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大学生睡眠质量调查报告.doc
29页2022大学生睡眠质量调查报告 大学生睡眠质量调查报告1 一、调查背景 全球睡眠问题愈发严峻,大学生睡眠问题也不例外近年来,大学生睡眠质量问题日益突出,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等睡眠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当代大学生精神压力大、学习负担重、身边诱惑多,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无法正常安排休息时间,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和学习效率本次调查针对当代大学生晚睡的情况,希望从中获得一些矫正这一不良习惯的有效方法 二、数据分析 1.接受调查者的性别及年级构成 图1-1被调查人群的性别、年级情况 由图1-1可知,在接受此次问卷调查的100名科院学生中,从调查对象性别特征来看,男生占总人数的34%,女生占总人数的66%男女比列接近3:7本调查选取的样本包括大一、大二、大三三个年级,在校大一、大二学生占比较大,达90%,在校大三学生仅占比10% 2.晚上睡觉时间及早晨起床时间统计 图2-1被调查人群晚上睡觉时间统计图2-2被调查人群早晨起床时间统计 由图2-1可知,被调查大学生入睡时间大多在晚上10:00过后,约半数被调查大学生入睡时间在0:00之后,仅有6%被调查大学生在晚上10:00前入睡,熬夜情况严重。
由图2-2可知,被调查大学生中有73%认为在6:00~9:00起床最为合适,23%认为9:00后起床合适,仅有4%认为6:00前起床合适说明由于课程原因,多数大学生可以按时起床上课,作息良好 3.每日睡眠时长统计 图3-1被调查人群每日睡眠时长统计 由图3-1可知,有50%的大学生每日睡眠时长为6-7小时,有28%的.大学生每日睡眠时长为7-8小时,即约八成大学生的日均睡眠时长较为充足有10%的大学生每日睡眠时间不满6小时,另外12%的大学生每日睡眠时间多于8小时,以上两种不健康睡眠习惯共占比20%左右,需重视并改善 4.入睡所需时间和会否失眠情况调查 图4-1被调查人群入睡所需时间统计图4-2被调查人群会否失眠情况统计 由图4-1可知,被调查人群中约六成入睡时间较短,三成左右无固定习惯,但有10%的大学生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由图4-2可知,被调查人群中约六成偶尔有失眠现象,属正常情况,两成基本无失眠情况,睡眠质量较好,但有16%的大学生总是存在失眠情况,睡眠质量差 综合分析图4-1、图4-2可知,有超过10%的大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失眠情况,需进一步采取相关措施改善睡眠质量。
5.影响睡眠质量的内、外部因素 图5-1被调查人群认为降低睡眠质量的外部因素图5-1被调查人群认为降低睡眠质量的内部因素 由图5-1可知,70%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不良的生活习惯、精神压力大、心事重是降低睡眠质量的主要内部原因,而30%左右的被调查大学生存在做梦被惊醒的情况 由图5-2可知,降低睡眠质量的外部因素构成较为复杂,且不同调查对象面对的问题各不相同,需针对个人情况具体分析 6.睡眠充足与睡眠不足醒来后状态统计 图6-1被调查人群睡眠充足醒来后状态统计图6-2被调查人群睡眠不足醒来后状态统计 综合分析图6-1、图6-2可知,睡眠是否充足严重影响生活状态睡眠充足情况下大多数被调查学生醒来后精神抖擞有活力,睡眠不足情况下大多数被调查大学生醒来后精神不振较为疲惫 7.对自己睡眠质量满意度统计 三、结论和建议 1.结论 (1)百分之八十以上学生存在频繁熬夜的现象 (2)大部分学生会因为学业、游戏等原因影响睡眠时间 (3)虽然睡眠时间基本足够,但熬夜导致精神状态疲惫怠懒 (4)部分学生因熬夜睡眠不足导致次日无法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甚至旷课补觉 (5)睡眠不足对学生学习成绩及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6)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对自己的睡眠质量较满意,剩余百分之十存在失眠问题 2.