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docx
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 一、简答题 (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化”的概念与西文culture的概念是否有差异,中国传统文化突出的是什么? 答:有差异中国传统文化更加突出了对人的教化和教导! (二) 中国传统文化体验了哪几个进展阶段?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轴心时代是什么时期? 答:1、中国文化的雏型期——先秦时期2、中国文化的定型及强化期——秦至明3、中国文化的转型期——清至“五四”期轴心时代是春秋战国时期 (三) 诸子百家分为哪十家,影响最大的是哪几家? 答:儒、墨、道、名、法、阴阳、农、纵横、杂、小说十家影响最大的是儒、墨、道、法 (四) 你认为能否用批判的方法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理由是什么? 答:不能所谓“批判地吸收”或“批判地继承”的学风,暴露出人性中的孤高习气,如此不能正确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 (五) 四书五经包括哪些内容,在什么时期由谁编篡定型? 答: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宋代朱熹将其编篡定为四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春秋 时孔子编篡成书。
(六) 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谁,他是什么时期的人,主要付出有哪些? 答:孔子,春秋时期主要学术成就: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历史付出:创立儒家学说,为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奠定思想根基 (七) 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哪些,他们最突出的思想是什么? 答:孔子:仁、礼、中庸;孟子:性善论、仁政、王道;荀子:礼法并重、王霸并用、性恶论 (八) 儒学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地位如何,近代以来的命运又如何? 答: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得到武帝赏识,由此儒学“定于一尊”,影响了两千年的封建社会近代以来几乎被彻底抛弃 (九) “三纲五常”是什么时期由谁提出来的?包括哪些内容? 答:汉代董仲舒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其理由是: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五常:仁、义、礼、智、信三纲和五常成为调整社会伦理关系的思想根基 (十)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有哪些? 答:1、系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巩固对国情的理解;2、巩固民族骄傲感、爱国情怀以及全世界华人的凝结力;3、掌管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为创造和谐社会奠定思想根基;4、掌管民族文化的精神和特点,在世界文化之林中保持民族的特色;5、学习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培育人文精神。
(十一) 道家文化起源于什么时代,公认道家学说的创始人是谁,他是什么时代的人? 答:可以追溯到轩辕黄帝,甚至伏羲时代公认的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老子 (十二) 道家学说的核心概念是什么?道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道道”是宇宙的来源,万物皆由道所生,并由道主宰其运动、变化和灭亡道家的代表人物有老子、黄帝、庄子、列子等 (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的概念与西文morality的意思是 否一致,为什么? 答:不同道德是道和德两个方面,morality只是品德一个方面 (十四)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对道德一词的解释: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那么和模范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的概念是否一致?简要说明其理由 答:不同道德是道和德的有机统一 (十五) 道家最主要的著作是什么,主要阐述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它的是谁? 答:《道德经》,老子主要阐述道和德两个方面 (十六) 无为而治是诸子百家中哪家的观点,无为是否就是无所作为?假设领导者遵从民意制定政策,是否是无为而治? 答:道家,无为不是无所作为 (十七) 老子《道德经》中对于“礼”的阐述与孔子对“礼”的熟悉有何不同? 答:孔子认为“礼”是“仁”的需要,是从天子到庶人都务必遵守的行为模范,到周朝进展得分外完备。
然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因此孔子分外敬仰过去的“周礼”,要求人们“克己复礼”老子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在失去道、德、仁、义以后,礼不但靠不住,反而成了祸乱之首 (十八)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谁,其主要思想有哪些? 答:韩非1、天不能抉择人事吉凶 ,人定胜天2、人不理应违背自然规律 ,而要把天当作物类来利用3、国家要富强 ,要靠耕战耕,是搞好农业生产 ;战,加强战备4、法治比德治更适合于当时社会 ,由于社会进展变化了,一切事物也随之变化 ,因此概括措施也应变更 5、法治 讲求法术 、法令 ,要让人人皆知 ,坚决执行是国君驾驭群臣的方法 ,是国君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威势 (十九) 儒法之争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法的特殊主义与普遍主义之争2、法的不对等与对等性之争3、法律与道德之争4、人性设定之争 (二十) 儒法之争的结果如何,秦亡汉兴以后法家的命运如何? 答:儒家是这场讨论的告成者法家由显转隐,法律儒家化 (二十一) 中国古代宗教与西方宗教在信仰自由上是否一致,为什么? 答:不同中国古代的宗教是信仰自由的,信众可以信此教,亦可以信彼教,也可以什么教都不信;不像某些宗教对信众以严格的限制,带有绑架性质。
(二十二) 佛教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发扬光大? 答:佛教之所以能够中国化,是由于中国文化的根基和底蕴是佛教进展的最适合的土壤,例如:阴阳哲学思想、五行学说以及历法都为佛教在中国传播供给了优良的土壤此外,佛教哲学与道家哲学有好多相通之处,如“有”、“无”、“有为”、“无为”等,这使得印度佛教哲学与道家哲学的结合,形成中国式的佛教哲学 (二十三) 佛教的教理主要有哪些? 答:1、佛教认为人世间弥漫了痛楚;2、只有走上觉悟之路,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