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12.4定修-小儿推拿 (2).doc

142页
  • 卖家[上传人]:xins****2008
  • 文档编号:112213156
  • 上传时间:2019-11-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47MB
  • / 14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小儿推拿学主编 王华兰 大医手推堂小儿推拿研究组 编写说明《小儿推拿》是研究用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穴位,用来预防和治疗儿科常见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推拿专业的必修课程 《小儿推拿》教材分上、中、下三篇基础篇,包括概述、诊法概要两部分概述主要介绍小儿推拿的源流与发展、小儿的生长发育和保育、小儿的喂养与保健、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以及小儿推拿治疗概要;诊法概要主要介绍儿科四诊和八纲辨证、脏腑病机与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六淫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技能篇,包括推拿手法、推拿穴位两部分推拿手法主要介绍小儿推拿常用的15种基本手法和10种常用小儿推拿复式操作手法;推拿穴位主要介绍头面部、胸腹部、项背腰骶部、上肢部、下肢部82个小儿推拿常用穴 治疗与保健篇,包括常见病症推拿治疗、小儿保健推拿两部分常见病症推拿治疗介绍儿科临床常见病的诊治;小儿保健推拿介绍儿科常用保健推拿的操作方法《小儿推拿》计划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理论课21学时,实训实习课15学时 ( 内部资料,严禁翻版,违者必究) 2016年3月目录基础篇 - 1 -第一章 概 论 - 1 -第一节 小儿推拿的源流与发展 - 1 -第二节 小儿的喂养与保健 - 10 -第三节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 16 -第四节 小儿推拿治疗概要 - 18 -第二章 诊法概要 - 20 -第一节 四诊概要 - 20 -第二节 辨证要点 - 30 -技能篇 - 31 -第三章 推拿手法 - 31 -第一节 小儿推拿手法概要 - 31 -第二节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 33 -第三节 常用小儿推拿复式手法 - 46 -第四章 推拿穴位 - 50 -第一节 小儿推拿特定穴概说 - 50 -第二节 头面部穴 - 52 -第三节 胸腹部穴 - 57 -第四节 项背腰骶部穴 - 63 -第五节 上肢部穴位 - 67 -治疗篇 - 89 -第五章 常见病症推拿治疗 - 89 -第一节 发热 - 89 -第二节 咳嗽 - 93 -第三节 哮喘 - 97 -第四节 泄泻 - 102 -第五节 腹痛 - 106 -第六节 呕吐 - 110 -第七节 疳积 - 114 -第八节 厌食 - 116 -第九节 口疮(附:流涎) - 118 -第十节 便秘 - 121 -第十一节 夜啼 - 122 -第十二节 惊风 - 124 -第十三节 遗尿 - 126 -第十四节 小儿肌性斜颈 - 128 -第十五节 小儿脑性瘫痪 - 130 -第十六节 近视 - 133 -第十七节 踝关节扭伤 - 134 -第十八节 臂丛神经损伤 - 136 -第十九节 小儿桡骨头半脱位 - 138 -第六章 小儿全身保健推拿 - 139 -基础篇第一章 概 论第一节 小儿推拿的源流与发展推拿疗法历史悠久,是人类最古老的医疗方法,其生成年代早于药物和针灸疗法。

      在远古时期,人类还没有发明利用火之前,遇到寒冷,人们会自然地用双手互相擦热、摩擦身体,或者双足交替踩踏,以提高温度为身体取暖;在工具原始、防御薄弱的原始社会,人们常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人类会主动的用自己的双手在损伤疼痛、肿胀处抚摩、按压、揉、拍等来减轻疼痛、恢复健康除了应用于自身,人类会彼此交流经验,互相操作,并逐渐摸索出一些能医治创伤疾病的简单按摩手法 也可以说,推拿疗法来源于人类的本能反应秦汉时期,人们对早期的医疗实践不断整理、总结、充实,用大量的医著较完整地记载了推拿疗法防治疾病的方法,逐渐形成推拿理论体系当时,有两部医学著作问世,即《黄帝内经》和《黄帝岐伯按摩十卷》《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对按摩的起源、诊断、作用、适应证及按摩手法与工具等有许多记载其中,按摩手法提到按、摩、推、揉、弹、抓、切等10余种,治疗的病症有痹症、痿证、口眼歪斜、胃痛、麻木不仁、厥证等急慢性病症另外,对按摩工具也进行了描述,《灵枢·九针十二原》中,将“九针”中的“圆针”和“鍉针”的形状、大小及用途进行了说明随着按摩工具的运用,扩大了治疗范围,提高了疗效《黄帝岐伯按摩十卷》是我国第一部推拿专著,可惜此书已佚。

