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华版《呼兰河传》知识点-格式已编辑-中考必备!.pdf
6页名师总结优秀知识点名著补充一、呼兰河传1、作品简介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于1940 年 9 月 1 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 年12 月 12 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 月 27 日全稿连载完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文本中的“呼兰河”,它不是呼兰府志所记载的那条流动的呼兰河,而是一座在松花江和呼兰河北岸有固定地理位置的小城2、作者简介萧红( 1911-1942 ),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 30 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1911 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2 年,结识萧军 1933 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 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 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 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
1942 年 1 月 22 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 岁3、内容简介呼兰河传 共七章, 写的是 20 世纪 20 年代北方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呼兰,以及普普通通的人的普普通通的生活呼兰河传不是为某一个人作传,而是为作者生于斯、长于斯的小城作传第一、 二章对呼兰河城风情的描绘第一章以宏观的俯瞰视角,按照空间顺序勾勒呼兰小城的总体格局:十字街、东二道街、西二道街、若干小胡同,将呼兰固定在了寒冷而荒凉的东北大地上第二章勾勒呼兰小城的总体面貌小城人的生活空间局促、逼仄、简陋,城里除了十字街外,还有两条都是从南到北五六里长的街,再就是有些小胡同,街上为人而做的设施不多几家碾磨房,几家豆腐店,一两家机房、染缸房,东二道街上唯一的文化设施是两座小学校,西二道街还有一个设在城隍庙里的清真学校东二道街还有一个赫赫有名的、全城引为光荣与骄傲的五六尺深的大泥坑,在这里上演了一幕幕让人啼笑皆非的悲喜剧呼兰河人虽然深受其苦,但一直没有想法用土去填平,因为这泥坑子施给当地居民两条福利:一是常常抬轿抬马,淹鸡淹鸭,闹得非常热闹,可使居民说长道短,得以消遣;二是居民们可以心安理得地吃又经济,又不算不卫生的瘟猪肉。
在呼兰河畔,人们对生活抱着麻木不仁、听天由命的态度,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呼兰河人过着卑琐平凡的生活,对生命抱着让人难以置信的漠然态度,而在对鬼神的精神依附上他们却又保持着极大的热情也许正因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无知,才促使他们把最大的希望投注在对遥遥无期的来世的关怀上呼兰小城有非常齐全的为神鬼服务的设施:几家扎彩铺、老爷庙、娘娘庙,还有龙王庙、祖师庙、城隍庙,相应的便是异彩纷呈的不少精神上的盛举: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呼兰河人也就在这些信仰风俗中找到他们的一点卑微的生存的理由和乐趣第三、四章是“我”童年的回忆,展现“我”在呼兰河城度过的童年时光第三章写“我”幼时的生活,总共九个小节,除了第三、 第九两个小节外,其余七小节都是以祖父或者祖母开头,中断以前的言语,继续新的言说第三章是整部小说的重彩油画的聚焦点,描绘了“我家”的后花园精品 p d f 资料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学习资料 精品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 - - - - - - - - - -名师总结优秀知识点第四章写“我”家,共五小节,除第一小节外,其余四小节的开头分别是:我家是荒凉的/ 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 / 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 我家是荒凉的。
