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单元情系江淮.doc
18页五年级音乐上册 第四单元:情系江淮 主备人:朱琳琳第四单元 情系江淮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2、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3、通过欣赏女声独唱、合唱《杨柳叶子青》,加深学生对江苏民歌的了解和认识4、讲授扬州相关文化,使学生增加对民歌的认识,并喜爱民族文化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民歌独有的地方风味;难点:尝试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教学准备音响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活动方案导学策略个性调整活动一:看一看,说一说1、 诗句2、风光3、扬州八怪4、扬州小吃活动二: 听一听 唱一唱1、感受歌曲轻松、活泼,充满活力,表达了劳动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后愉快的心情2、了解衬词在歌曲中的作用《杨柳青》是江苏扬州地区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歌曲因为有了这些衬词,所以更显得活泼风趣3、体会强弱边听音乐、做动作边体会:可以是除草、割麦4、了解歌名与歌曲内容之间的关系活动三:唱一唱 动一动1、用方言演唱2、边唱边做动作活动四:拓展延伸1、欣赏女声独唱《杨柳青》2、女声合唱的《杨柳叶子青》。
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还记得听过的乐曲《火车向着韶山跑》吗?我们知道韶山是毛主席的故乡!你可知道江泽民爷爷的故乡在哪里吗?生:江苏扬州(随机点击:诗句 风景 扬州八怪 扬州小吃)1、诗句师:谁能说出一句与扬州有关的古诗?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曾在诗中提到扬州《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师:好一个“烟花三月下扬州”!有好多诗人曾经在作品中写到扬州美景,比如杜牧诗:《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2、风光师:你们谁去过扬州?介绍一下你所见到的扬州好吗?生:……师:谢谢你的介绍!让我们随着美妙的音乐,去游览扬州的美景吧播放《杨柳青》的音乐,出示扬州风光图,让学生欣赏画面师:扬州美吗?生:美!3、扬州八怪师:扬州还有更有名的呢!比如:扬州八怪(他们是中国画史上杰出的群体);4、扬州小吃师:扬州的小吃名扬天下(有……)二、学习新歌:1、感受歌曲师:怎么样?陶醉了吧?告诉你们,扬州的民歌也是很有名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听一首扬州民歌《杨柳青》师: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生:轻松、活泼,充满活力,表达了劳动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后愉快的心情生:有很多衬词(学生说不出,则由老师问:歌中有许多歌词是在括号里的,你知道是为什么吗?)2、了解衬词在歌曲中的作用师:那么多衬词又不表达什么具体的意思,能不能去掉不唱呢?(先听老师去掉衬词唱歌曲,再听歌曲,感受衬词的作用)生:衬词虽然不表达具体意思,但是能够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没有了衬词,这首歌曲就没有味道了。
师:说得真好《杨柳青》是江苏扬州地区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歌曲因为有了这些衬词,所以更显得活泼风趣生跟音乐用“lu”哼唱一遍3、体会强弱师:这首歌曲是扬州人民在劳动的时候哼唱的,那么,请你想想,一边劳动一边唱歌,是怎样的情景呢?(引导学生边听音乐、做动作边体会:可以是除草、割麦)师:看一下拍号2/4拍)它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强弱)演唱时注意要有所体现老师范唱一句)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再轻轻地哼唱(可以哼鸣、也可以唱谱)4、了解歌名与歌曲内容之间的关系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读歌词,找找歌曲题目与内容之间有没有关系提示学生去掉了衬词看歌词)歌曲的题目“杨柳青”与歌曲内容是什么关系?(让学生自由想象)师:歌曲最早的歌词的确与柳色青青有关,在流传的过程中逐步成为脱离歌词内容的衬词,本课中的杨柳已经和歌词毫无关系了生跟范唱音乐轻声唱歌词生跟琴声填歌词唱边唱边找什么地方感觉比较难唱)5、难点解决师:有难唱的地方吗? 师:(引导学生练习,并渗透乐理知识)结合用读歌词的方法解决附点节奏难点师:好的,我们把歌曲连起来唱,不要唱错哦!(一到两遍,直至唱熟)生再唱一遍歌词(唱出活泼与诙谐的感觉来)注意歌曲的强弱感觉、衬词的表达等。
三、表现新歌师:同学们唱得不错!《杨柳青》是一首扬州民歌,关于民歌我们以前也讲过这方面的一些知识谁能够说说,民歌是怎样产生的?师:不错!民歌产生于民间,在民间的各种风俗活动中,由口头创作又经过口头广泛流传,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地被加工进行再创作,使之更加完美正因为这样,许多民歌都是用当地的方言来演唱的《杨柳青》这首歌曲如果用方言来演唱的话一定会更加有趣的师:我找着了一首用正宗的扬州方言演唱的《杨柳青》,你们来品味品味师:觉得扬州方言有什么特点?(……)扬州方言前鼻音较多,发音的位置相对靠前,没有“zh、ch、sh”,都变成“z、c、s”了我们一起学一学?(教学生学用扬州方言演唱)师:有一句话叫“说的比唱的还好听!”我觉得你们要向这句话作一次挑战:“唱的比说的好听!”行不行?生:行!(在老师的引导下用扬州方言演唱)师:哎呀乖乖隆地东,不错啊你们!(用扬州方言说)师:再唱一遍师:你们唱得很开心啊?(是的)现在我要请你们同桌来讨论一下,歌曲中令你情绪高涨的地方在哪里?生:那一大段衬词师:这些衬词虽然不表达意思,却表现了当地人民在唱这首歌时的心情师:原来民歌中的衬词这么有意思接下来,我们再用扬州方言来唱一遍,不过我有个要求,变换一下方式来演唱。
