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汉语语法 (2).doc
21页第二章 语法基础 本章首先介绍与句子、短语、词有关的一些基础概念,然后再由这些基础概念出发来介绍与句子、短语和词有关的基础分类由于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与词的构成有关的问题,在词的后面作些简要的说明 第一节 语法的基本单位 这一节我们先简要说明句子、短语、词及它们最基础的分类 一、句子、短语和词 句子是前后都有停顿,并且带有一定的语调、表示相对完整意义的语言形式古代汉语是书面语言,句子前后的停顿是通过后人所加的标点符号中的句号、问号、感叹号等来表示的如: (1)[齐师]{大败}公羊传·成公元年) (2)[子]{见夫子乎}?(论语·微子) (3)[子玉]{无礼哉}!(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以上三例都是句子,例(1)句子的停顿用句号表示,后两例是用问号和感叹号来表示至于这些句子的语调,今人只能根据现代汉语的语调比照地来认识,很难确切地知道古人当时到底用一种什么样的语调来说这些句子以上三个句子全都表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一个句子常由主语和谓语这样两个句子成分构成,在以上四个句子中,用点和△标示的不同部分,分别是主语和谓语。
主语表示一句话的话题,通常是说话者和听话者已知的信息,所以主语趋向于有定谓语则是对主语的陈说,对于听话者来说,谓语对主语的陈说常是未知的信息主语、谓语可以由词直接充当,也常由短语来充当短语又叫词组,它有时可以直接成句,但更常见的形式是,在它用做主语或谓语之后,再构成句子以上例(1)中的主语“齐师”和谓语“大败”,就都是短语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以上例(1)中的“齐”、师”等就都是词词是由语素构成的 短语、词与句子是不同的语法单位,句子是使用单位,人们用句子来进行言语活动;而短语、词则是备用单位,它们并不在言语活动中直接使用从大的方面看,一个句子在使用时,可以有两种不同的作用一种作用是关于客观世界说了些什么,逻辑学上称之为表述了一个命题;另一种作用则并未直接表述命题,即关于客观世界没有直接说些什么以上三个例句中,例(1)直接表述了命题:说了一件事实后两个例句与例(1)不同例(2)是提出问题,关于客观世界没有说出什么例(3)是感叹,这样的句子主要是表示说话人的感情,它间接地表述了命题,但不直接表述命题短语和词不是使用单位,它们没有语调,也不存在句末停顿的问题短语和词既不表述命题,也不提出问题和表示感情,而是表示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通常是存在于使用语言者的头脑中的词表示的是比较单纯的概念,而短语则表示由词组合成的比较复杂的概念 在短语中,词和词的地位并不完全一样,有的词在短语中是“中心词”,有的不是;有的短语有中心词,有的短语没有中心词中心词是指与短语的整体功能相同的一个或几个词,这一个或几个词能够决定该短语的功能中心词之外的其他词是非中心词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再来看两个句子: (1)段入于鄢左传·隐公元年) (2)晋侯、秦伯围郑左传·僖公三十年)例(1)中,“入于鄢”是短语在“入于鄢”中,“入”是词,而且是中心词,因为“入”与“入于鄢”的功能相同:都可以做谓语于鄢”又是短语,“于”、“鄢”都是词,由于“于”和“鄢”与“于鄢”的功能都不相同,所以这个短语中没有中心词例(2)的“晋侯、秦伯”是短语,在这个短语中,“晋侯”、“秦伯”都是中心词,因为这两个词与这个短语的功能都相同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语素又叫“词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所谓“最小”是说语素已经不可能再进一步切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口语中的一个音节,或书面上的一个字就是一个语素。
只有一个音节的词一般不可能切分,比如“齐”、“大”这些词就都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复音词要复杂些,比如“百姓”、“沛然”(雨下得很大的样子)、“匍匐”是三个词百姓”这个词我们可以切分出“百”和“姓”这样两个语素,“沛然”也可以切分出“沛”和“然”这样两个语素与“百姓”不同的是:在“沛”“然”这两个语素中,“沛”的意义比较实在,而“然”的意义则比较虚匍匐”和以上两个词又不同从语音上看,虽然我们可以切分为“匍”和“匐”这样两个音;可是从意义上看,我们却不能这样切分,这是因为“匍”和“匐”独立时都没有意义所以“匍匐”尽管是双音节的,可它却只是一个语素语素大多是单音节的,但也有少数是多音节的 与语素有关的另外两个概念是“词根”和“词缀”词根是指在一个词中表示基本词汇意义的那个语素对于单音节词来说,词根当然就是构成该词的语素复音词中有的词不止一个词根,比如“百姓”中就有两个词根:“百”和“姓”有的多音节词中只有一个词根,另外还有一部分是词缀词缀是附着在词根上的、位置比较固定、意义比较虚的那个语素在“沛然”中,“沛”是词根,“然”是词缀 二、句子、短语和词的基础分类 有了语法的基本单位,也有了主语和谓语,就可以对句子、短语和词作出最基础的分类。
(一)句子 根据句子中谓语的数量,可以把句子分为单句、复句两类,另外还有一类特殊的句子:非主谓句 1.单句,主谓句和无主句 只有一个谓语的句子是单句,常见的单句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主谓句和无主句 在一个单句中,既有主语,又有谓语,这样的句子是主谓句在第一章第四节中,我们曾指出:主语表示的是话题我们这里所说的话题,意义比较宽施事、当事、受事、论断的对象是话题,时间、处所等也是话题,而表示这个话题的句子成分就是主语,如: (1)[张仪]{逐惠施於魏}战国策·楚策三) (2)[齐][大饑]礼记·檀弓下) (3)[吾]{长见笑於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4)[父慈,子孝,夫信,妇贞],{家之福也}战国策·秦策三) (5)[冬],{晋文公卒}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6)[口中]{有珠}庄子·外物)以上前四个例句的主语分别是施事、当事、受事和论断的对象,例(5)、(6)的主语表示的是时间和处所主语之后的部分都是谓语这六个句子都是单句,而且是主语、谓语齐全的主谓句 无主句是只有谓语,没有主语的句子古汉语中没有第三人称代词,在今天看来可以用第三人称代词做主语的句子,古汉语通常取无主句的形式。
