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布线全套配套课件第2版李畅配套资源学习单元五系统测试.docx
37页学习单元五 系统测试 ´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n 识记:铜缆电气性能测试中衰减、近端串扰、回波损耗等各项技术参数的意义;光纤性能测试中衰减、回波损耗、插入损耗、OTDR等各项技术参数的意义;n 领会:GB50312标准对电缆性能测试和光纤性能测试的具体要求;【技能目标】n 能够使用2种以上测试工具;n 能够根据工程要求选择测试标准和测试模型;n 能够根据GB50312标准要求,设置测试链路,并调整测试设备;n 能够识读测试仪器界面显示出的测试结果及统计结果;121引例描述徐经理向李总汇报前一阶段工程测试的结果和现阶段的测试方案,李总了解到前一阶段测试出现大批量不合格,原因是使用线缆材料不合格,导致工程停工、返工,造成了损失,于是决定修改现阶段的测试方案,改成小批量边施工边测试,如图5-1所示图 5-1 工作场景示意图任务一 电缆链路测试【任务陈述】电缆链路测试要求电缆电气性能、机械特性、传输性能及连接器件的具体技术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经过测试与检查,性能指标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设备和材料不能通过验收。
本次任务要求完成经贸综合实训楼综合布线项目电缆链路测试,根据布线信道、布线链路的设计等级和布线系统的类别要求,选择合适的测试设备,检测电缆链路的电气性能,各项测试结果做好详细记录,作为竣工资料的一部分知识准备】1.测试标准和依据综合布线系统测试参照的国内标准主要有:GBT/T 50312-20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YD/T 926.1-2009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1部分:总规范 YD/T 926.2-2009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2部分:综合布线用电缆、光缆技术要求YD/T 926.3-2009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3部分:综合布线用连接硬件技术要求YD/T 1013-1999 综合布线系统电气特性通用测试方法测试时主要参照GB50312中的相关规定执行2.电缆测试设备在综合布线工程中,用于测试双绞电缆链路的设备通常有通断测试与分析测试两类前者主要用于链路的简单通断性判定,如图5-2所示后者用于链路性能参数的确定,如图5-3所示下面,我们主要介绍DTX系列产品的性能和测试模型图5-2 “能手”测试仪 图5-3 FLUKE DTX测试仪 (1)测试软件LinkWare(FLUKE系列测试仪表PC平台测试数据分析专用软件)可完成测试结果的管理,其界面如图5-4所示。
图5-5显示了各种格式的测试报告,如图形、预览和纯文本等格式LinkWare软件可完成测试结果的管理,其界面如图5-4所示图5-5显示了各种格式的测试报告,如图形、预览和纯文本等图5-4 测试界面 图5-5 测试报告LinkWare具有强大的统计功能,图5-6显示了LinkWare对单个信息点进行单项参数数据统计的结果 图5-6 信息点数据统计 (2)测试仪器精度测试结果中出现“*”,表示该结果处于测试仪器的精度范围内,测试仪无法准确判断测试仪器的精度范围也被称为“灰区”,精度越高,“灰区”范围越小,测试结果越可信图5-7 显示了FLUKE测试仪成功和失败的灰区结果提高测试仪精度,可以使用高精度的永久链路适配器和匹配性能好的插头图5-7 测试结果3.测试模型(1)基本链路模型基本链路包括三部分:最长为90m的水平布线电缆、两端接插件和两条2m测试设备跳线基本链路连接模型应符合图5-8方式图5-8 基本链路连接模型(2)信道模型信道指从网络设备跳线到工作区跳线间端到端的连接,它包括了最长为90m的水平布线电缆、两端接插件、一个工作区转接连接器、两端连接跳线和用户终端连接线,信道最长为100m。
如图5-9所示 图5-9 信道连接模型(3)永久链路模型久链路又称固定链路,它由最长为90m的水平电缆、两端接插件和转接连接器组成,如图5-10所示H为从信息插座至楼层配线设备(包括集合点)的水平电缆,H≤90m其与基本链路的区别在于基本链路包括两端的2m测试电缆在使用永久链路测试时可排除跳线在测试过程中本身带来的误差,从技术上消除了测试跳线对整个链路测试结果的影响,使测试结果更准确、合理图5-10 永久链路连接模型(4)各种模型之间的差别图5-11显示了三种测试模型之间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测试起点和终点的不同、包含的固定连接点不同和是否可用终端跳线等图5-11 三种链路链接模型差异比较3 类和5 类布线系统按照基本链路和信道进行测试,5e类、6 类和7类布线系统按照永久链路和信道进行测试4.测试类型从工程的角度可将综合布线工程的测试分为两类:验证测试和认证测试验证测试一般是在施工的过程中由施工人员边施工边测试,以保证所完成的每一个连接的正确性认证测试是指对布线系统依照标准进行逐项检测,以确定布线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包括连接性能测试和电气性能测试认证测试通常分为自我认证和第三方认证两种类型。
