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养性疾病患儿护理.ppt
121页第五章 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康金凤,2014.2.20,1,内容,,2,第一节 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患儿的护理,,3,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二、儿童单纯性肥胖症,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 简称营养不良,是因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引起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 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 主要表现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或水肿,伴各器官功能紊乱4,临床上常见3种类型:,消瘦型 能量供应不足为主,浮肿型 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消瘦-浮肿型 介于两者之间,,,,,【病因与发病机制】,1 .喂养不当 母乳不足/突然断奶/饮食习惯不良 奶粉配置过稀/长期喂淀粉食物 2.消化吸收障碍 消化系统解剖异常 消化系统功能异常 3. 需要量增多 疾病恢复期 生长发育快速阶段,双胎、早产儿 4. 消耗量过大: 糖尿病、甲亢、恶性肿瘤,,7,病因,,,,病因,,发病机制,,能量不足 → 糖原消耗→低血糖,相对总水量↑→水电解质紊乱,脂肪消耗→血胆固醇↓→脂肪肝,,,,营养素缺乏,组织器官功能障碍,膳食供给不足 (原发),疾病(继发),,,,组织器官功能改变 形态改变,体内贮存下降→ 组织营养不足→生化改变,,胸腺、淋巴组织萎缩,Ig↓,抑制与烦闹不安,便秘或腹泻、纳差,血压下降,脉细弱,【病理生理】:新陈代谢异常,,,低体温,,,,,12,【临床表现】,体重不增或下降 皮下脂肪减少至消失 各系统功能紊乱 并发症,,,13,【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体重不增或下降 体重不增(最早表现),,,14,,,体重下降,身高增长缓慢,长期中重度营养不良会造成身材矮小,【临床表现】,【临床表现】,2.皮下脂肪减少至消失 消瘦、皮下脂肪逐渐减少甚至消失为特点 皮下脂肪减少顺序: 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部 腹部脂肪的厚度是判断其程度的重要指标 严重的皮包骨,状如老人 分度与分型,,,15,【临床表现】,分度与分型,轻度营养不良 临床分度 中度营养不良 重度营养不良 体重低下型 临床分型 生长迟缓型 消瘦型,,,中度营养不良,重度营养不良,,婴幼儿营养不良分度标准,长期、严重→→身长不增、或缓慢,营养不良分型,1.体重低下型:年龄别体重同龄同性别(均数减2个标准差) 反映过去或现在有营养不良,但不能区分急、慢性 2.生长迟缓性:年龄别身高同龄同性别(均数减2个标准差) 提示过去或长期慢性营养不良 3.消瘦型:身高别体重同龄同性别(均数减2个标准差) 提示近期或急性营养不良,,18,轻度: 2SD;重度 3SD;介于2~3SD为中度,【临床表现】,3.各系统功能紊乱 外观骨骼肌肉 神经系统 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 免疫系统,,,19,【临床表现】,【临床表现】,4.并发症 最常见并发症:营养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 维生素缺乏:最常见的是VitA/D缺乏 感染:上呼吸道感染、鹅口疮、腹泻 自发性低血糖:不及时救治可呼吸衰竭死亡,,,20,【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清白蛋白浓度↓,最突出表现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灵敏表现早 酶活性测定:多种酶活性↓ 其他:血糖、微量元素等,,21,【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年龄 喂养史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22,【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早发现,早治疗 综合治疗: 调整饮食,补充营养物质; 祛除病因; 促进消化; 治疗并发症。