建议 (1)入睡前90分钟泡个热水澡,或者泡脚,促进血液循环 (2)训练冥想,发散思维,或者想单调的事情,试着让精神涣散 (3)坚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即使在周末也不要睡得太晚 (4)睡前6小时内尽可能不要摄入咖啡因、尼古丁 (5)选择锻炼时间,定期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大学生睡眠质量调查报告2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其目的在于提醒人们关注日益严重的睡眠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职业人群常有的睡眠问题已经开始蔓延到大学生这一群体中,并进一步影响到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质量当前,大学生普遍面临就业、考研、留学等一系列压力,很多大学生不能合理安排时间、有效完成任务,从而导致严重的睡眠问题有调查表明,大学生群体中有13.93%~42.90%的人存在睡眠障碍其他研究也表明,大学生睡眠质量与人格类型、焦虑抑郁、身心健康、参与体育锻炼情况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密切的相关着重探讨大学生的整体睡眠情况及其原因分析,以期对大学生睡眠情况改善有所帮助 1、大学生整体睡眠状况 有调查显示大学生日均睡眠时间以6-8h居多,86%有午休;近80%的睡眠习惯是好的。
睡眠效果显示,感觉睡眠不好和很差占12.6%,26.2%因睡眠问题而影响白天学习等,说明1/8-1/4的学生睡眠质量不佳,与刘贤臣等报道的13.93%、13.87%相近;但有61.6%的学生报告曾有入睡困难、易醒、多梦、早醒、磨牙、打鼾、呓语、梦游或早晨难醒等睡眠障碍,且人均有1.17项症状,与白克镇等调查的61.5%的医学生有睡眠障碍相近,而高于青壮年的39.3%和中老年的57.5%,说明睡眠障碍的影响是普遍和较严重的 面对失眠,绝大部分学生未采取任何措施或仅用非医疗方法,只有5.1%的学生求医或咨询,用药者更少,说明amy物应用情况不像普通人群中>6.5%那样严重但学生采取的措施显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以至于一部分学生睡眠健康受到损害睡眠问题因此引起大部分(61.8%)问卷调查学生的关注和特别关注 调查显示男生较女生感觉学习生活无聊、对睡眠健康问题持无所谓态度者更多大三以上与大一学生比,感觉学习生活较紧张者比例较高,感觉学习生活无聊者比例较低,其睡眠时间8-9h和>9h较多,而睡午觉的比例较低,提示高年级学生感觉到就业和考研的压力,学习自觉性增强,白天学习时间增加;而大一学生由高中的紧张阶段突然放松,会感到无聊,有较多学生用睡午觉来打发时间。
有调查显示:理工科学生学习生活压力较文史和其他专业为大,睡眠时间较短,坚持午休人数较多,而睡眠效果较差,睡眠障碍率较文史专业为高,但对大学生的睡眠健康问题持无所谓态度者又明显较文史专业为高这可能与理工科学生课业较重,睡眠卫生常识缺乏有关 2、原因分析 调查显示:睡眠质量状况在性别、城乡、农业与非农业家庭、不同专业和年级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年龄、民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格、睡眠环境、心理状况、经济状况、身体状况、不良习惯、作息时间的规律性、锻炼的习惯、宿舍关系等是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 就年级而言,有调查表明:大一和大四2个年级的睡眠质量普遍低于大二和大三年级,究其原因可能与各学习阶段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不同有关,一年级学生由于刚入学,生活、学习和人际关系各方面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存在睡眠问题者比例较高;大四年级是临近毕业的阶段,此时面临择业、考研或出国问题及压力,因此存在睡眠问题者比例也较高 就性别而言,有调查表明:女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明显不如男大学生这可能是因为女性,特别是处于人生转折期的女大学生,感情要比男生细腻得多,对人接物往往更感兴趣,同时也容易受到外界某些因素的干扰,这些情感心理上的特点往往会影响到女大学生的睡眠质量。
