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开2025年《特殊教育概论》形考作业1-8大作业答案.docx
6页国开2025年《特殊教育概论》形考作业1-8大作业答案形考任务一(15分)1.(单选题)以下哪一种残疾类型不属于我国大陆的分类?( )单选题 (30 分) A.言语残疾 B.精神残疾 C.肢体残疾 D.自闭症2.(单选题)开办英国第一所聋教育机构的人是( )单选题 (30 分) A.阿曼 B.托马斯·布雷渥 C.达拉加诺 D.约翰·布维3.(单选题)我国第一所聋校所在地是( )单选题 (40 分) A.北京 B.南京 C.烟台 D.滨州形考任务二(15分)1.(单选题)下列哪项原则不属于特殊教育的安置原则?单选题 (50 分) A.教育公平原则 B.零拒绝原则 C.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原则 D.客观性原则2.(多选题)下列属于教育诊断类型的有( )多选题 (50 分) A.筛查性测评 B.诊断性测评 C.过程性测评 D.终结性测评形考任务三(15分)1.(单选题)主要用于转衔教育和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课程是( )单选题 (30 分) A.发展性课程 B.环境生态课程 C.支持性课程 D.功能性课程2.(多选题)融合教育的课程运作有哪些不同形态?多选题 (30 分) A.特教班课程运作形式 B.抽离式课程运作形式 C.差异化教学课程运作 D.个别化教学课程运作3.(匹配题)通过拖拽选项,请将下列培智教育综合课程的实施步骤进行排序( )__(1)__→__(2)__→__(3)__→__(4)__匹配题 (40 分) (计分规则:按匹配正确项计分)答案:选项1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选项2设计主题教学活动选项3选编教材,选择教学资源选项4与相关专业和支持服务相结合形考任务四(5分)1.(多选题)个别化教育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
多选题 (100 分) A.学生受教育现状 B.阶段性目标和年终目标 C.为学生提供的专门服务设施 D.实施计划的预定日期和期限 E.目标实现的标准和评估手段形考任务五(15分)1.(多选题)教学活动设计的策略包括( )多选题 (50 分) A.教学沟通策略 B.通用设计学习策略 C.支持策略 D.康复训练策略2.(单选题)下列不属于短期教学目标生成依据的是( )单选题 (50 分) A.与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相联系 B.与学生的具体生活环境相联系 C.与活动主题相联系 D.与长期教学目标相联系形考任务六(15分)1.(单选题)关于“支持”和“支持系统”,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50 分) A.支持的目的在于提升一个人的生活质量 B.有效的支持是一个递减的过程 C.在支持系统中,专业支持应作为主导 D.康复包含在支持的范畴之中,是支持的一部分2.(多选题)支持性教育的“育人为本”主要体现在( )多选题 (50 分) A.支持性教育是“全人”的教育 B.支持性教育是更为内在的个别化的教育 C.支持性教育是“立体”的教育形考任务七(10分)1.学校层面的支持性教育运作包括:多选题 (50 分) A.反歧视校园文化 B.无障碍校园建设 C.支持性校园氛围营造2.班级层面的支持性教育运作包括:多选题 (50 分) A.接纳性班级生态 B.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 C.建立学习共同体形考任务八(10分)1.(多选题)个别化教育要处理好的关系有( )。
多选题 (50 分) A.个别化教育与班级教学的关系 B.个别化教育与资源教室的教学关系 C.个别化教育与家庭社区支持的关系2.(多选题)特殊教育持续质量提升的内部运行因素包括( )多选题 (50 分) A.策略性规划 B.方案实施 C.组织测评期末大作业1.论述题:请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特殊教育安置原则与意义的理解答题字数不少于200字)简答题 (50 分)特殊教育安置需遵循四大核心原则,其落实对特殊儿童发展与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原则方面:一是就近入学原则,如某地区规定特殊儿童优先在户籍所在地的普通学校或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减少因距离带来的入学障碍;二是最少限制环境原则(LRE),即根据儿童障碍程度安排教育环境,例如轻度智障儿童随班就读,重度脑瘫儿童在特殊教育学校接受针对性培养,确保儿童在最接近普通教育的环境中获得支持;三是个别化教育原则,通过制定IEP(个别化教育计划),为每个儿童设计专属安置方案,如为自闭症儿童配备影子老师进入普通班级;四是协同合作原则,学校、家庭、社区需共同参与,如普通学校与特殊教育机构合作开展融合活动,提升安置效果意义在于:对儿童而言,科学安置能满足其独特发展需求,如听障儿童在配备手语翻译的普通学校就读,既能学习文化知识,又能提升社交能力;对教育公平而言,保障特殊儿童平等受教育权,打破“特殊教育隔离化”壁垒;对社会发展而言,促进特殊儿童融入社会,如掌握职业技能的特殊青少年通过支持性就业实现自我价值,推动社会和谐与包容。
