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年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知识点详解.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天****步
  • 文档编号:291033758
  • 上传时间:2022-05-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56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2022年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知识点详解 必修四哲学生活 2022.10.20 第十三单元生活聪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 ①来源和产生方式:哲学的聪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斟酌 ②任务:正确地对付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进展,指导人们正确地熟悉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含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学识的概括和总结 2、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哲学是自觉形成的 ②方法论:是人们熟悉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那么和根本方法 ③关系:世界观抉择方法论,方法论表达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概括科学:概括科学是哲学的根基,概括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进展哲学为概括科学供给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与概括科学是共性与天性的关系。

      4、哲学与时代精神 ①任何哲学都是确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片面,是确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②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阅历和熟悉成果 5、哲学的作用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哲学对概括科学的学习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③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a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b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进展的梦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鼓动和掌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气力 其次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哲学的根本问题 ①内容: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a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熟悉存在的问题 2、哲学的根本派别 ①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抉择意识古代简朴唯物主义[将物质归结为概括的物质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就是本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物质是不凭借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②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凭借于意识,意识抉择物质。

      主观唯心主义[人的感觉、阅历、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客观唯心主义[上帝、理念、十足精神、十足观念等]) ③两个对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3、马克思主义 ①根本特征: a第一次在科学的根基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b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c实现了实践根基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②阶级根基:无产阶级的产生和进展 ③自然科学根基: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④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⑤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a毛泽东思想及其精华与活的灵魂; b邓小平理论及其主题;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本质 第十四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三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1、物质 ①含义:物质是不凭借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与意识相比而言);根本属性是运动(这是与物质的其他属性相比而言) *2、运动 ①含义: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②物质与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受者 ③运动与静止:运动是十足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3、规律 ①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特点: a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歼灭; b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进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③方法论:a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务必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处治b在熟悉和把握规律的根基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第四课、把握思维的微妙 1、物质抉择意识 ①内容: a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进展的产物; b从意识的生理根基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意识能动性特点:a目的性;b主动创造性;c自觉选择性 ③意识能动性的表现:⑴人能够能动的熟悉世界; ⑵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b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理和操纵作用。

      ④方法论:a物质抉择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启程,实事求是;b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气力,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抑制错误的思想意识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①原理:物质抉择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②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启程,实事求是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b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崇敬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心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c坚持一切从实际启程,实事求是,既要反对浮夸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材料要求用“唯物论”或“辩证唯物论”、“探索世界”学识举行论述时: ①物质抉择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启程,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进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进展这要求我们要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抑制错误的思想意识;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这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要崇敬客观规律 第五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1、实践 ①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a只要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b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②特点:a客观物质性;b主观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③根本形式:a生产活动;b变革社会的实践;c探索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科学测验活动 2、熟悉 ①特点:a反复性;b无限性;c上升性(从熟悉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②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熟悉和察觉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进展真理 ③获得途径:直接阅历和间接阅历 3、实践和熟悉的辩证关系 ①原理: ●实践是熟悉的根基(实践抉择熟悉) a实践是熟悉的来源;b实践是熟悉进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熟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熟悉的目的和归宿 ●熟悉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熟悉,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熟悉,不科学的理论那么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②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加入实践活动;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概括的历史的统一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4、真理 ①特点:a真理是客观的;b真理是有条件的;c真理是概括的 △只要材料中要求用“熟悉论”或“有关熟悉的观点”或“追求真理”举行论述的: ①实践是熟悉的根基;实践是熟悉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和归宿; ②熟悉具有上升性、无限性和反复性;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材料中要求用“实践与熟悉关系”举行论述时: ①实践是熟悉的根基; ②实践是熟悉的来源; ③实践是熟悉进展的根本动力; ④实践是检验熟悉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熟悉的目的和归宿; ⑤熟悉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熟悉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第十五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六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1、联系观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凭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 ①原理: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边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b每一事物内部各个片面、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c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②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3、联系的客观性: ①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方法论:a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肆意性 b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变更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 ①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②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留神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进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如何理解“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的哲学依据 ①唯物论角度:是一切从实际启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和实践概括的历史的统一 ②辩证法角度:同联系的多样性的方法论 ③熟悉论角度:真理是概括的有条件的;人的熟悉是不断进展的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就要反对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5、整体和片面的辩证关系: ①识别:a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进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片面是事物的局部和进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b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片面具有片面所不具备的功能;片面在事物的存在和进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片面按照和服务于整体 ②联系:整体和片面又是相互联系、密不成分的 a片面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关键片面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抉择作用; — 10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