5.测试技术参数综合布线的双绞线链路测试中,需要现场测试的参数包括接线图、长度、传输时延、插入损耗、近端串扰、综合近端串扰、回波损耗、衰减串扰比、等效远端串扰和综合等效远端串扰等下面介绍比较重要的几个参数:(1)接线图接线图的测试,主要测试水平电缆终接在工作区或电信间配线设备的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的安装连接是否正确正确的线对组合为1/2、3/6、4/5、7/8,分为非屏蔽和屏蔽两类,对于非RJ-45的连接方式按相关规定要求列出结果,布线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正确或错误的连接图测试情况图5-12所示为正确接线的测试结果图5-12 正确接线图对布线过程中出现错误的连接图测试情况分析如下1)开路:双绞线中有个别芯没有正确连接,图5-13显示第8芯断开,且中断位置分别距离测试的双绞线两端22.3m和10.5m处2)反接/交叉:双绞线中有个别芯对交叉连接,图5-14显示1、2芯交叉3)短路:双绞线中有个别芯对铜芯直接接触,图5-15显示3、6芯短路4)跨接/错对:双绞线中有个别芯对线序错接,图5-16显示1和3、2和6两对芯错接图5-13 开路图5-14 反接/交叉 图5-15 短路 图5-16 跨接/错对(2)长度长度为被测双绞线的实际长度。
长度测量的准确性主要受几个方面的影响:缆线的额定传输速度(NVP)、绞线长度与外皮护套的长度,以及沿长度方向的脉冲散射NVP表示的是信号在缆线中传输的速度,以光速的百分比形式表示NVP设置不正确将导致长度测试结果错误,比如NVP设定为70%而缆线实际的NVP值是65%,那么测量还没有开始就有了5%以上的误差图5-17说明了一个信号在链路短路、开路和正常状态下的三种传输状态图5-17 时域反射(3)传输时延传输时延为被测双绞线的信号在发送端发出后到达接收端所需要的时间,图5-18描述了信号的发送过程, 图5-18 传输时延产生过程根据GB50312-2007标准规定,布线系统信道每一线对的传播时延应符合表5-1 的规定,并可参考表5-2所列的关键频率建议值表5-1 信道传播时延级别频率(MHz)最大传播时延(us)A=0.120.000B0.1≤≤15.000C1≤≤160.534+0.036/+4×0.0025D1≤≤1000.534+0.036/+4×0.0025E1≤≤2500.534+0.036/+4×0.0025F1≤≤6000.534+0.036/+4×0.0025表5-2 信道传播时延建议值频率(MHz)最大传播时延(us)A级B级C级D级E级F级0.120.0005.000————1—5.0000.5800.5800.5800.58016——0.5530.5530.5530.553100———0.5480.5480.548250————0.5460.546600—————0.545图5-19描述了测试结果,从中可以看到不同线对的信号是先后到达对端的。
图5-19传输时延测试结果(4)衰减或者插入损耗衰减或者插入损耗为链路中传输所造成的信号损耗(以分贝dB标示)图5-20描述了信号的衰减过程;图5-21显示了插入损耗测试结果造成链路衰减的主要原因有:电缆材料的电气特性和结构、不恰当的端接和阻抗不匹配的反射,而线路过量的衰减会使电缆链路传输数据变得不可靠图5-20 插入损耗产生过程图5-21 插入损耗测试结果根据GB50312-2007标准规定,布线系统信道每一线对的插入损耗值应符合表5-3的规定,并可参表5-4 所列关键频率的插入损耗建议值表5-3 信道插入损耗值级别频率(MHz)最大插入损耗(dB)A=0.116.0B=0.15.5=15.8C1≤≤161.05×(3.23)+4×0.2D1≤≤1001.05×(1.9108+0.0222×f+0.2/)+4×0.04×E1≤≤2501.05×(1.82+0.0169×f+0.25/)+4×0.02×F1≤≤6001.05×(1.8+0.01×f+0.2/)+4×0.02×注:插入损耗(IL)的计算值小于4.0dB 时均按4.0dB 考虑表5-4 信道插入损耗建议值频率(MHz)最大插入损耗(dB)A级B级C级D级E级F级0.116.05.5————1—5.84.24.04.04.016——14.49.18.38.1100———24.021.720.8250————35.933.8600—————54.6(5)近端串扰串扰是测量来自其他线对泄露过来的信号。
图5-22显示了串扰的形成过程串扰又可分为近端串扰(NEXT)和远端串扰(FEXT),在GB50312-2007标准中被称为近端串音和远端串音NEXT是在信号发送端(近端)进行测量图11-22显示了NEXT的形成过程对比图5-22和图5-23可知,NEXT只考虑了近端的干扰,忽略了对远端的干扰图5-22 串扰产生过程图5-23 NEXT产生过程NEXT的影响类似于噪声干扰,当干扰信号足够大的时候,将直接破坏原信号或者接收端将原信号错误地识别为其他信号,从而导致站点间歇的锁死或者网络连接失败NEXT又与噪声不同,NEXT是缆线系统内部产生的噪声,而噪声是由外部噪声源产生的图5-24描述了双绞线各线对之间的相互干扰关系图5-24 线对间的近端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