2.案例分析: 天津的张老师依据随班就读学生小明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将相关教学目标和教育重点落实到实际教学中例如,将教学目标“学会使用人称代词‘我’、‘我的’”落实到不同的教学和生活情景中在语文课程中,学会应用“我的课本”、“我喜欢读书”等表述;在数学课程中,学会应用“我的尺子”等表述;在生活情景中,学会应用“我的妈妈”、“我的苹果”等表述在多种学习情景中,让学生理解“我”、“我的”这种人称代词的用法,并且能在不同情景中正确使用 河北的孙老师在特殊教育班级教学中面临的情况与随班就读的张老师遇到的有所不同孙老师要将特殊教育班级中所有同学的不同教学目标落实到班级集体教学中,于是她利用集体差异教学的方式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别差异 请根据上述案例回答以下问题:(答题字数不少于300字) 第一,请结合上述案例分析普通学校的融合教育(随班就读)和特教班落实个别化教育计划的主要区别 第二,请联系本课程所学知识,谈一谈在普通学校的融合教育(随班就读)环境中,个别化教育计划目标统整的方法 第三,请联系本课程所学知识,谈一谈在特教班中,个别化教育计划目标统整的方法。
简答题 (50 分)一、普通学校融合教育(随班就读)与特教班落实个别化教育计划的主要区别目标聚焦对象不同:融合教育中,张老师的工作核心是聚焦单一随班就读学生(小明)的个别化教育计划目标,所有教学活动均围绕该学生的特定需求(如掌握“我”“我的”用法)展开;特教班中,孙老师需兼顾全班学生的不同个别化教育计划目标,需处理多元且差异显著的目标体系目标落实场景不同:张老师将目标嵌入普通学校的常规课程与自然生活情景,在语文、数学等普通学科及日常交流中重复渗透同一目标,实现“单一目标多场景落地”;孙老师则以主题教学为核心载体,将全班不同目标整合进“河流治理”主题,再分散到各学科课程中,实现“多目标单主题统合”差异处理方式不同:融合教育中,张老师通过“情景适配”满足个体差异,无需兼顾其他特殊学生需求,重点解决随班就读学生与普通教学的适配问题;特教班中,孙老师先对全班目标进行“分类梳理”(相同、相近、相关、不相关),再通过集体差异教学将前三类目标融入主题,对不相关目标需另行处理,核心是解决群体内的多元差异二、融合教育(随班就读)环境中个别化教育计划目标统整的方法结合案例与课程知识,融合教育中目标统整可采用“单一目标多维度渗透法”,核心是将随班就读学生的个别化目标与普通教育的课程体系、生活场景深度绑定,具体包括:学科课程渗透:参照张老师的实践,将个别化目标拆解为适配不同学科的具体任务。
如语言类目标可融入语文的词汇练习、数学的情境表述、美术的作品介绍等,使目标在常规学科教学中自然落地,避免脱离集体教学的“孤立训练”生活情景延伸:将目标延伸至课堂外的校园生活场景,如“掌握人称代词”可拓展到课间交流(“这是我的文具”)、食堂就餐(“我要吃米饭”)、值日劳动(“我擦黑板”)等,通过真实情景的重复强化,帮助学生实现“从课堂到生活”的迁移同伴互动融合:借助普通学生的示范作用,设计小组合作任务例如让随班就读学生与普通同学组队完成“介绍自己的物品”任务,在同伴引导下巩固目标,同时促进社会交往能力发展,实现“学业目标与社交目标的协同”三、特教班中个别化教育计划目标统整的方法特教班的目标统整需解决“多目标适配集体教学”的核心问题,结合孙老师的实践,可采用“主题统领下的目标分类整合法”,具体步骤包括:目标系统梳理与分类:首先对全班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目标进行全面排查,按照“相同、相近、相关、不相关”四类梳理如孙老师梳理数量、语言、生活技能等目标,明确哪些可纳入集体教学,哪些需个别,为统整奠定基础核心主题确定与适配:选择具有多元拓展性的主题(如“自然探索”“社区生活”“节日庆典”等),确保主题能覆盖多学科领域且适配多数学生的发展需求。
主题需具备“包容性”,如“河流治理”可同时承载语言(河流相关词汇)、数学(数量计算)、生活技能(垃圾分类)等多类目标目标与主题的分层绑定:将分类后的相同、相近、相关目标与主题的不同环节绑定如认知类目标对应“河流构成认知”环节,技能类目标对应“河流保护实践”环节,再将这些环节分配到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等课程中,形成“主题—学科—目标”的三级关联个别化补充与调整:对于梳理出的“不相关目标”,通过课后个别、小组专项训练等方式补充落实,确保集体教学覆盖多数目标的同时,不忽视个体的独特需求,实现“集体高效教学与个体精准支持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