在无主句中,这样的句子最为常见如: (1)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 ){遂伐楚}左传·僖公四年) (2)初,郑武公娶于申,( ){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左传·隐公元年)例(1)中“遂伐楚”前没有主语,伐楚的应该是齐侯,这里不用代词指代他,构成无主句例(2)中的“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的陈述对象都应是武公从申国娶来的那位妻子,即姜氏,可是这里都不用主语,构成无主句除了这种无主句之外,在主语泛指时,也能构成无主句所谓主语泛指,是说主语所表示的是一般的人,不能也不必确指是哪一个人如: (1){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2){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荀子·议兵)以上二例的主语泛指一般人,所以没有主语有的句子从逻辑上看没有陈述的对象,也只能构成无主句,如: (3){有人不难以死安利其国}国语·晋语八)例(3)从逻辑上看没有陈述对象,也是无主句 无主句不同于主语省略无主句是说这种句子通常根本就不用主语,根据古汉语的语法规律,也很难补出主语在对话中,有时可以省略主语,这种句子并不是无主句如: (1)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 ){甚急}。
史记·项羽本纪) (2)“[追我者]谁也?”其仆曰:“( ){东郭顺子}庄子·田子方)例(1)中“甚急”的主语是“今日之事”,由于有前面的问话,在这里省略了主语例(2)的答话中省略了“追我者”以上这两例不用主语的地方,根据古汉语的语法规律,都可以有主语,不同于前边说的无主句 2.复句、分句 有的句子比单句要复杂,句子中有不止一个谓语一个句子中如果有不止一个谓语,而这些谓语彼此又不互相包含对方,这样的句子是复句我们知道,一个句子总是表达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所以复句中所存在的那几个谓语,也必然在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复句中的谓语,前边出现主语或没有出现主语,都称之为分句如: (1)[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墨子·公输) (2)[卢绾者],{丰人也},{与高祖同里}史记·韩信卢绾列传)以上两个例句都是复句例(1)有两个分句,前边都出现了主语;例(2)也有两个分句,只是在第一个分句中出现了主语,后边没有出现 3.非主谓句 复句的构造比单句复杂,另外还有少量句子比单句要简单,它们常由单个词语构成,根本分不出主语和谓语这样的句子,称为非主谓句。
如: (1)老聃曰:“{丘}!”(礼记·曾子问子) (2)孟尝君曰:“{善}战国策·齐策三)例(1)中的“丘”是称呼对方,例(2)是称赞,都无法分析主语和谓语,它们是非主谓句 (二)短语 根据在充当主语或谓语时表现出的不同功能,短语首先可以分为谓词性短语和体词性短语两大类,另外还有一类比较特殊的短语是主谓短语 1.谓词性短语、体词性短语 谓词性短语是经常充当谓语的短语,而且在用做谓语时,不必附加什么条件这种短语具有陈述主语的能力,经常表述行为、变化、性质等,是陈述性的如: (1)子{退朝}论语·乡党) (2)洧水{甚大}吕氏春秋·离谓)以上加△号的都是谓词性短语谓词性短语除了经常用做谓语之外,也可以在某些句子中用做主语如: (3){伐鲁},齐之大过也墨子·鲁问)“伐鲁”是谓词性词语用做主语 体词性短语主要表示人、物,是指称性的,经常用做主语,如: (1){大国}朝夕释憾於敝邑之地左传·成公二年) (2){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左传·隐公三年)以上两个例句中的主语都是体词性短语在附加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体词性短语也可以做谓语。
如 (3)蔡叔,{康叔之兄也}左传·定公四年)以上例句中,体词性短语加“也”之后做谓语;如果不加“也”之类的词,体词性短语一般不能做谓语 2.主谓短语 主谓短语是由主语和谓语构成的短语,主要表述事实,是一种特殊的短语这种短语跟句子和一般的短语相比,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首先这种短语有主语和谓语两个部分,所以它可以像句子一样表述命题;但是它所表述的这个命题并不独立,而是从属于一个句子,也就是从属于一个大的命题在可以表述命题这一点上,它与句子相同,而不同于一般的短语;但在不是使用单位,只是个备用单位这一点上,它又与一般的短语相同主谓短语一般是谓词性的,所以它可以用做谓语,此外还可以做宾语、主语和定语如: (1)爱人者,{人恒爱之}孟子·离娄下) (2)人又益喜,惟恐{沛公不为秦王}汉书·高祖本纪) (3){国无九年之畜}曰不足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 (4){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史记·项羽本纪)以上四例中,例(1)是主谓短语做谓语,例(2)、(3)、(4)是主谓短语分别做宾语、主语和定语有的主谓短语是体词性的,一般不做谓语。
这样的主谓短语远不及谓词性的主谓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