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区域经济学教材.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547441827
  • 上传时间:2022-09-0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04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区域经济学Seminar in Regional Economics32学时 2学分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区域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理论经济学科,作为专题课程,它以区域经济为对象,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主要任务是探讨经济区位决策与产业结构理论;区域内部经济结构与变动规律和区际分工协作理论与应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框架和政策体系;运用区域经济有关理论方法分析我国国情和区情,为研究生从事区域经济问题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经济学、农村经济学、城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本课程面向我校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课,是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课程之一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应着重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变化规律了解经济区位决策与产业结构理论;掌握区域内部经济结构与变动规律和区际分工协作理论与应用;了解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框架和政策体系;学会运用区域经济有关理论方法分析我国国情和区情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表章节教 学 内 容学时课堂讲授分析讨论1导论222经济活动的区位3213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工与区域空间的形成3214区域经济增长3215区域产业结构3216区域分工与联系3217区域空间的地域结构3218城市经济3219城乡边缘区32110乡村经济32111看得见的手——区域经济政策321合计322210第一讲 导论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本章难点是经济区域的概念。

      教学时数:2教学参考书:1. 艾德加.M.胡佛、弗兰克.杰莱塔尼:《区域经济学导论》(中译本),上海远东出版社1992年版2. 方伦:《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载《区域经济研究》1988年第1期3. 林德全:《区域经济规划的理论与实用方法》,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资料》1986年专辑4. 周起业等:《区域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5. 陈栋生主编:《区域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6. 刘再兴等编:《生产布局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一节 区域及区域分异的客观基础 一、区域概念的界定 二、区域分异的客观基础 第二节 区域经济问题与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西方国家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二、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三、改革开放的深入与中国区域经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一、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含义二、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第二讲 经济活动的区位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经济区位的含义;本章难点是区位决策教学时数:3教学参考书:1. 艾德加.M.胡佛、弗兰克.杰莱塔尼:《区域经济学导论》(中译本),上海远东出版社1992年版。

      2. 陆大道:《区位论及区域研究方法》,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一节 基本概念一、经济区位二、区位单位三、区位因素四、区位决策第二节 区位选择一、生产活动区位选择二、家庭居住区位选择三、公共设施区位选择第三讲 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工与区域空间的形成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经济聚集与城市的形成;本章难点是城乡联系网络结构教学时数:3教学参考书:1.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2. 盛洪:《分工与交易》,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3.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4. 康芒斯:《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5. 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第一节 经济聚集与城市的形成 一、分工、专业化与地域生产综合体组织的形成 二、交易以及集市的形成三、人口的集中与城市的形成 第二节 看不见的手与城市的有序化过程 一、企业组织的变化过程——纵向一体化和纵向分解 二、企业之间联系的变化与区位重新选择三、新的劳动分工与城市空间结构的有序化 第三节 城乡联系与区域的形成一、城乡联系的有关理论二、城乡联系模式三、城乡联系途径四、城乡联系网络结构第四讲 区域经济增长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区域经济增长要素;本章难点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

      教学时数:3教学参考书:1. 刘易斯:《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阿加瓦拉和辛格编:《不发达经济学》,1993年英文版2. 舒尔茨:《制度与人的经济价值上升》,载《美国农业经济学杂志》1969年第50期3. 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1990年英文版4. 哈罗德:《动态经济学》,1973年英文版5. 杨吾扬等:《高等经济地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6. 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论》,英文版1971年(第2版)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要素 一、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二、劳动力资源 三、资本四、技术条件五、经济结构六、制度安排 第二节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一、宏观经济增长模型 二、区域经济增长模型 第三节 区域经济增长模式 一、工业化的一般模式 二、重工业优先发展模式三、进口替代发展模式四、出口导向发展模式五、农业发展模式 第四节 区域经济增长阶段 一、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二、一般区域的增长阶段第五讲 区域产业结构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产业结构理论体系,产业结构规律性演变的原因;本章难点是区域产业结构分析,主导产业选择,区域产业结构政策。