每个小节就是一个完整的言说序列该章节,从“我家”的后面转到前面,以“一进大门”的正面视角为观察点,勾勒前院的整体格局,并按相应的空间顺序,逐一点出几户人家:养猪的、漏粉的、拉磨的、赶车的第五、六、七章则是由景物转到人物,写出了团圆媳妇、冯歪嘴子、有二伯等一系列悲惨的故事第五章承接第四章对租住在西南角小偏房里,以赶车为职业的老胡家的介绍而来,写老胡家小团圆媳妇的悲惨命运第六章写有二伯本章节是呼兰河传“最像小说”的一章,它从小团圆媳妇,也就是第五章泼墨浇成的黑洞内部开始,将笔墨集中在滑稽中透着悲悯的灰色人物有二伯身上,以极大的耐心和顽强意志,筑造了一条灰色的过渡地带有二伯既可厌又可怜的品质,恰好和他既住在“我家”,但又不是家庭成员的特殊位置,构成了内在呼应以第六章的灰色人物有二伯为缓冲和过渡,形成了一片独立而稳定的区域结尾处, 有二伯因“绝后”而生的哭泣,顺势为全书最后一章,即第七章勾画冯歪嘴子一家焦点是冯歪嘴子小儿子咧嘴一笑中露出的“小白牙”的命运,营造好了势所必至的运笔方向冯歪嘴子的两个孩子,“大的孩子会拉着小驴到井边去饮水了,小的会笑了,会拍手了,会摇头了给他东西吃,他会伸出手来拿而且小牙也长出来了。
微微一咧嘴笑,那小白牙就露出来了呼兰河传到此结束4、人物介绍“我”“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60 多岁,“我”长到4、5 岁,祖父就快70 了我”是个天真、活泼、可爱、顽皮的孩子我”家住了五间房子我”站在街上,不是看什么热闹,而是心里边想是不是“我”将来一个人也可以走得很远我”想将来是不是“我”也可以到那没有人的地方去看一看我家的院子”里住着一群不是“我”家人的几家人:养猪的、漏粉的、拉磨的、赶车的,他们是没有自己的家宅,租“我”家的房子暂住的人即便是随时要倒塌、破烂不堪的房间,因为租金便宜,也唱着歌斗胆住着他们被父母生下来,没有什么希望,只希望吃饱了,穿暖了但也吃不饱,也穿不暖有二伯有二伯是长工,在“我”家一做就是30 年,而且没有工钱,“我”家只提供有二伯食宿所以工作30 年,有二伯还是一无所有有二伯是一个很古怪的人,他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他喜欢和天空的雀子说话,他喜欢和大黄狗谈天有二伯身处被奴役被蹂躏的地位,十分可怜,但他毫无觉悟,健忘自傲,是个活脱脱的东北阿Q同是天涯沦落人,他对小团圆媳妇竟然没有一点同情,埋葬了小团圆媳妇之后,他连连夸赞“酒菜真不错”,“鸡蛋汤打得也热乎”,欢天喜地如同过年一般,本来是个扛活的却偏偏喜欢别人叫他“有二爷”,“有二东家”、 “有二掌柜的”。
这个“ 二东家”不敢反抗真正的东家,只能对着绊脚的砖头发牢骚冯歪嘴子他是个敢于打破封建传统规矩的奴隶他勇敢地追求爱情和幸福,要争得做人的权利,力图改变自己的命运,表现出生的坚强和勇气他敢于和王大姑娘自由恋爱结婚,是需要勇气和胆量的冯歪嘴子任凭人们奚落,平静地生活着冯歪嘴子这一个小人物没有过多的言语来强调自己的身份、地位,他知道自己最大的任务就是要解决生存的问题祖父“我”的祖父是个慈祥、和蔼可亲、 脾气好的人 他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他是个长得很高的人,身体很健康,手里喜欢拿着个手杖他又是一个慈祥、善良的人,遇到了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在家里,“我”与祖父的关系最好,常常和祖父在后花园玩小团圆媳妇精品 p d f 资料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学习资料 精品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 - - - - - - - - - -名师总结优秀知识点一个仅仅12 岁而被称作14 岁的小姑娘; 曾经“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曾经“看见我,也还偷着笑”;说碗碟很好看,想坐起来弹玻璃球玩;一点也不害羞,坐得笔直,走得风快,吃饭就吃三碗等。
