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武《军城早秋》原文、译文及赏析.docx
2页严武《军城早秋》原文、译文及赏析军城早秋 昨夜秋风入汉关⑴,朔云边月满西山⑵更催飞将追骄虏⑶,莫遣沙场匹马还⑷词句注释⑴汉关:汉朝的关塞,这里指唐朝军队驻守的关塞唐民谣: 将士长歌人汉关⑵朔云边月:指边境上的云和月月:一作 雪”朔:北方边:边境 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的岷山,是当时控制吐蕃内侵的要地⑶更催:再次催促飞将:西汉名将李广被匈奴称为飞将军”这里泛指严武 部下作战勇猛的将领骄虏:指唐朝时入侵的吐蕃军队沈?缙谑?骸氨:?山韭 病! ?联>⑷莫遣:不要让沙场:战场白话译文昨夜萧瑟的秋风卷入驻守的关塞;极目四望,但见边月西沉,寒云滚滚一再命令那些勇猛的将士追击敌人,不要让敌人一兵一马从战场上逃回创作背景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国力削弱,吐蕃趁虚而入,曾一度攻入长安,后来又向 西南地区进犯严武两次任剑南节度使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秋天,严武.镇守 剑南,率兵西征,击破吐蕃军七万余众,收复失地,安定了蜀地对此战《资治通 鉴》记载:(严)武以崔阡为汉州刺史,使将兵击吐蕃于西山,连拔其城,攘地数百 里这首诗作于这次同吐蕃交战之时文子员析这首《军城早秋》,一方面使读者看到严武作为镇守一方的主将的才略 和武功,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这位统兵主将的词章文采,能文善武,无怪杜甫称 其为出群”之才。
诗的第一句昨夜秋风人汉关”,看上去是写景,其实是颇有寓意的中国西 北和北部的少数民族的统治武装,常于秋高马肥的季节向内地进犯 秋风入汉父’就意味着边境上的紧张时刻又来临了 昨夜”二字,紧扣诗题 早秋”,如此及时地了解秋风”,正反映了严武作为边关主将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情的 熟 悉第二句接着写诗人听到秋风的反映,这个反映是很有个性的,他立即注 视西 山,表现了主将的警觉、敏感,也暗示了他对时局所关注的具体内容西山,寒云低 压,月色清冷,再加上一个 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 眼中形势胸中策”(宗泽《早发》),这是一切将领用兵作战的基本规律所以诗的前两句既然写出了战云密 布的眼中形势”,那胸中之策就自不待言了,诗中略去这一部分内容,正 表现了严武 是用兵的行家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更催”二字暗示战事已按主将部署胜 利展开两句一气而下,笔意酣畅,字字千钧,既显示出战场上势如破竹的气势,也 表现了主将刚毅果断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神情,而整个战斗的结果也自然寓于其中 了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王夫之《姜斋诗 话》)。
如果把一、二句和三、四句的内容放在一起来看,就会发现中间有着很大的跳 跃了解战争的人都知道,一个闭目塞听、对敌情一无所知的主将,是断然不会打胜 仗的,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战前主将对敌情的敏感和了解的程度诗的一、二句景 中有情,显示出主将准确地掌握了时机和敌情,这就意味着已经居于主动地位,取得 了主动权,取得了克敌制胜的先决条件,这一切正 预示着战争的顺利,因而,胜利也 就成了人们意料中的结果,所以读到三、四句非但没有突兀、生硬之感,反而有一种 水到渠成、果然如此的满足这首诗写得开阖跳跃,气概雄壮,干净利落,表现出地 道的统帅本色诗的思想感情、语言风格,也都富有作者本人的个性特征这不是一般诗人所 能写得出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