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I)卷新版.doc
14页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 选择题 (共30题;共30分)1. (1分)下列都是人类使用的器物,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 ①②③ B . ③②① C . ③①② D . ②①③ 2. (1分)考古发掘的遗址和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青青国庆期间去了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遗址考察,那么她应该去了( ) A . 北京周口店 B . 陕西半坡 C . 浙江河姆渡 D . 云南元谋 3. (1分)孔子是中国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博大精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判读下面三张关于他的图片,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①他是思想家,四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②他是教育家,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③他认为人才应有多种优良素质,主张“兼爱”、“非攻”④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倡法治和改革A . ①②③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②③④ 4. (1分)当你吃着香喷喷的大米饭时,你可曾想到,这是我国哪里的原始居民对农业的贡献( )A . 元谋人 B . 半坡人 C . 河姆渡人 D . 北京人 5. (1分)“吃水不忘挖井人”,最早能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水井的原始居民是( ) A . 北京人 B . 山顶洞人 C . 河姆渡人 D . 半坡人 6. (1分)河姆渡原始居民房屋的结构是( )A . 半地穴式的 B . 岩洞 C . 楼房 D . 干栏式房屋 7. (1分)传说中的炎黄战蚩尤的时代距今约( )A . 七千年 B . 五六千年 C . 四五千年 D . 二千年 8. (1分)下列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与“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情况相符( )A . 原始人群时期 B . 山顶洞人时期 C . 半坡原始居民时期 D . 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 9. (1分)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由于国力不强,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痛感脸面尽丢。
为此,秦孝公( ) A . 开创分封制 B . 任用商鞅变法 C . 任用管仲为相 D . 提出“尊王攘夷” 10. (1分)发明严酷刑罚“炮烙之刑”的暴君是( )A . 夏桀 B . 商纣 C . 商汤 D . 周文王 11. (1分)“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周制”是指西周实行的A . 禅让制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 D . 世袭制 12. (1分)夏朝、商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 . 统治残暴,激化了社会矛盾 B . 周边部落日益强大 C . 屡次迁都 D . 军事作战失利 13. (1分)古代中国的“天子”将土地分给亲属或功臣,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封国”或“藩国”等这种政治制度是( ) A . 世袭制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 D . 行省制 14. (1分)如果你是西周时被封的一位诸侯,你不需要对周天子尽哪项义务( ) A . 负责赡养周天子 B . 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C . 向天子纳贡 D . 镇守疆土 15. (1分)首先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扩充疆界的国家是( )A . 齐国 B . 晋国 C . 楚国 D . 秦国 16. (1分)商朝青铜器中的精品是在现在的哪个省份发现的( ) A . 河南 B . 陕西 C . 湖北 D . 河北 17. (1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商代的青铜器是 ( )A . 司母戊鼎 B . 青铜神树 C . 编钟 D . 四羊方尊 18. (1分)电影大片《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刺杀秦王时所携带的地图,最可能是哪一种材料制成的( )A . 龟壳 B . 玉石 C . 竹简 D . 帛 19. (1分)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我们把这种造字法称为( ) A . 象形 B . 指事 C . 会意 D . 形声 20. (1分)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
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 A . 牛耕的使用 B . 牛成为农家主要财产 C . 当时盛行以牛作为图腾 D . 巧合而已 21. (1分)公元前7世纪后期,导致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关键性战争是( ) A . 桂陵之战 B . 马陵之战 C . 城濮之战 D . 长平之战 22. (1分)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中原的是( )A . 齐桓公 B . 宋襄公 C . 晋文公 D . 秦穆公 23. (1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演绎了春秋战国纷争,诸侯国的出现源于分封制( ) A . 正确 B . 错误 C . 未涉及 D . 不确定 24. (1分)常言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当年姜尚等待的贤明君主是( )A . 黄帝 B . 夏启 C . 商汤 D . 周文王 25. (1分)商鞅受到秦孝公的重用,推行改革,提振国力这件事发生在( ) A . 商朝 B . 西周 C . 春秋时期 D . 战国时期 26. (1分)下图是某位老师在复习“春秋战国”时期板书,板书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 A . 文明起源 B . 国家产生 C . 社会转型 D . 政权分立 27. (1分)都江堰建成后,受益最大的地区是( )A . 江汉平原地区 B . 关中地区 C . 川西平原地区 D . 中原地区 28. (1分)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的失败,你才发现问题所在,坏事变好事”。
老师引用了哪家思想来开导学生?( ) A . 儒家 B . 道家 C . 法家 D . 墨家 29. (1分)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郭沫若评价的是( )A . “百家争鸣” B . “焚书坑儒” C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 八股取士 30. (1分)公元纪年是世界通用的纪年方法约公元前207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这一时间可描述为( ) A . 公元20世纪70年代 B . 公元21世纪70年代 C . 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 D . 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 二、 辨析题 (共1题;共1分)31. (1分)小春同学在查阅书籍时,发现了以下说法: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说,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你认为该说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三、 综合题 (共3题;共11分)32. (3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 走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历史:(1)图1、图2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
居住图1图2房屋的原始居民分别叫什么?图1图2的房屋名称分别叫什么? (2)远古时代,人类为了生存,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是谁治水成功?战国时期,为了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李冰父子的成功典范是什么? (3)战国时期,主张人“应该与自然和谐发展,顺其自然”的是哪家学派的观点?在治理国家问题上,该学派提出什么观点?如果你违反了纪律,该学派会怎样处理你? 33. (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通向大一统——摘编自闾小波《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材料二:追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材料三:(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史·地理志》材料四: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经过同外部侵略势力及内部分裂割据势力的一系列重大斗争,建立起一个空前统一和巩固的国家乾隆时期,清朝的疆域已经最后形成……这就基本奠定了中国今天疆域的规模。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提出的政治主张及其政治目的 分别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创立的最主要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对后世有 何影响?(3)从材料三中你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了什么制度? (4)清朝前期在图中①②所示区域设置什么机构(或官职)进行有效管理的? (5)概括指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主题 34. (4分)经济是社会发展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土地被开垦并成为‘私田’,‘私田’的主人不向国家交税,甚至有人化‘公田’为‘私田’,国家的财税收入不足——《中国古代经济史》材料二:国际贸易,出口以丝帛瓷器为主……当时中国的作坊工业相当发达,铁器、铜器、漆器、甚至印刷品,交易广泛……金属货币不够用,必须从日本进口铜斤,从大理进口白银最后,竟发展了“交子”——许倬云《我者与他者——中国历史上的内外分际》材料三:清初,小农思想指导下的对外政策,进取不足而保守有余统治者对当时世界大势缺乏足够认识,以天朝大国乃世界只中心自居,视外国为蛮夷居高临下地处处加以提防。
清朝最初实行比明朝更严厉的海禁政策,到乾隆22年(1757年)下令;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广州一地通商,并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根制;对中国商船的出洋贸易也规定了许多禁令,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闭关政策马克思说:“闭关自守的中国,就像一具木乃伊,一直封闭在棺材中,不与外界接触,一旦与新鲜空气接触,就立即腐烂”——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四: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初)材料五:在国际产业链中,中国制造知识处于低端地位,在核心技术、品牌控制、产品设计、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