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1.doc
10页《机械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 机械基础[适用专业] 数控技术应用一、课程性质《机械基础》是三年制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分析和选择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能力,初步获得正确管理、使用和维护机械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具有结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机构及传动装置的能力二、课程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熟悉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其特点,掌握常用机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分析和设计方法2、熟悉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选用和设计方法3、具有对机构分析设计和零件计算问题的运算、制图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4、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步骤5、具有设计简单机构和简单传动装置的能力二)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对《机械基础》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应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技能,设计简单机构和简单传动装置的能力;具有通过实验和观察去识别常用机构组成、工作特性和通用机械零件结构特点的能力1、能独立完成教学基本要求规定的实验。
2、能正确观察实验中出现的各种运动、测绘有关形状、尺寸,并通过分析、计算,得到正确的结论3、具有识别常用机构组成、工作特性和通用机械零件结构特点的能力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3、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术交流的表达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三、设计思路(一)确定课程目标的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二)设计课程内容的依据以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的岗位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位,设计本课程的内容三)采用何种教学模式《机械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如概念、公式多,又有较强的实践性,如计算题量大、试验繁琐、课程设计等因此本课程的教学要注意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注意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教学手段为讲授、挂图、模型、实验、多媒体、陈列柜及课程设计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在注重基础的同时,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建议学时数:116学时四、课程内容和分配 (一)课程内容及要求项目序号工作任务课程内容教学活动设计项目一绪论,机械设计概述机械设计基础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和学习方法,机械设计概述。
1.机械设计基础的研究对象和基本要求2.掌握机械、机器、机构、构件及零件的概念,3.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设计准则4.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机械零件设计的步骤5.当前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新发展1.明确本课程的学习方法2.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机器设备导入该部分内容3.结合参观陈列室中的机构、零件进行教学 项目二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掌握机构的组成,掌握运动副的概念及分类,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及自由度的计算1.机构的组成2.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3.平面机构的自由度1.教师应列举大量的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进行教学2.可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3.通过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实验加以掌握项目三平面连杆机构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组成、基本形式及其演化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特点及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会用图解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1.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及应用2.平面四杆机构的组成、基本形式及其演化3.平面四杆机构的特性4.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1.通过电化教学演示各种四杆机构的运动及演化2.重点掌握四杆机构的类型判定方法项目四凸轮机构了解凸轮机构的组成、类型、特点及其应用掌握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掌握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的方法掌握用图解法设计对心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曲线。
1.凸轮机构的组成、类型、特点及应用2.常用从动件的运动规律3.盘形凸轮轮廓的设计4.凸轮机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1.列举凸轮机构在实际中的应用实例2.通过教具演示各类从动件凸轮的运动特点项目五简谐运动机构掌握棘轮、槽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1.棘轮、槽轮机构的工作原理2.槽轮机构的类型、特点及应用,槽轮机构参数的选择介绍间歇机构的类型,掌握槽轮机构运动系数的定义及计算项目六螺纹连接及螺旋传动掌握螺纹和螺纹联接的基本知识,了解螺旋副受力分析,掌握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理论和方法,以及螺纹联接的预紧与防松措施,了解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各种措施,了解螺旋传动的主要类型,掌握键联接的类型、结构、特点1.联接螺纹和传动螺纹的概念、主要类型及特点2.联接件的标准及其性能等级3.拧紧力矩,预紧力及其控制,螺纹联接的防松原理及防松措施4.螺纹联接的失效形式及计算准则5.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6.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7.螺旋传动的基本类型和应用1.列举螺纹连接及螺旋传动在实际中的应用,对各种场合下的失效及其受力特点进行分析2.结合工程力学内容,分析松、紧两种螺纹连接情况下的受力进行力学分析项目七带传动及链传动掌握带传动的工作原理,V带和V带轮结构,带传动的安装及维护,同步带传动。