      这一时期,张仲景主张采用按摩配合膏摩的方法进行养生保健与治疗,其所著的《金匮要略》中首次提到了“膏摩”一词膏摩的运用,进一步扩大了推拿治疗的应用范围魏晋时期,推拿除了养生保健、治疗慢性病,已普遍应用于急救晋代名医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许多按摩治疗急性病症,如,卒心痛、卒腹痛,卒中风等书中“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 的描述,是关于小儿捏脊疗法目前见诸文献的最早记录隋唐时期,是中国推拿疗法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医儿科学形式的奠基时期在隋朝,官方医疗机构中设立了按摩科,为当时设立的四个医学学科之一按摩科中设有按摩专科医生,职务等级分别是:按摩博士,按摩师与按摩生唐代沿承隋代医疗机构特点,但编制上人数有所削减,并增加按摩工按摩博士在按摩师的辅助下教授按摩生推拿疗法,开展了有组织的按摩教学工作同样,唐代对儿科医生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正是这种严谨的医学教育的开展,促进了按摩医学的发展和中医儿科学的形成这一时期,按摩治疗范围不断扩大,已在内、外、妇、儿、骨伤、急救及养生保健中广泛应用,按摩相关的著作也相应增多如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每卷之末均附有导引按摩之法,《唐六典》中记载,按摩可除八疾“风、寒、暑、湿、饥、饱、劳、逸”,说明治疗范围之广泛。

      此时期膏摩依旧盛行,在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及《外台秘要》中记载大量的膏摩方,并应用于小儿推拿中如《千金要方》中指出:“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辟风寒”等由于我国经济、文化、交通等均有较大发展,国际学术交流频繁,推拿疗法传入日本、朝鲜、印度等国家宋金元时期,对按摩的理论进行全面总结宋代将推拿专科从太医院中取消,但北宋政府组织编写的《圣济总录》中,重点编录了推拿疗法的相关内容,重视推拿手法的分析,对推拿作用的认识有进一步提高这一时期出现的医学著作有丰富的小儿生理、病理、诊治方法等方面内容的记载,以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为代表,创立了以五脏为纲的辨证方法,提出了小儿特有的指纹望诊法,此时中医儿科学的理论体系开始形成,也为小儿推拿学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明清时期,封建社会处于没落时期,但推拿疗法的发展处于兴盛时期明代太医院十三科中,又再次设置了按摩科,在按摩治疗小儿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治病经验和理论知识,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小儿推拿专著也相继问世四明陈氏的《小儿按摩经》是我国第一部小儿推拿专著,收录于杨继洲的《针灸大成》第十卷,又名为《保婴神术按摩经》该书对小儿推拿从诊法、辨证、穴位、手法、治疗等方面做了全面系统的论述。

