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生物浸入试验.docx
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微生物浸入试验 类别:技术标准 部门:生产技术部 冻干生产线压塞、扎盖密封系统完好性验证 编码: 页码:共4页,第1页 1.目的: 1.1.通过微生物侵入试验确认冻干生产线中压塞、扎盖密封系统是否完好 2.编制依据: 2.1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模范》2022年版 2.2 .《中国药典》2022年版二部 3.支持性文件: 标 题 文件编号 存放地点 4.概述: 4.1. 微生物侵入试验是对容器/密封系统完好性的挑战性试验在验证试验 中,取西林瓶,装入培养基,在正常生产线上压塞、扎盖此后,将容器密封面 侵入高浓度运动菌液中,取出、培养并检查是否有微生物侵入,以确认容器密封 系统完好性此同时,需作阳性对照试验,确认培养基的促菌生长才能 5.范围: 本确认方案适用于本公司冻干生产线压塞、扎盖密封系统完好性验证 6.测验材料 大豆胰蛋白胨肉汤培养基(SCDM/2)、铜绿假单胞菌(ATCC 9027) 、革兰染 色、含0.5%的过乙酸的70%异丙醇、冻干粉针生产线西林瓶、胶塞、铝盖、冻 干粉针生产线压塞机及轧盖机、盛菌悬液的容器、固定西林瓶支架等。
7.时间安置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类别:技术标准 部门:生产技术部 冻干生产线压塞、扎盖密封系统完好性验证 编码: 页码:共4页,第2页 8.试验步骤 8.1.试验用培养基的制备 8.1.1.在生产线上取足够量按相应清洁灭菌规程制备好的西林瓶、灌装已灭 菌的SCDM/2(大豆胰蛋白胨肉汤)培养基,在冻干生产线上抽真空、压塞及扎盖 将西林瓶密封 8.1.2.将密封良好的西林瓶取出,每一西林瓶倒转,使培养基与容器内外观 充分接触,并提防去除至少50个试样的铝盖,留神不要破坏其密封口(将去铝 盖时不慎损坏容器密封性的全体试样剔除),在30~35℃下竖放培养14天 8.1.3.采纳标准:在培养期内,各试样不生长菌 8.2.确认培养基促菌生长才能----养分性试验 8.2.1.全体试样培养14天均不长菌时,随机取出20个带盖试样,每个试样 内接种0.1ml的铜绿假单胞菌ATCC 9027,菌液浓度:10~100CFU/0.1ML 8.2.2.在30~35℃下培养7天,或培养至全体试样都呈阳性结果。
8.2.3.若7天内,全体接种铜绿假单胞菌的试样中,微生物生长良好,那么容 器内培养基的促菌生长才能合格 8.2.4.可是使用革兰染色和紫外灯下肉汤呈蓝绿色荧光的性质,来鉴定并确 认试样容器内生长的菌为接入的铜绿假单胞菌 8.3.挑战菌悬浮液的制备 8.3.1.从铜绿假单胞菌ATCC 9027的崭新斜面上取一整环培养物,分别接入 含 6ml无菌培养基的试管中,在30~35℃下培养16~18小时 8.3.2.将每管的培养物分别转入含600ml一致培养基(SCDM/2)的容器内, 于在培养终止时,能明显见容器内培养基展现浑浊 30~35℃下培养22~24小时8.3.3.在挑战试验开头时,挑战用菌悬液浓度(活菌数)务必达成: 6 1*10CFU/ml 8.3.4培养终止后的菌悬液即可用来作压塞、扎盖密封系统系统完好性试验 8.4.微生物侵入试验 本试验需在生物安好柜内或其他不影响生产环境的地方举行 类别:技术标准 部门:生产技术部 冻干生产线压塞、扎盖密封系统完好性验证 编码: 页码:共4页,第3页 8.4.1.将崭新的铜绿假单胞菌ATCC 9027菌悬液倒入适合的盆中,用金属支 架固定试样容器,使试样倒置在菌悬液中。
8.4.2.将50个经过冻干线的抽真空、压塞、扎盖的西林瓶的试样倒置入菌悬 液中,该组试样记为A组同时,将25个去除铝盖的试样容器倒置入菌悬液中, 该组试样记为B组试样容器内的无菌培养基应充分接触封口内外观,样品的 颈部及封口的外外观应完全浸泡在悬液中) 8.4.3. 测验开头时取一份菌悬液,平板计数每毫升所含的活菌数,并通过革 兰染色方法确认微生物是铜绿假单胞菌 8.4.4.将A组及B组试样容器在菌悬液中持续浸泡约4小时 8.4.5.浸泡终止时,利用平板计数法计数菌悬液的浓度从菌悬液中取出试 样,擦干试样容器外的剩余菌悬液,然后用含0.5%的过乙酸的70%异丙醇消毒 容器外外观 8.4.6.取装满培养基的有铝盖和去铝盖的样品各两个,作为阳性对照阳性 对照试样不经过菌悬液的浸泡,其外表用含0.5%的过乙酸的70%异丙醇消毒, 后接入10~100CFU铜绿假单胞菌ATCC 9027 8.4.7.将消毒后全体的试样放在塑料袋中,在30~35℃下培养7天在操作过 程中不要损坏无铝盖试样胶塞的密封性 8.4.8.培养7天后,对每一试样举行查看检查,有微生物生长记作“+”,无 微生物生长记作 “—”。
将结果记录在《冻干生产线压塞、扎盖密封系统完好性 试验结果记录》 类别:技术标准 部门:生产技术部 冻干生产线压塞、扎盖密封系统完好性验证 编码: 页码:共4页,第4页 8.4.9.假设容器中长菌,利用革兰氏染色法鉴定所长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如 果容器中不长菌,那么从浸过菌悬液的 A组取10个试样,B组取5个试样,分别 举行微生物养分性试验 注1:在测验的过程中全体的养分试验务必都合格,这样试样的挑战试验才有效果 注2:挑战试验所用菌悬液需经过灭菌后丢弃 注3:在培养期内,察觉任何带盖试样长菌时,那么试验无效,须弃去全部试样,重新从 头开头 9.接收标准 9.1.微生物养分性试验 9.1.1.若7天内,全体接种铜绿假单胞菌的试样品中,微生物生长良好,那么 容器内培养基的促菌生长才能可判为合格使用革兰氏染色镜检,并置于紫外灯 下,培养基呈蓝绿色荧光,那么确定试样品容器内生长的菌为所接入的铜绿假单胞 菌,即为阳性 9.1.2.若7天内,所接种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试样品中,微生物生长不良好或 鉴别后受其他的污染,那么试验失败,需重新做养分性试验 9.2.微生物侵入试验 9.2.1挑战试验中A组和B组假设长菌,需记录长菌的试样数 ,在A组中 如展现长菌试样那么需经过以下要求进一步调查。
9.2.2.留心去除微生物生长的容器的盖和塞,检查容器封口是否有缺损,造 成微生物入侵,将检查到试样容器口缺损的应当细致的记录 9.2.3. 假设任何挑战试验中长菌的容器不是由于容器封口明显的物理性缺 损所致,那么说明容器/密封系统挑战试验失败 表1:微生物养分性试验检测记录 接种日期 接入菌种 接种人 培养天数 复核人 检查查看结果 检查人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