      教学时数:3教学参考书:1. 周起业 等:《区域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 朱传耿 等:《区域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版20013. 胡佛:《区域经济学导论》,上海远东出版社1992年版 第一节 产业结构分类 一、产业分类 二、产业结构理论体系 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一、配第—克拉克定理二、库茨涅兹等人的进一步研究三、工业结构的高度化规律四、产业结构的信息化五、产业结构规律性演变的原因 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一、区域产业结构总体评价 二、区域产业结构多层次分析三、区域产业结构的定量分析 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配置一、主导产业的选择二、关联产业配套三、基础产业配套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五、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作用机制 第五节 区域产业结构政策一、产业结构政策的目的和意义二、产业结构政策的特征三、产业结构政策的内容四、产业结构调节手段及其效应第六讲 区域分工与联系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区域分工的特点和模式,区域要素流动的方式;本章难点是区域劳动分工的客观基础,区域贸易的交易成本和空间成本教学时数:3教学参考书:1. 萨乌什金:《经济地理学:历史、理论、方法与实践》,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2. 贝尔蒂尔.俄林:《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3. 盛洪:《分工与交易》,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4.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5. 李嘉图:《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6. H.H.巴朗斯基:《地理分工》,见《经济地理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7. 小岛清:《对外贸易论》,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第一节 区域劳动分工 一、区域劳动分工的客观基础 二、区域分工的特点和模式 三、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第二节 区域贸易 一、相互需求法则二、交通运输条件三、交易成本和空间成本 第三节 区域要素流动 一、区域要素流动的方式 二、资金流动三、劳动力流动四、信息、技术的区际转移与扩散第七讲 区域空间的地域结构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区域地域结构的形成与演化,产业活动与空间结构;本章难点是区域空间地域结构研究的视角,城镇体系中城市发展的规模教学时数:3教学参考书:1. 陆大道:《区位论及区域研究方法》,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2. 陈德明等:《中国区域发展中的江苏经济》,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 陈佑启等:《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的演变过程与空间布局模式》,载《国外城市规划》1998年第1期4. 王缉慈等:《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第一节 区域地域结构的形成与演化 一、区域经济非均衡运动与核心—外围二元结构的形成二、城乡边缘区的形成与区域空间的三元结构三、区域地域结构的演化 第二节 区域空间地域结构研究的视角 一、地域结构研究的社会学视角二、地域结构的物理学研究视角三、地域结构的地理学研究视角四、地域结构的城市经济学研究视角五、地域结构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视角 第三节 专业化区域的地域结构 一、产业活动与空间结构二、城市地域空间结构 第四节 区域城镇体系与农村聚落一、城镇体系的特点和层次二、城镇体系中城市发展的规模第八讲 城市经济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城市经济的特征及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本章难点是城市竞争力及其测度教学时数:3教学参考书:1. 谢文蕙等:《城市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2. 舒尔茨:《教育的经济价值》,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第一节 城市经济的特征及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 一、城市经济的特征 二、城市经济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 三、对理论的评价 第二节 城市经济增长 一、城市经济增长的测度 二、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城市竞争力测度及实证分析 一、城市竞争力及其测度 二、城市竞争力与城市建设关系的计量模型 三、城市竞争力与城市建设关系的实证分析第九讲 城乡边缘区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城乡边缘区的概念和范围,城乡边缘区的特征;本章难点是城乡边缘区的发展演变规律。

      教学时数:3教学参考书:1. 涂人猛:《城市边缘带初探》,载《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0年第4期2. 涂人猛:《城市边缘区——它的概念、空间演变机制和发展模式》,载《城市问题》1991年第4期3. 陈佑启:《试论城乡交错带及其特征与功能》,载《经济地理》1996年第3期4. 周起业等:《区域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