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导学案.doc
8页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主备:徐 寅 审核:王升美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学习任务】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逐层论证的写法 3、初步理解“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肋”的含义学习准备】 1、抄写常用词语每个2遍2、文学常识《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个人修养,伦理道德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的与 、 、 合称四书3、解题本文是一篇短论,论述了战争中民心背向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 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议论文基本知识: 议论文的三要素: 、 、 论据的两种基本方式: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论证方法常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论证方式:立论与驳论 4、朗读课文,尽量能琅琅上口查字典、看课文注释,试翻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课后作业】一、课外语段阅读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敢陵上犯禁③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注释】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②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③犯禁:触犯禁令1.解释加点的词语①奚以知其然也 然:( ) ②民贫则危乡轻家 则:( ) ③是以善为国者 者:( )2.解释下列句子①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②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3.在寥寥数语的文章中,直接体现了管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远见卓识二、阅读《格列佛游记》第四卷1—6章,回答下面问题1、先后到了那几个国家(按顺序写) 。
2、慧嘶马国中都是一些什么动物? 3、作者去慧嘶马国是以什么身份出行的? 4、在第四节里,简明了的文风虽然依旧,但被描述的已是人兽颠倒的怪诞景象;马成了理性的载体,而人则化作下等动物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笔记/复备栏 主备:徐 寅 审核:王升美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学习任务】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逐层论证的写法 3、初步理解“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肋”的含义课堂学习】课文研读一、内容梳理:试概括每段的段意 第一节(1段): 第二节(2段): 第三节(3段): 。
第四节(4段): 二、整体感知:1、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3、“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的关系?4、本文的论证方式有什么特点? 【课堂检测】阅读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下列题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①委而去之 (委: ) (去: ) ②亲戚畔之(畔: )2.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以天下之所顺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D.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3.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
威 天 下 不 以 兵 革 之 利4.翻译下列句子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译文: ②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译文: 5.“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答:含义: 事例: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7.文段④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 的重要性,推出了 的结论。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笔记/复备栏 主备:徐 寅 审核:王升美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学习任务】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逐层论证的写法 3、初步理解“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肋”的含义课堂学习】课文研读一、内容梳理:试概括每段的段意 1、文章第3段运用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讨论并归纳:运用双重否定的排比句,起肯定、加强语言气势的作用,极言防御一方地利条件的优越2、提问:文章第4段运用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 讨论并归纳: (l)运用排比句,再次强调“地利”不足恃 (2)运用对比手法,把“得道者”与“失道者”的后果进行对比,点明文章主旨第一节(1段): 第二节(2段): 第三节(3段): 。
第四节(4段): 二、整体感知:1、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讨论并归纳:主要观点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讨论并归纳:举例论证,对比论证3、“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的关系?讨论并归纳:“道”指施行“仁政”;“人和”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而只有施行“仁政”,方能得“人和”,得民心,民心所向,作战就会取得胜利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道”,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天下顺之”4、提问:本文的论证方式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本文先摆出观点,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一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突出地说明“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参考答案:【课后作业】一、课外语段阅读1.①这样 ②就 ③……的人2.①大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 ②所以,治理得好的国家往往是富的,治理得不好的国家必然是穷的。
3.治国之道,必先富民二、名著阅读1、先后到了那几个国家(按顺序写)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 2、慧嘶马国中都是一些什么动物?(是一些有思想,有灵性的马)3、作者去慧嘶马国是以什么身份出行的?(作者这次是以船长身份出行的)4、在第四节里,简明了的文风虽然依旧,但被描述的已是人兽颠倒的怪诞景象;马成了理性的载体,而人则化作下等动物 (耶胡 yahoo) 【课堂检测】 1.①委:放弃 去:离开 ②畔:通“叛”,背叛 2.D (D项“以”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其余各项“以”字均为介词) 3.威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