她是一位健康、天真、活泼的单纯的小孩子5、艺术特色叙述视角呼兰河传有三重视角,一个是童真童趣的儿童视角“我”,孩子看不清事件的内涵,于是产生了“陌生化效果”;一个是成年叙述者视角,叙述者是处在一种超然的境界,与小说中人物保持着距离;第三个是萧红视角,萧红视角是居高临下的,读者可能看不见她,但她随时会出来发议论,有时连议论也不发,但读者可以感觉到萧红的情感波动散文化的叙述结构呼兰河传第一、二章主要通过对呼兰城的风土与人情的叙述,展现出了一幅大泥坑、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等优美的画卷第三、四章转换角度,写“我”在后花园的无虑的童年生活和对祖父的无限依恋;第六、七章则又分别以有二伯、小团圆媳妇和磨倌冯歪嘴子为主角讲述他们的悲惨故事由于该作品并不立足于给某人立传,而是给作者记忆中的呼兰城立传,所以这七章都并无标题作为内在的逻辑联系,彼此之间独立,均可单独列章,且没有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除了回忆的“我”外,连贯穿始终的人物也没有在呼兰河传 中,凭个人的天赋和感觉来进行创作的萧红打破了传统的严丝合缝的结构章法,通过自由联想将这些看似破碎的生活画面连缀起来,进行无边的伸展, 成就了一种非情节化的散文风格。
这种看似无组织的组织、无结构的结构,正是中国散文“行散而神聚”的精髓所在散文化的叙述情调萧红在呼兰河传中,不仅用饱含深情的笔墨追忆了往昔,而且也表达出了对温暖和爱的痴痴追求因而,在整个呼兰河传的叙事中,作者一直都将抒情的笔法渗入到叙事文体中,使其叙述模式充满了散文化的情调在呼兰河传中,萧红表达情感的方式多样化有时借景抒情,有时融抒情于叙事之中,情感浓烈之时,则直抒胸臆萧红借“难以忘却”的童年回忆来抒发内心无法排遣的寂寞情怀,使得呼兰河传充满了散文化的情调散文化的叙述语言旅居他乡、 久病缠绵的萧红在呼兰河传中,用诗一般的语言叙尽了对故土和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怀念之情在这里,萧红遵循着她一贯的创作特点,打破常规,不追求故事情节的曲折蜿蜒,也不追求人物形象的典型突出,其叙述语言与传统小说的叙述语言完全不同,充满了散文化的特点萧红通过选择独特的节奏和韵味的语言,完成了从句子到句子,从段落到段落直至整个篇章的结构安排,并表现出舒缓、忧郁的美感萧红以其真诚的自我表达和突破传统创作模式的创新精神,自由地吟唱出对生命的感悟,体现出她对世事不同寻常的洞察,在散文化的优美意境中写出了其寂寞人生的酸甜苦辣6、阅读理解一、填空题。
1、呼兰河传是一部充满、童心、诗趣的“灵感”长篇小说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萧红2、我们曾经学过的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这本小说3、呼兰河除了一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还有不少精神上的盛举,如跳大神、 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等精品 p d f 资料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学习资料 精品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 - - - - - - - - - -名师总结优秀知识点4、呼兰河这个小城只有两条街,其中大泥坑在东二道街上,它曾经害死过马 、猪在东二道街上,还有几家扎彩铺这是为死人而预备的5、我经常跟祖父学诗,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6、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那边住着几个漏粉的、几个养猪的、拉磨的他们不知道光明在哪里我家是安静的 的街上热闹非凡,而我家里则仍是静悄悄的7、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8、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9、男女两家的公子、小姐都还没有生出来,就给订下亲了这叫做指腹为亲。
10、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庙会的土名叫做逛庙,也是无分男女老幼都来逛的,但其中以女子最多11、小灵花就是小姑娘胡家就是胡仙 胡仙就是狐狸精12、三野台子戏是在河边上唱的13、呼兰河这小城并不怎样繁荣,只有两条大街,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街上有金银首饰店、等二、猜人物1、她的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普通姑娘们的辫子都是到腰间那么长,而她的辫子竟快到膝间了她脸长得黑乎乎的,笑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