于华夏文化认同的空间拓展D便于佛教在中原地区的传播9(改编)公元前 119 年,汉武帝采用了桑弘羊的主张,实行盐铁官营政策公元前 98年,汉武帝下令由官府垄断酒的产销,实行酒类专卖这些举措()A控制社会财富,加强中央集权B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C继承汉初“无为”的政治理念D为汉初战事积聚了力量10(改编)据记载,在今浙江、福建及苏南、皖南地区,东汉中期由官方掌握的户数约42.4 万;三个多世纪以后的南朝宋末,官方掌握的户数只有约 25.3 万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大土地所有制不断发展B均田制未得到执行C编户齐民制度趋于解体D江南地区经济衰退11(改编)北魏建国后向归顺北魏的汉人上层和少数族人首领赐授“客”身份,这被称为赐客制客”阶层在归顺群体中占据主导地位,大部分少数族人的“客”可通过赐婚融入鲜卑阶层,多数汉人的“客”则纳入各级官僚机构。
北魏的赐客制()A增加了中央政府财政收入B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速度C推动了北方地区民族交融D削弱了北魏政权的统治基础12(改编)唐以前,上巳、清明、端午、重阳等节日主要与信仰、巫术及鬼神崇拜相关到唐代,民众踏青郊游、聚会饮宴逐渐成为这些节日的重要内容这反映了唐代()A民众关注现世生活B商品经济占优势地位C市民阶层地位提高D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13(改编)631 年,朝廷诏令皇家宗室及勋贤之臣“作镇藩部贻厥子孙”;637 年,又下诏荆王李元景等二十一王所任刺史,令子孙世袭以功臣长孙无忌等十四人为刺史,亦令世袭这些诏令的颁布()A加速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B推动地方制度的逐步完善C体现安史之乱影响政令制定D意在维护王朝的长治久安14(改编)与北魏、北齐、隋代相比,唐代奴婢、耕牛的受田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一变化()奴婢耕牛北魏人数不限,受田数与农民同一头受田 30 亩,限 4 牛北齐限 30060 人,受田数与农民同一头受田 60 亩,限 4 牛隋代限 30060 人,受田数与农民同一头受田 60 亩,限 4 牛唐代不受田不受田A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B适应了豪强地主的经济需求C体现儒家对理想社会的设计D增加了国家手中掌握的土地15(改编)唐开元二十四年,科举考试开始由吏部转归礼部执掌,并成为定制。
礼部下设贡院,考试、阅卷、放榜等均在贡院举行,主持考试的官员通常由礼部侍郎兼任吏部依据相关制度对选拔出的人才铨任官职这一变化有利于()A完善科举考试程序B扩大政权统治基础C推动社会重学风尚D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55 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55 分)16(原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 分)材料一“太学之设,肇自汉武帝元朔五年,祀孔子于其中,以颜渊配享自是以后,郡国立学必祭先圣先师,以示教化之本东汉班固汉书儒林传序材料二“(唐贞观年间)诏停周公为先圣,始立孔子庙堂于国学,以宣父(孔子)为圣,颜子为亚圣,两边俎豆(祭祀礼器)干戚之容,始备于兹矣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儒学传上材料三“(明洪武十五年)诏天下通祀孔子,岁以春秋仲月上丁,遣官致祭凡府、州、县学,皆立孔子庙,称文庙庙设大成殿,奉孔子神位,两旁列颜子、曾子、子思、孟子四配,及十二哲清)张廷玉等明史礼志四(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在太学祭孔的意图,结合所学指出其作用8 分)(2)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概括唐到明代文庙祭祀的变化,指出变化反映的趋势5分)(3)综合上述材料和中国古代史知识,谈谈你对文庙祭祀的看法。
5 分)17(原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 分)材料一 中国古代海洋利用以沿海“鱼盐之利”为主,汉代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繁荣,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明朝郑和下西洋以政治朝贡为主,民间海上贸易受海禁政策限制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蛟龙”号 7000 米级海试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2017 年,上海彩虹鱼公司“彩虹鱼”着陆器在马里亚纳海沟创 10918 米纪录;2020 年“奋斗者”号再破万米并投入应用摘编自新华社习近平总书记对海洋强国建设的战略指引 材料三 19 世纪晚期至 20 世纪初,英国通过发展以蒸汽钢铁舰船为核心的海洋科技与全球航运网络,控制世界商船吨位近一半,海洋贸易收益占其国民收入约 1/3,为其“日不落帝国”提供了经济与技术双重霸权摘编自英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材料四 2025 年中国海洋经济总量突破 10 万亿元人民币,深水油气、风电、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贡献率超过 40%;但深海传感器、高端水下机器人等关键部件仍依赖进口山东、江苏、广东等地出台“蓝色产业新政”,设立百亿元级海洋科创基金,力图突破“卡脖子”环节。