你们给我出出注意生:……(1、领唱、齐唱;2、加动作演唱;3、加上一些打击乐器唱)四、拓展延伸师:同学们唱得真好!民歌《杨柳青》因题材的不同,有很多变体,下面我们来听一听女声独唱和女声合唱的《杨柳叶子青》生听歌曲师提问:1、这首江苏民歌在音乐表现上有什么特点?2、两种演唱形式给你带来怎样不同的感受?3、和《杨柳青》相比,女声合唱《杨柳叶子青》有哪些新鲜的地方?你喜欢吗?为什么?生再听女声合唱《杨柳叶子青》,感受、体验合唱的魅力五、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演唱《杨柳青》这首歌,还知道了不少其他的知识都知道了什么?生:扬州是个美丽的城市;扬州方言的特点;衬词能烘托气氛;民歌是怎样产生的……师:今天我们的音乐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你们一定还想继续去了解扬州、了解扬州的民歌,这里我给你们提供个网址,相信一定会让你有所收获的!第四单元 情系江淮教学目标1、欣赏靖江民歌《打麦号子》,感受一领众和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2、能用一领众和的形式,热情的歌声演唱歌曲《打麦号子》3、能积极参与歌表演《打麦号子》的创编活动,并能大胆地当众表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用热情的歌声演唱歌曲难点:采用一领众和演唱形式时,领与合的相互衔接。
教学准备音响资料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活动方案导学策略个性调整活动一:听一听 说一说1、复习歌曲2、了解号子活动二:听赏靖江民歌<<打麦号子>>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给你怎样的感受?活动三:1、 分析歌谱,找出相同的部分2、 学唱歌曲活动四:歌表演1、观看一个劳动场景,加工提炼劳动语言2、分组创编,主题自定,开展小组竞赛一、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民歌《杨柳青》,今天,我们用扬州方言再来唱一唱师带生跟音乐复习歌曲师:《杨柳青》是流传于江苏一带的民间小调,是民歌的一种,除了小调,山歌和号子也属于民歌,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并唱唱号子1、生谈谈自己对“号子”的理解2、师小结:“号子”是一种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的民歌,它产生于人们的劳动生产中,是人们在从事繁重的劳动时,为了使大家在同一时刻协同用力而自然产生的呐喊当这种呐喊具有节奏性旋律性时,便形成了“号子”,后来“号子”逐步演变成了一种歌曲体裁二、欣赏1、生听赏靖江民歌<<打麦号子>>思考: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给你怎样的感受?2、师小结:“号子”常见的演唱形式有合唱,一领众和这首《打麦号子》采用的是一领众和,这样的演唱形式很有气氛,能够很快引起听众共鸣。
三、学唱歌曲1、再听号子,感受一领众和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2、同学分析歌谱,找出相同的部分前八小节是1+1的结构,没有旋律,都是规整的八分节奏中间八小节发展成2+2的结构最后八小节基本是中间八小节的反复3、学习前八小节前八小节是劳动的呐喊,可采用师领生合再交换的方式学习要求呐喊有一定力度,烘托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4、学唱中间八小节分句跟琴唱,唱准相似乐句教师示范下滑音的唱法;注意唱准3/4拍这一小节5、学唱最后八小节唱一唱与前八小节不同的地方后十六分音符替代了小附点节奏,吐字要清晰6、学生跟范唱完整默唱歌曲7、学生跟琴完整唱歌曲8、教师问学生:号子中出现两处三拍子的节奏,如改成二拍子,会给人怎样的感受?教师分别组织学生唱唱两种不同的拍子9、师:同学们,我们也来用一领众和的形式唱唱歌曲师生或同学之间进行,注意衔接四、歌表演1、教师组织学生观看一个劳动场景,加工提炼劳动语言2、根据教师的指导,实行分组创编,主题自定,开展小组竞赛3、各小组汇报表演,表演时邀请其他小组做群众演员,配合喊号子,烘托气氛4、开展自评和互评活动,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评选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最佳进步奖、最佳领唱奖等五、拓展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唱了靖江民歌《打麦号子》,老师还找了一首《船夫号子》,我们也来欣赏一下。
生听《船夫号子》,在歌声中下课第四单元 情系江淮教学目标1、学习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黄梅戏选段,能够用简单的、经过提炼的动作进行戏曲唱段表演并能尝试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通过分角色表演,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得以增强2、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黄梅戏这一地方剧种产生兴趣,能专注地听赏黄梅戏选段对黄梅戏的发展历史和流传地域等知识产生探求的欲望,在听赏、演唱等音乐活动中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3、感悟到江淮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民族自豪感进一步增强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黄梅戏鲜明丰富的地方色彩难点:较逼真地模仿《对花》的唱腔特点,以及附点节奏和一字多音处的准确表现教学准备音响资料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活动方案导学策略个性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