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教学设计.docx
4页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能正确书写“主”、“门”、“书”、“我”的笔顺规则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培养对古诗的兴趣3.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插图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4. 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隐者的高洁品格以及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隐者的高洁品格以及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书写提示:主、门、书、我发现了这个字都带有什么?你们书写的时候先写哪里呀?出示课件:主、门老师想问一下,同学们写这两个字时,是先写哪里呀?提示:书写时点在正上方或左上方,笔顺规则是:先写点出示课件:书、我那这两个字和前面两字书写一样吗?哪位同学来说说?提示:书写时点在右上方,笔顺规则是:最后一笔写点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日积月累2. 讲贾岛《推敲》的故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贾岛写的一首古诗,齐读课题3.寻,寻访隐者”是什么样的人?(古代隐居山林的人,一般都是有学问的贤士遇,遇到,碰到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4.你对贾岛还有哪些了解? 二、 初读古诗 1.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首先,请同学们跟老师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懂诗歌的大意 2.全班齐读 3.初读了古诗,你知道诗中涉及了哪些人物? 三、精读古诗 1.(出示插图)那么,图上画的这两个人是谁?(诗人和童子) 2诗人是在哪里碰到这个童子的?从诗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松下”指出了事情发生的地点,也是隐者的隐居之地我们知道松、竹、梅合称“岁寒三友”,古人写松树大多与表现孤傲高洁的品质有关,诗中是为了突出隐士远离尘俗的高洁 3这个童子与隐者是什么关系?从哪可以看出来? 4理解“云深”,“不知处”,说说诗意 5.请同学们默读古诗,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他们说什么?请你试着填一填右边的方框 6你怎么知道贾岛这样问? 小结:通过童子的回答,能推测出贾岛在问什么明明三番问答,贾岛采用了以答含问的手法,把诗精简为二十字可见他在谋篇布局上的“推敲” 7.体会《寻隐者不遇》一诗所描绘的情景,再写下来 8这首诗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炼,还贵在善于抒情让我们再细细品读这首诗,从中你还能读出诗人在问答中的情感变化点名读)“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板书(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再次失望) 9.一般访友,问知其出去了,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体现了诗人对隐者什么样的情感? 10.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四、拓展延伸 1.贾岛的诗有像我们今天学习的这样很安静,置身世外寻访隐者的诗,也有豪情万丈的诗 2.教师课件出示诗 (剑客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3.总结:贾岛作诗爱推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一起来背一背《寻隐者不遇》 教学反思: 指导书写主、门、书、我的时候,我主要注重指导他们书写的笔顺规则,但有部分同学还是习惯老习惯,不安规则写,在书写这方面要多指导上课时我以贾岛作诗爱推荐为主线,贯穿整堂课 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我首先请学生默读古诗,想象当时的情景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