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永不止息的红舞鞋:芭蕾巨星巴甫洛娃.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xins****2008
  • 文档编号:103881590
  • 上传时间:2019-10-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86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永不止息的红舞鞋:芭蕾巨星巴甫洛娃龙飞身着俄罗斯传统礼服的巴甫洛娃《天鹅之死》定妆照巴甫洛娃和天鹅在伦敦家中电影《红菱艳》海报    一  安娜·巴甫洛娃(1881—1931)生于彼得堡郊区一个贫民家庭她是早产儿,从小体格孱弱两岁时父亲去世,日子更加艰难,而母亲对她非常疼爱作为8岁生日礼物,母亲带她看了一场马林斯基剧院的芭蕾舞剧《睡美人》她第一次被美的力量所吸引,从此立志要跳舞母亲送她到彼得堡芭蕾舞学校面试,但因年龄小和过于瘦弱未能如愿小女孩不服输,两年后考入彼得堡舞蹈学校而她的体形特征并不太符合芭蕾舞演员的要求,为此饱受同学们的嘲笑  与生俱来的天赋再加上刻苦训练,使巴甫洛娃化茧成蝶学生时代,她已显露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引起老师注意,对她进行重点培养1899年毕业后进入全国一流的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任群舞领舞演员,翌年晋升为第一独舞,1905年晋升为女首席独舞巴甫洛娃的表演典雅轻盈,感情细腻,充满诗意她主演了剧院几乎所有的保留剧目,如《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和《舞姬》等  巴甫洛娃不满足于做舞台上的一只漂亮蝴蝶,内心有更高的追求这时她的师兄、也是剧院的男首席独舞福金(后被誉为“现代芭蕾之父”),正为改进古典芭蕾苦苦探索。

      他从巴甫洛娃楚楚动人的形象中获得了灵感,一支世界最美妙的独舞诞生了,那就是20世纪芭蕾舞的代表作之一——《天鹅之死》乐曲来自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组曲中的第13首《天鹅》1905年巴甫洛娃在音乐会上首演了这支只有两分钟的独舞,打造了舞蹈史上永恒的经典  福金说:“那是个仅用五六分钟完成的即兴之作人终有一死,因而舞蹈的目的不仅要表现技巧,还应创造一种在生活中坚持不懈、奋力抗争的形象《天鹅之死》光靠肢体是无法表现其深刻含意的,它需要整个身心巴甫洛娃正是用全身心的投入将这支独舞演绎到无人可以超越的地步《天鹅之死》是她的成名作,也是她的代表作    二  巴甫洛娃对事业的付出非常人能及她说:“天生禀赋并非某个人的专利,上帝赐予人们天赋,汗水化天赋为天才”,“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努力,那就是成功的秘诀这位舞蹈狂人无时不在训练,执著于自己的艺术梦想,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巴尔扎克认为“芭蕾是一种生存的方式”,一语道破献身于这门艺术的芭蕾舞者之生活真谛他们一旦进入这个领域,就像走火入魔,一发不可收巴甫洛娃正是这样的入魔者她的舞蹈不是才华的炫耀,而是情感的体现和升华她表演的是灵魂的舞蹈她生来就为跳舞,是个降落凡间的舞之精灵。

        1909年巴甫洛娃参加了俄国著名戏剧活动家佳吉列夫创办的俄罗斯芭蕾舞团5月19日在巴黎首届芭蕾演出季上演出,剧目为福金编导的《仙女们》《埃及艳后》《伊格尔王》等观众席上坐着艺术界的名流:圣-桑、罗丹……巴甫洛娃的演技轰动了巴黎,惊艳了西方世界  随后,巴甫洛娃参加该团伦敦演出季的7场演出,仅仅7场演出就对英国芭蕾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女神的庇护下,俄罗斯芭蕾舞团演出大获成功,佳吉列夫在欧洲声名鹊起而巴甫洛娃却看不惯佳吉列夫的专横跋扈,冷酷无情,强迫团内成员像苦役犯般地工作尽管他对巴甫洛娃另眼看待,尊重备至,但她仍离开了这个芭蕾舞团  1910年巴甫洛娃组织了自己的小型芭蕾舞团,开始在世界各地巡演她率领舞蹈团到过44个国家,在全球传播和普及芭蕾艺术,把舞蹈的美丽与快乐带给每一个观众,实现了她要为天下所有人跳舞的愿望1922年这位巨星来到我国上海举行公演,成为西方芭蕾直接传入中国的第一人  巴甫洛娃与剧团经理结为伉俪,1913年于伦敦定居住宅旁有个人工湖,她在那里饲养天鹅,丈夫笑称天鹅才是她的终身情人在伦敦她创办了一所舞校,因而英国芭蕾受到俄罗斯芭蕾更为深远的影响这位芭蕾仙子从未停止跳舞一生对艺术执著追求,为奠定俄罗斯芭蕾舞学派在世界芭蕾舞坛的地位做出重大贡献。