23,【治疗要点】,常见护理诊断/问题,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能量、蛋白质摄入不足和(或)需要、消耗过多有关 有感染的危险 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生长发育迟缓 与营养物质缺乏,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有关 潜在并发症: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低血糖、维生素A/D缺乏 知识缺乏(家长) 缺乏营养知识及育儿经验,,24,【常见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饮食调整 促进消化 预防感染 观察病情 一般护理,,25,【护理措施】,护理措施,1.饮食调整 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添加,直到恢复正常 (1)轻度: 能量60~80kcal/kg•d到140 kcal/kg•d; 蛋白质3g/kg·d~(3.5-4)g/kg·d (2)中重度: 能量40~60 kcal/kg•d 到120~150 kcal/kg•d 蛋白质2g/kg·d~(3-4)g/kg·d (3)维生素及矿物质:蔬菜水果,,26,【护理措施】,【护理措施】,(4)鼓励母乳喂养 进食困难的可滴管、鼻饲 (5)建立良好饮食习惯 (6)注意观察喂养效果:根据效果调整喂养方式(每周测体重、每月测身长),,27,【护理措施】,【护理措施】,2.促进消化,改善食欲 用助消化药,补充消化酶 遵医嘱用蛋白质同化激素:苯丙酸诺龙 、胰岛素和锌制剂 中医理疗,,28,【护理措施】,【护理措施】,3.预防感染 预防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感染 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做好皮肤、口腔护理 采取保护性隔离 ②增加免疫力 重度营养不良患儿:输新鲜血浆或球蛋白,,29,【护理措施】,【护理措施】,4.观察病情 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低血糖、维生素A/D缺乏等 观察治疗效果: 进食及食物耐受情况 记录进食日记 小儿体重身高等情况 定期进行生长发育监测,每周测体重、每月测身长,,,30,【护理措施】,【护理措施】,5.一般护理 环境 活动与休息 心理,,,31,【健康指导】,【护理措施】,介绍营养不良的原因,强调饮食调整原则 讲述、示范婴儿喂养方法 合理安排生活,加强小儿体格锻炼 及早发现治疗各种疾病 按时免疫接种和生长发育监测,,,32,【健康指导】,第一节 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患儿的护理,,33,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二、儿童单纯性肥胖症,二、儿童单纯性肥胖,儿童单纯性肥胖(obesity)是指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小儿平均体重2个标准差( +2SD)(或20%)的一种慢性营养障碍性疾病。
发病率5~8%,80%的肥胖延至成年,,34,活动不便,易感染,甚至出现心肺功能不全,心理障碍,2.导致成年期患病,1.影响儿童健康,能量摄入过多:最多见 活动量过少 遗传因素 其他:进食过快、精神创伤、 心理因素等,,36,【病因与发病机制】,营养素摄入 机体消耗,,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脂肪细胞数量,脂肪细胞体积,病理生理,,,,,,肥 胖,肥 胖,脂肪代谢,蛋白质代谢,内分泌变化,高脂血症,尿酸,糖尿病 肥胖、骨质病 男性性功能低下 女性月经不调不孕,动脉硬化 冠心病 高血压,,,,,,,,,,,1.症状 食欲旺盛,喜食甜食与高脂肪食物 不爱运动,动作笨拙,常有疲劳感 重度肥胖者可出现“肥胖-换气不良综合征” 身高最终低于正常小儿39,【临床表现】,2.体征 皮下脂肪增多,分布均匀 严重者皮肤出现白纹或紫纹 少数患儿膝外翻和扁平足 男孩阴茎隐匿,,40,【临床表现】,3.心理-社会状况 患儿:孤僻、胆怯、自卑、对抗等 家长:无助、焦虑、缺乏认识,,41,【临床表现】,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极低密度脂蛋白增高 常有高胰岛素血症,血生长激素水平减低 肝脏超声常有脂肪肝,,42,【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体重为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10%~19%为超重,超过20%诊断为肥胖症 分度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平方(㎡) BMI在P85~P95为超重,P95肥胖,,43,【诊断要点】,,控制饮食 适量运动 消除心理障碍 药物治疗及手术不适合婴幼儿,,44,【治疗要点】,营养失调 :高于机体需要量 与进食高能量食物过多、运动少有关。