      陈氏认为“小儿之疾,并无七情所干,不在肝经,则在脾经,多在肝脾两脏”;书中所记载的穴位已初具规模,推拿手法以掐揉为主此书奠定了小儿推拿的理论基础,并开创了小儿推拿的崭新局面龚廷贤效钱乙脏腑辩证之法、宗陈氏《按摩经》之旨所著的《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又称《小儿推拿秘旨》)是现存最早的推拿专著单行本,该书曾被曹炳章先生誉为“推拿最善之本” 龚廷贤强调,由于小儿体质与疾病特点,推拿疗法对小儿保健医疗更有独特之良效,书中往往用歌诀表述穴位与推拿治法,对小儿病证 、病机以及推拿治法,阐述简明周于蕃所著的《小儿推拿秘诀》对后世影响较深远,系统地总结和阐释了明代以前的推拿手法和经验,确定了手臂等推拿部位与脏腑的联系,首次提出推拿渐进适应原则,确立了先后次序以及手法的分类及适应证,对发展小儿推拿术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清代,太医院不设推拿科,小儿推拿在民间仍有较大的发展,很多推拿专著问世其中著名的有熊应雄的《小儿推拿广意》、骆如龙的《幼科推拿秘书》、夏禹铸的《幼科铁镜》,夏云集的《保赤推拿法》、徐谦光的《推拿三字经》、张振鋆的《厘正按摩要术》等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提出“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国医在科学上无根据”,一律不许执业。

      在当时推拿只能在民间发展,形成了各种推拿流派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中医政策指引下,中医事业包括小儿推拿进入了发展的繁荣时期1958年,在上海开设第一所推拿专科学校,成立了第一所推拿专科门诊,随后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中医院校,发展推拿教育,全国很多中医院开设了小儿推拿科此时也再版了很多小儿推拿古籍,整理和出版了大量的小儿推拿教材及著作,积极促进小儿推拿事业的发展而小儿推拿各大流派也在此时发展充分百花齐放,影响力较大的有山东地区的孙重三小儿推拿流派、推拿三字经流派及张汉臣小儿推拿流派,北京地区的冯氏小儿捏脊流派,上海地区的海派儿科推拿和湖南地区的刘开运儿科推一、年龄分期小儿生命活动的开始,起始于卵子与精子结合后产生的胚胎自胚胎产生之日起,始终处在生长发育的动态过程中在小儿生命的不同阶段,其形体精神、生长发育、生理病理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所以对其养育保健、疾病防治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要求为了儿科工作的实际需要,有必要对其进行阶段性的划分古代医家对小儿年龄的分期,最早在《灵枢·卫气失常》就提出“十八已为少,六岁已上为小”,现在将18岁作为儿科就诊范围的上限为了儿科临床工作的实际需要,又将整个小儿期划分为7个阶段。

      一)胎儿期 从男女生殖之精相合而受孕,直至分娩断脐,属于胎儿期胎儿期从孕妇末次月经第1天算起,历经40周,共计280天,以4周为一个妊娠月,即“怀胎十月”胎儿在孕育期间,与其母借助胎盘脐带相连,完全依靠母体气血供养,在子宫内生长发育胎儿在这一时期既受到父母体质强弱、遗传因素的影响,又受孕母之营养、心理、精神状况、疾病用药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做好孕期妇女保健,不仅是为了保护孕妇,更是为了保护子宫内的胎儿,保障胎儿健康孕育成长在胎儿期,又分为三个阶段,即孕早期、孕中期及孕晚期孕早期即从胚胎形成至胚胎发育12周胎儿基本形成这一时期,最易受到各种病理因素,如感染、药物、劳累、物理、营养缺乏,以及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造成流产、死胎或先天畸形;孕中期15周胎儿各器官迅速增长,功能也渐成;孕晚期13周,胎儿以肌肉发育和脂肪积累为主,体重增长最快后两个阶段若胎儿受到伤害,易发生早产二)新生儿期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出生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新生儿自脱离母体而独立生存开始,需要在短时期内适应新的内外环境的变化,肺主呼吸、脾主运化、心主神明、肝主疏泄、肾主生长等生理功能也开始发挥作用由于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成熟、受内、外环境的影响较大,此期小儿的发病率高,常有产伤、感染、窒息、出血、溶血及先天畸形等疾病发生。

      故这一时期的保健护理工作也特别重要,只有高度重视新生儿的保健,才能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新生儿期保健重点强调合理喂养、保暖及预防感染等目前国内将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天,定为围生期围生期包括了胎儿晚期、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早期,是小儿经历巨大变化、生命遭受重大危险的时期这一时期小儿死亡率最高,因而应特别强调围生期的保健围生期保健包括胎儿及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观察和疾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