        1931年1月初,巴甫洛娃到荷兰海牙巡演,因着凉患了肺炎她告诉记者自己可能将永远无法再跳舞了:“如果我不能跳舞,那么我宁愿死去!”1月23日芭蕾皇后溘然长逝,弥留时她念念不忘重返舞台,吩咐女仆:“把我的天鹅舞裙准备好!”  当晚,英国皇家芭蕾舞团正在演出,得知这不幸消息后,乐队指挥马上中断节目,宣布道:“现在由安娜·巴甫洛娃表演《天鹅之死》幕布拉开,乐队奏起圣-桑的《天鹅》,台上空无一人,只有一束追光在缓缓移动……  巴甫洛娃是芭蕾艺术的殉道者,做到了至死方休只有真正的艺术家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伦敦俄罗斯东正教堂为巴甫洛娃举行了悼念活动她的骨灰盒是用芭蕾舞鞋来装饰的2001年莫斯科市市长试图将她的骨灰迁葬到莫斯科新圣女公墓,但没能成功伦敦当局认为巴甫洛娃曾是该市市民,要将其骨灰留在伦敦俄罗斯始终视她为民族的光荣与骄傲,2013年普京总统出席了巴甫洛娃诞辰纪念活动    三  巴甫洛娃与英国经典影片《红菱艳》(1948)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影片改编自安徒生的著名童话《红舞鞋》(1845)童话讲的是一个女孩穿上有魔法的红舞鞋,就不停地跳舞,再也无法停下从白天跳到黑夜,跳到森林,跳到荒郊,跳得她精疲力竭,最后央求刽子手砍掉她的双脚……  《红菱艳》的故事由童话引申而来,讲述芭蕾舞女演员蓓姬的悲剧性命运。

      蓓姬视舞如命,当舞蹈团团长莱蒙托夫问她为什么要跳舞时,她答道:“就像你为什么要活着!”莱蒙托夫让她主演新剧目《红舞鞋》,描写的就是安徒生童话中那个跳舞到死的女孩影片里的舞蹈略有改动,将女孩被砍掉双脚改为由神职人员脱下她脚上的红舞鞋,让她安祥地死去《红舞鞋》演出大获成功,蓓姬一夜走红莱蒙托夫信誓旦旦地对她说,要使她成为世界一流的舞蹈家但蓓姬与团里的天才作曲家相恋了,这为莱蒙托夫所不容他是个忠于艺术的“鬼才”,认为艺术家应舍弃爱情他对蓓姬的男友怀恨在心,诬蔑对方作品写得糟糕而将他辞退蓓姖一怒之下辞职,同作曲家结婚莱蒙托夫虽然很失望,但并没有死心,千方百计引诱蓓姖再回剧团,再次演出《红舞鞋》爱芭蕾如命的蓓姖经不住诱惑答应了当她穿上红舞鞋即将登台时,丈夫突然出现他憎恶莱蒙托夫,让妻子回家这时莱蒙托夫也出现了,这两个人都有各自的要求,使得蓓姖痛苦不堪莱蒙托夫决定开幕演出,蓓姖想只演完这一场,丈夫失望地离去当她往台上走时,忽然想起《红舞鞋》中那个跳舞至死的女孩,感到不寒而栗她的精神崩溃了,冲出去追丈夫,却被火车撞倒奄奄一息的蓓姬对丈夫说:“解下红舞鞋!”而此时剧院里,悔恨交加的莱蒙托夫上台向观众宣布:“蓓姬永远地离开了,而我们依然决定让这个剧照常上演。

      这时音乐响起,演员就位,只是追光落下的地方再也没有蓓姬的身影……  蓓姬的原型出自巴甫洛娃:她把一生献给芭蕾事业;巨星殒落的当晚,演出没有主角的剧目莱蒙托夫的原型则出自曾与巴甫洛娃合作过的经纪人、著名的“艺术沙皇”佳吉列夫影片里包含着许多俄罗斯元素:人名就有莱蒙托夫、柳波夫、伊琳娜、伊万等俄国姓氏;剧目有《天鹅湖》《仙女们》和《睡美人》等俄国芭蕾舞剧;对白中还提到俄国大舞蹈家巴甫洛娃的名字  总之,家喻户晓的《红菱艳》改编自安徒生的同名童话电影编导又从现实生活中受到启发,从巴甫洛娃充满童话色彩的一生获得灵感影片上映后引起轰动,观众惊讶,能将舞蹈语汇和电影语汇结合得如此完美与动人片中长达16分钟的舞蹈场面,同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人物的性格逻辑是那么地水乳交融,自然流畅,使得影片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这在世界电影史上也实属罕见该片荣获1949年奥斯卡最佳配乐及最佳艺术指导奖《红菱艳》之所以能成为经典,追根溯源,在某种意义上应归功于不朽的巴甫洛娃她的生命与芭蕾与童话已融为一体,成了个凄美的传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