自我形象紊乱 与肥胖造成自身形体变化有关 社交障碍 与肥胖造成行动不便有关 知识缺乏(家长) 与父母育儿知识缺乏有关,,45,【常见护理诊断/问题】,饮食疗法 运动疗法 行为纠正 心理支持,,46,【护理措施】,饮食疗法 高蛋白、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 多吃体积大而能量低的蔬菜类食物; 培养良好饮食习惯47,【护理措施】,2.运动疗法 选择喜欢、有效、易坚持的运动; 每日活动时间至少1小时48,【护理措施】,3.行为纠正,,49,【护理措施】,4.心理支持 引导正确认识身体的改变 帮助建立信心,消除自卑 鼓励参加社会交往 避免经常指责患儿的饮食习惯; 避免家长对肥胖过分担扰而四处求医给患儿带来的精神压力; 鼓励参与制定饮食控制和运动计划50,【护理措施】,鼓励患儿树立信心,坚持饮食和运动治疗 勿采用成人用的药物、禁食、手术疗法治疗小儿肥胖症 引起家长对小儿肥胖的重视 宣传科学喂养知识,增加活动量 定期监测小儿的体重51,【健康指导】,内容,,52,第二节 维生素D缺乏症患儿护理,,53,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二、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rickets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VDR)简称佝偻病,是由于Vit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主要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 北方发病率高于南方54,维生素D来源、转化和生理功能,7-脱氢胆固醇,,胆骨化醇(D3),内源性:V-D主要来源,动物肝脏、鱼肝油、奶(D3) 食物中的麦角固醇(D2),,,25-羟化酶,1-羟化酶,1,25-羟胆骨化醇,,,,1,25(OH)2D3,25-羟胆骨化醇,,,,促进小肠粘膜 对钙磷的吸收,增加细胞外液钙磷的浓度,促进成骨增殖,促进肾小管对钙 磷的重吸收,减 少尿磷排泄,,55,新生儿出生前可从母体获得一定量V-D,,外源性,,【病因与发病机制】,,56,病 因,1.日光照射不足 VitD缺乏的主要原因 2. VitD摄入不足,钙磷比例不当 食物中维生素D少 牛乳喂养 3.生长过速 婴儿期,早产、双胎 4.疾病与药物的影响 胃肠道疾病、肝肾损害 抗惊厥药、糖皮质激素,,,【病因与发病机制】,,57,维生素D缺乏 肠道对钙、磷吸收减少 血钙降低 甲状旁腺代偿反应增加 颅骨软化 鸡胸、 尿磷排出增加 骨脱钙增加 骨质变软 漏斗胸 肋膈沟 血磷降低 血钙正常或稍低 下肢畸形 脊柱畸形 钙、磷乘积降低 方颅 骨样组织钙化障碍 骨样组织堆积 肋骨串珠 手/足镯征,,,,,,,,,,,,,,,,,发病机制,,,59,骨样组织骨化,正常骨化,正常骨化,佝偻病骨化,恢复期,正常骨化和佝偻病时骨化,临时钙化带模糊,【临床表现】,,60,分四期,【临床表现】,1.初期 多见于3个月以内的婴幼儿 神经精神症状:神经兴奋性增高↑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间啼哭 多汗、枕秃,,61,枕 秃,,62,【临床表现】,2.激期(活动期) 骨骼改变 运动功能发育迟缓 神经精神发育迟缓,,63,1.骨骼改变,(1)头部 3~6月颅骨软化,乒乓球样 7~8月方颅:额骨和顶骨双侧骨样组织增生 前囟闭合延迟至2~3岁 出牙延迟、龋齿,,64,,1.骨骼改变,(2)胸部:多见于1岁左右小儿 佝偻病串珠 郝氏沟 鸡胸 漏斗胸 胸廓病变可影响呼吸,,66,骨骼改变,7~10肋,赫氏沟 Harrison grooves,,,789肋软骨内陷,,69,1.骨骼改变,(3)四肢 手镯、脚镯:见于6个月以上小儿 X型腿、O型腿 脊柱后凸或侧凸,,,70,,71,1.骨骼改变,(4)其他: 脊柱侧弯后突 骨盆变形,,72,2.运动功能发育迟缓,2.运动功能发育迟缓 低血磷糖代谢障碍肌肉松弛、肌张力下降、韧带松弛 抬头、坐、立、行发育迟缓 腹部膨隆呈“蛙状”腹 肝、脾下移(韧带松弛致) 大关节过度伸展等,3.神经精神发育迟缓,3.神经、精神发育迟缓 大脑皮层功能障碍,条件反射形成缓慢 智力、语言发育迟缓 免疫功能低下 贫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