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已修改20120618[1].doc
6页2013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生活正义感,尝试做一个正义的人 (2)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正义的内涵及表现,了解社会发展需要正义,正义与公平之间的关系 (3)能力目标:能够全面概括什么是正义,了解正义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分析辨别是非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重点与难点 重点 :从认知方面看未成年人对正义的定义理解较差,很难分辨,因此把重点放在对正义全面的认识(含义、表现及作用)教学难点:放在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尝试做一个正义的人三、说教法与学法1、教法(1)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模拟的真实情景中得到最真实的感悟(2)案例分析法―――以真实的案例,逐步引导,逐步深入思考生活中的问题(3)自主探究法―――通过学生讨论,学生实践,巩固提高(4)启发式教学法―――带着问题,积极参与,总结规律2、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谈论法、归纳法、比较法确立依据: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人,学习即生活,德育即生活,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互助、师生互助,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能力和交流与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 激趣导入:都说一个好的导入,是一个课堂成功的关键我选择了《今日报道》的新闻来引入正义的话题下面一起来看一下这段视频看视频后)相信大家看完这段视频,一定会有很大的感受,学生也是一样的我之所以会选这个视频,是因为这个视频,包含了我们这一节课的所有知识我的教学设计就是围绕着这个视频开展活动的二) 维护正义是所有善良人的声音活动分五个步骤进行活动一:让学生谈谈看了视频的感受,评价每个人的行为设计意图:在这个视频里,三个男人暴力抢劫一个女的,实在可恨;见此情形,路人竟然无动于衷,实在可悲我希望,用这样的反面实例来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非正义行为的残忍与冷酷,引导他们去追求正义! 活动二: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是那个被抢劫的女的,你会怎么想?”设计意图:其实就是引导学生讨论我们所渴望的正义究竟是怎样的,在这个视频里,起码正义就是当被欺负了,有法律来制裁这些坏人;当有困难了,有人伸出援助之手让学生认识正义的可贵! 活动三:续写故事“三个歹徒得逞后,他们以后会怎么做?”设计意图:其实就是引导学生认识不正义行为的危害性如果没有了正义,邪恶就会嚣张,整个社会就会非常混乱,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维护正义的重要性。
活动四:让学生讨论,假设在群众的帮助下,抓到了那三个可恶的歹徒,怎么去处置他们?设计意图:根据以前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就可以说出——用法律来惩罚这些不法分子 ★为什么要跟学生强调要学会用合法的途径来解决问题呢?主要是针对一部分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学生来讲的有一些初中生,当自己受到不正义的对待时,会选择自己解决的办法,比如被同学欺负了,就找朋友帮忙,教训欺负自己的人,这就导致了一些校园暴力事件的出现所以,一定要引导学生辨别是非,别人不正义,不代表我们也不正义,当受到不正义的对待时,首先要懂得运用合法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利,而不能采用以牙还牙的报复方式这个思想对于消除校园暴力事件有很大的作用难点解答】(最后一个活动,是解决从思想到行动的难点问题)活动五:让学生讨论假设你在视频里的抢劫现场,你会怎么做?学生肯定议论纷纷,比如“报警叫人帮忙”“逃跑”等,当然也有思想矛盾的学生会说:“见到这些行为,我也想见义勇为,但是万一被歹徒捅了几刀,小命都不保了怎么办?”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讨论,教材强调要引导学生,在见义勇为的时候,更要做到见义巧为,要尽量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 对此,我想让学生看一看四川地震中的一些感人图片,有那么一些未成年的学生,在最危难的时候,为了救同学,不幸受伤甚至牺牲的感人事迹设计意图:这似乎跟教材的思想有违背的地方。
那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觉得如果在未成年人阶段接受的教育都是先保护自己,才去保护他人;时间长了,有些学生就会形成一种“先己后人”的惯性思维;长大了,可能会变得自私见到不正义的事情,也许会像在视频中看到的路人一样,为了保护自己,有的逃跑,有的无动于衷!我希望 学生能从四川孩子的身上自己去寻找感动,也许会给他们一个更加明确的正义的答案五、课堂练习小结:(选择针对性较强的案例)学生自读后,请学生评析材料,思考问题,教师指导六、课后作业布置:小明,你好!上个星期我们班级公开选一名区级“优秀班干部”,并且这次名额关系到初三中考能否加分,经全班同学无记名投票后,计票结果没有公开,后来听说我的得票数最多,但最后班主任决定李超当选,因为班主任是他的亲戚这件事情我感到很烦恼,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你能告诉我吗?附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义通过制度的调节来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使社会健康、持续地发展,最终造福每个社会成员;正义使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更为紧密,使人际关系更为和谐如果缺少正义的支撑,社会就会土崩瓦解 2013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自觉维护正义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维护正义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增强大家思维能力和自觉维护正义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认识正义的基础上积极主动追随见义勇为、匡扶正义的时代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教学重点难点:对学生思想感悟的提升三、教学方法、学法(一)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1、案例教学法:(运用案例,让学生明白必须与非正义行为作斗争2、情境教学法:(让学生举一些“舍生取义”的故事,创设充满正义氛围的情境,从而导入新课3、讨论教学法:(通过对材料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正义的时代精神二)学法:1、探究活动法:通过实践活动题帮助学生树立见义巧为的意识,并培养正义精神2、小组讨论法:通过对材料分析完成对“正义”与“非正义”的正确认识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大屏幕出示“舍生取义”)同学们,请你们翻开自己的记忆词典,查找一下你了解的关于这个词的历史故事、传说和典故说明:因为中学生对故事性的内容比较感兴趣,这样的导入符合学生心理要求和教材知识点的安排)(二)(大屏幕出示材料1) 班级公开竞选班长,刘大海和钱小龙是两位候选人,钱小龙竞选前许诺如果他当选就请全班同学吃饭,最终钱小龙以微弱优势当选。
说明:这一材料的设计有二个目的一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使他们感受生活的无处不在,并主动将生活中的问题与教材知识相融合,展开讨论二是通过相关问题的辩论,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点的认识1、自觉遵守规则就是维护正义的基本表现2、怎样区别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三)出示有关武汉记者杨威维护正义的漫画让学生讨论这种行为存在范围的广度,并总结出非正义行为的危害从而使学生在思想深处自觉树立维护正义的意识四)导入下一内容的学习——如何维护正义?出示一道选字填空题,使学生明白,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见义“巧”为,以保护自身安全五)出示漫画,让学生在感受怎么样才算见义巧为让学生讨论见义巧为的方法说明:这一设计是全节课的重点部分,这一环节重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养成遇事勤于思考,机智理性的解决问题的习惯,避免自身受到侵害的同时,又能见义勇为六)出示名言警句,加深学生的思想认识,强化他们维护正义的坚强意志七)课后作业:设计一道探究活动题:正义连着你我他活动要求:探究活动必须围绕主题进行,调查活动的范围要广泛,最终形成的观点必须明确活动时间为一周要求形成一定的文字材料可以调查活动为主,但必须有活动总结。
八)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走向社会,真正体验正义对我们的重要性,并实践如何见义巧为附板书设计(略)教学反思:增强学生思维能力和自觉维护正义的实践能力,明白了维护正义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