此外,也有专家指出,女性独特的生理特性,如经期激素水平的变化也可以影响睡眠的质量 就经济状况而言,研究显示: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与经济状况有一定关系,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贫困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在校生活相对困难,平时省吃俭用,生活水平较低,可影响到膳食营养的需要量;另外由于生活困难,难免给他们带来一定的思想负担,长期下去易导致睡眠问题 3、总结 大学生睡眠质量普遍较差,其中存在睡眠问题的大概占20%,建议针对大学生睡眠不良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1)加强宿舍管理,提供更好的休息环境,并形成良好的作息规律;(2)利用各种教育措施,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应对就业形势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等,减少焦虑等不良情绪;(3)对网络利用进行干预,避免网络成瘾带来睡眠不足,防止因上网影响学习;(4)积极与学生沟通,及时排除应激事件带来的焦虑和不安大学生睡眠质量调查报告3 摘要:通过对部分在校大学生睡眠质量指数调查分析,统计得出大学生45.29%睡眠质量较好,47.98%睡眠质量一般,5.82%睡眠质量差,0.91%睡眠质量极差excel分析得出睡眠质量人口比率回归方程为: y=-0.0027x4+0.1560x3-2.7898x2+15.441x+3.1424,r2=0.8896(相对系数2)。
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指数相关因素基本分为四类因素:环境因素、情绪因素、学习压力及其他因素,其中中环境因素和学习压力是两大主要因素,有着显著性的影响 前言: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是美国匹兹堡大学精神科医生x博士等人于x年编制的该量表适用于睡眠障碍患者、精神障碍患者评价睡眠质量,同时也适用于一般人睡眠质量的评估许多研究者对psqi的信度和效度做过统计学研究,结果有较好的实证效果目前,许多在校大学生因睡眠障碍而对身心健康有很大影响,从而影响学业和未来发展今本研究组通过对psqi进行改进,减少统计因素,更好的适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设计了试验方案统计分析试验数据,得出大学生睡眠质量指数分布图,分析主次因素,探讨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的方法 一、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部分在校大学生,随机抽查223人(包括男女) 1.2.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采用自制的睡眠质量调查表,以问卷调查的方法采集数据,发放问卷234份,回收问卷223份,其中合格率95.3% 数据处理方法:采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成分a睡眠时间:a计0分,b计1分,c计2分,d计3分 成分b睡眠质量:a计0分,b计1分,c计2分,d计3分 成分c睡眠状况:累加条目②和④:“经常”计3分,“偶尔”+a`e计2分,“偶尔”+f计1分,“从不”计0分 成分d睡眠障碍:a到e每项计1分,f计0分 成分e影响因素:a到e每项计1分,f计0分 大学生睡眠质量指数总分=成分a+成分b+成分c+成分d+成分e 二、数据处理及分析 2.1睡眠质量指数分布情况分析 2.1.1根据大学生睡眠质量指数总分计算方法,计算出223名被调查对象的得分情况(表一)。
得分越多说明睡眠质量越差,分数不能超过19分,从而对所有人群分为四个等级:0~4分(良好),5~9分(一般),10~14分(差),15~19分(极差)总体上看,大约45%的大学生睡眠质量良好;大约48%的大学生睡眠质量一般;大约7%的大学生睡眠质量差甚至极差 2.1.2利用excel统计分析223名被测试者的得分分布得出拟合曲线(图一),曲线的两个高峰表明处于这两个峰左右的人数居多,峰1对应3分,峰2对应7分,以5分为分界线,形成了两个单峰函数,这两点很好的代表了处于这两者间的人群的大学生睡眠质量指数情况从而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处于睡眠质量一般水平以上,原因可能是调查对象大部分为大一、大二学生,考研、就业压力还不是很大,心理状况大体良好,大学生睡眠质量指数会受一些环境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