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夯实向海图强坚实根基(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10 分)(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 1921 世纪中英两国在海洋科技突破上的异同10 分)(3)综合材料,谈谈你对当今“科技自主可控”的认识5 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 在全国抗战爆发的前夕,邹韬奋、茅盾等人发起了“中国的一日”全国征文活动,征文内容以 1936 年 5 月 21 日为限他们从来自全国各地的稿件中选定 490 篇,共 80 万字,以中国的一日为书名出版,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来自各省市各职业人士在这一天的生活经历下表是中国的一日收录的部分稿件内容:题目内容摘录日本对华北增兵一一部分开到除三百五十名开往北平丰台驻扎外,余则驻津海光寺日兵营同时,除驻华北日军兵士增加外,司令部幕僚亦大加强化菲岛华侨考察团离沪赴闽菲律宾华侨回国考察团备受各界欢迎团长王泉笙谈到,中国近年来工商业进展甚速,尤以无锡庆丰纱厂等厂,机器最为新式,且注重采用国货,实可为各厂的楷模本人及诸团员返菲后,决将转告侨胞,使个个都爱用国货乡村的企业家自从他们把红军赶走以后,现在又在我们湘南弄出保甲训练的新花样来。
不过,假如佃农的痛苦永远日益加深,终恐饥饿的烈火是会要刺激起民众的脑筋的文化城的一日我忽然想到去年十二月九日北平青年英勇的抗争我们难道就甘心做亡国奴了吗?我们好像是在黑暗的旷野里,周围有许多的狼对着我们嚎叫,不拿出身上的武器,哪个狼肯后退!掏出一根火柴来吧!让一星星的火亮变作几万万星星的火亮结合材料,以“中国的一日:危机与出路”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条理清晰)七校联盟 2025 年秋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七校联盟 2025 年秋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高 三 历 史 答 案高 三 历 史 答 案题号题号12345678910答案答案ABBBCCDCAA题号题号1112131415 答案答案CADAD 1A【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地层剖面从下到上依次为:深层土壤(无文物)龙山文化层耕土层根据地层学“下层早于上层”原则,地层的年代应介于(无文物)与(龙山文化层)之间龙山文化层()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约公元前 2500-前 2000 年),以黑陶、磨光石器为主地层位于龙山文化层之下,年代更早,可能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或更早的文化层。
综合地层学原理与考古学内容,新石器时代半坡遗址的炭化粟是地层最可能的出土文物,A 项正确;蚁鼻钱币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钱币,排除 B 项;竹简盛行于战国至汉代(公元前 5 世纪以后),与地层的年代差距过大,排除 C 项;青铜器的使用始于夏商时期(约公元前 2000 年以后),而龙山文化层尚未进入青铜时代,地层年代更早,不可能出土青铜器,排除 D 项故选 A 项2B【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湖北盘龙城遗址和四川三星堆遗址位于南方,其出土的器物与位于河南的二里头遗址有相似的风格,说明古代中国各地文明存在联系和交流,这可用于佐证中华文明的统一性突出,B 项正确;明清时期长距离的贸易活动频繁,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 A 项;二里头的考古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的聚落遗址,未涉及周文化扩张,排除 C 项;此时还未出现早期大一统的国家,排除 D 项故选 B 项3B【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自战国至秦汉(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自战国至秦汉,官僚秩序包括秩次、爵次、位次等等,既有传统官僚秩序,也有新的官僚秩序,说明当时新旧并存的政治转型特征,B 项正确;材料内容与地方行政体制无关,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A 项;此时官僚政治还未正式确立,无法体现官僚政治运行的规范化,排除 C 项;材料没有家国一体的信息,排除 D 项。
故选 B 项4B【详解】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