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桂盈)精讲巧练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oc
3页精讲巧练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南宁市第十三中学 孙桂盈 初中历史课一般每周只安排两个课时,在这些年南宁市中考中只有40分这使得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时间少,学生不够重视等问题在目前状况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成为南宁市初中历史老师追求的方向在初三历史教学中,在时间更为珍贵的情况下,精讲巧练四个字尤为显得重要 一、“精讲”首先我们来看一个例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12课、13课的内容是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课本编排是分别进行讲述为了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记忆,一般会对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进行比较本人对这一内容的讲述也经历一个变化发展时期:早几年复习到这一内容时,本人会直接给学生一个表格,让学生按图索骥这种做法也是传统做法优点是节约了时间,一目了然前两年本人改变了这一传统方式,同样是进行比较,但讲的方式发生变化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己进行列表比较,之后老师点评这种方式虽然花费的时间多一些,但仅仅因为教师“讲”的发生变化,就使得学生主体作用得到体现,也使得学生对所学内容更加理解,也加深了记忆这两年来,本人对同一内容的“讲”又发生了变化,不仅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比较内容,甚至连“比较项目”也由学生自主罗列,教师只是启发学生“我们应当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虽然仍然同样的表格,但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内容有所了解,更需要学生掌握历史的学习方法,并将这一方法加以运用。
这种“讲”的方式虽然花费的时间更多一些,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证明,这一“讲”的变化虽然表面上只是老师提问形式的改变,学生花费时间上的不同,但从效果上看对学生学习影响是不一样的例如复习到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这一内容时,学生没有出现以往无所是从,无从下手的感觉,虽然对两者比较的不够全面,但经教师稍加点拨后基本都能很快掌握通过实践,本人以为,精讲并不是完全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对于本人这样一个已经工作十几年左右,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而言,那样做是得不偿失的精讲应该是在教师已有的风格基础上,深入探究课本,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达到提高课堂效率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双重目标精讲不在于讲多还是讲少,而在于“讲”的内容能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能不能调动起学生的思维有些教师自己讲的很激动,讲的很细,事无遗漏,甚至有些内容不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整节课只听到教师一个人的声音,偶尔穿插学生回答的声音这种教学不要说学生听的昏昏欲睡,作为听课的老师也难以接受在借鉴其他教师的经验过程中,本人也看到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很少,甚至于整堂课都是由学生来展示,本人以为,精讲并不是要求教师一下子讲少了,甚至不讲。
在实践中本人虽然讲的比以前少,但是内容更加精练,对于“精”的标准:一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重点内容,二是学生容易错误的内容三是中考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内容虽然在课堂上讲的少了,但在备课中花的时间更多了精讲并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要求,整节课中也在努力向学生传授知识点,只是力求使学生能够当堂掌握并根据学生实际,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在“精讲”内容的设计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是重要的一个目的,通过一个内容联系到其它知识,通过一个问题引导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尽量做到以点代面,发散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形成历史思维体系,培养历史学习中几项基本的能力:比较、分析、归纳、评价等在这两年的实践中,本人力图在精讲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素养而且也已经收到一定成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都有明显提高二、“巧练”在精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力还不够,还应该帮助学生牢固的掌握知识,“练”就尤为重要了这几年来,精练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本人认为,初三中考复习中“巧练”应当受到重视精练与巧练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还是有区别的精练更侧重于老师对题目的筛选与选择,是相对题海战术而言的,强调教师自身对题目的把握能力。
巧练是在精练的基础上更侧重于学生的能力:通过教师自身对题目的理解,在练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不仅有最后的答案,更帮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与“精练”相比,“巧练”注重对学生分析、解题能力的培养在中考复习过程中,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作用的归纳总是觉得困难,或是无从下笔,或是不能够完整,总是会丢分以前在讲练习中本人也总是就题目讲题目,即每个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都分别讲答案后来经过分析之后本人认为,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要想改变以前的弊端(学生会了这一道题目,题目一变身就又不会了),就要在“巧练”上下功夫前两年在实践的过程中除注意答案之外还增加了学法指导,答题技巧等内容,情况有所好转,但本人仍认为不太满意,这两年来又进行了改进例如“概括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这一练习题目,学生总是答错或答漏,再次练习时,本人首先是引导学生根据课本已学的内容归纳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①全民族抗战的结果②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出兵日本、苏联出兵中国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重要的组成部分,得到反法西斯国家的配合和援助③国际友人对中国的援助④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的战争其次,引导学生根据答案提炼出战争胜利的有关因素:合作、人心、援助、英勇作战等。
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联系课本中一些重要的战役、战争,概括它们胜利的原因:例如初一年级赤壁之战侧重战略战术因素;初二年级解放战争胜利除战术战略外还有人心向背的因素,初三上学期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的胜利有正义性、领导人等因素;初三下学期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涉及合作、正义性等因素这样,仅仅通过一道题目的练习,就将初一、初二、初三历史课本中古今中外的战役战争进行了归类学习,学生不需要死记硬背,题目就解决了这一类题目,教师节省了不少时间与精力,学生学习起来也轻松了很多巧练应当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做到对知识的融汇贯通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答题的技巧,尽可能少丢分或不丢分练习题目很多,学生不可能全部做完,精练让学生会一道题,巧练则让学会不仅会一道题还要会一类题目甚至更多总之,精讲巧练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对提高课堂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