理解带传动的工作能力分析,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会设计普通V带传动了解滚子链的结构、标准和链轮结构,掌握滚子链传动的设计方法,链传动的布置、张紧与润滑1.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2.V带和V带轮的结构3.带传动的工作能力分析4.V带传动的设计5.带传动的张紧、安装与维护6.链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7.滚子链的结构及标淮8.链传动的运动特性9.滚子链传动的设计方法10.链传动的布置、张紧及润滑1.介绍机械设计的演化、方法、标准及常用资料的使用方法,讲解带传动及链传动的标准2.通过对带传动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弹性滑动与打滑的区别3.结合带传动的设计演练使得学生初步接触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及步骤项目八齿轮传动了解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基本类型,了解渐开线齿轮齿廓的形成及特点,渐开线齿轮的加工方法了解变位齿轮传动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常用齿轮材料及其热处理方法,了解齿轮传动的精度及其选择,齿轮结构设计,齿轮传动的润滑及效率理解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标准齿轮不发生根切的最少齿数,齿轮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直齿圆锥齿轮传动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齿轮正确啮合条件及连续传动条件,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
会进行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标准齿轮传动的设计1.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基本类型2.渐开线齿轮的齿廓及传动比3.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4.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5.渐开线齿轮的加工方法6.渐开线齿廓的根切现象与标准齿轮不发生根切的最少齿数7.变位齿轮传动8.齿轮常见的失效形式与设计准则9.齿轮的常用材料及许用应力10.齿轮传动的精度11.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12.斜齿圆柱齿轮传动13.直齿圆锥齿轮传动14.齿轮的结构设计及齿轮传动的润滑1.详细讲解渐开线的形成及其特性2.明晰概念,尤其是四线合一的概念及其特性3.结合软硬齿面的初步设计,加深对设计类题型的演练及理解,并总结出一般规律4.注意安排适量的习题演练和讲解5.进行齿轮参数测定实验项目九蜗杆传动了解蜗杆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蜗杆传动的精度等级,蜗杆传动的材料与结构,蜗杆传动的润滑,蜗杆传动的安装和维护掌握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失效形式及设计淮则,蜗杆传动的效率、热平衡计算掌握蜗杆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会进行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1.蜗杆传动的类型和特点2.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
3.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4.蜗杆传动的材料和结构5.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6.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及热平衡计算7.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精度等级选择及其安装和维护8.常用各类齿轮传动的选择1.注意区分蜗杆与齿轮传动的特点2.注意掌握蜗杆传动的特点及主要参数的使用项目十轮系了解轮系的分类,其它新型齿轮传动装置,轮系的应用和减速器掌握定轴轮系、行星轮系、混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并判断从动轮的转向会识别实际机械中的齿轮系1.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2.行星轮系传动比的计算3.混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4.轮系的应用5.其他新型齿轮传动装置简介6.减速器1.注意转化轮系的分析点在于参照系的选择注意轮系转向的判定方法和表达方法2.作为齿轮范畴的终结,对此三章的内容进行小结3.通过减速器的拆装实验加深对轮系的理解项目十一轴了解轴的类型、作用、材料及其选择掌握轴的结构设计及强度计算1.了解轴的用途和分类2.轴的结构设计3.轴的强度计算4.轴的材料及选择5.轴毂连接1.作为重要的支撑件,其弯扭矩图的掌握应为重点2.对轴的结构及其应用特点进行分析3.通过轴系部件拆装实验加深对轴的认识项目十二轴承了解轴承的功用与类型,滚动轴承的组成、类型、特点、代号;滚动轴承代号的构成和基本代号的含义,滚动轴承寿命计算的理论和计算方法,理解滚动轴承工作情况分析,掌握滚动轴承的类型选择和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1.滚动轴承的组成、类型、特点及代号2.滚动轴承类型的选择3.滚动轴承的工作情况分析及计算4.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1.以实物分析介绍轴承的结构及特点2.通过对轴承代号的介绍,了解不同类型轴承的结构特点及其使用二)实践性教学内容及要求项目名称专业能力训练目标专业能力训练任务训练手段和步骤1.机械零部件的认知初步了解《机械设计》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用零件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了解常用机构及标准件的结构及特点通过陈列柜模型的观察和讲解掌握常见机构的特点2.机构运动简图测绘1 、掌握根据实际机械或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技能和正确标注运动尺寸2 、进一步加深理解机构的组成原理和机构自由度的含义, 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 方法及其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3 、了解机械运动简图与实际机械结构的区别1.测绘实际机构,掌握运动简图的画法2.计算自由度,并与实际运动进行比较3.注意运动副和比例的问题通过实际机构及模型的测绘,掌握机构的运动、结构、比例的关系,分析机构的组成,绘制机构运动简图,计算机构自由度,理解各种运动副的组成和特点,分析机构中的虚约束、局部自由度和复合铰链,判断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并完成实验报告。
3.带传动实验1.观察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及打滑现象2.理解滑动曲线及效率曲线的意义熟悉带传动试验台的结构和实验步骤,观察现象,提高数据整理能力1.测定主、从动轴在各负载下的转速n1、n2绘制滑动曲线2.测定主、从动轴在各负载下的转矩T1、T2计算带传动效率,绘制效率曲线4.齿轮参数测定1、掌握用普通量具测定齿轮基本参数的基本技能2、进一步巩固并熟悉齿轮各部分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