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级下册语文专项部分-阅读_冀教版.doc
8页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阅读_冀教版燕子要紧内容这篇写景状物的文章描画了春天里燕子爽朗机警的外形体态,专门是在春光中飞掠和憩息的优美画面文中,作者还描画了充满生气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颂扬了爽朗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荣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文章结构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小燕子的外形特点第2自然段: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加了许多生气第3自然段:飞行中小燕子的姿势第4自然段:小燕子停歇在电线上形成的漂亮图景写作特点 1.作者运用诗一样的语言描画了勃勃生气的春天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明快 2.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富于乐趣阳气要紧内容这篇充满春天气息的课文借助“我”的专门视角生动地描画了奶奶、奎五爷、张二伯心目中的初春景象,平实的语言中透露出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写作特点1.前后呼应最后一自然段呼应开头,为“我”的疑问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道出了春的消息,道出了繁荣昌盛、朝气蓬勃的美好生活2.运用衬托的方法通过描写小动物的活动、奎五爷的身影和笑声,表现了初春时节的勃勃生气第一朵杏花要紧内容课文讲述了我国闻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气候学的一个小故事,颂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看,才能把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文章结构全文共17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5自然段):竺可桢爷爷要明白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刻,小孩不明白什么缘故第二部分(6—16自然段):第二年,在小孩的关心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刻第三部分(17自然段):竺可桢爷爷通过常年精确观看,认真研究,把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写作特点注重对人物动作和语言的描写,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特点蜜蜂要紧内容课文介绍了法布尔实验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的过程,表现了他对待科学的严谨、认确实态度和执著、忘我的精神文章结构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自然段):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是否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决定亲自试一试第二部分(2—8自然段):法布尔在女儿的配合下,进行了蜜蜂能否辨认方向的实验得出了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是一种无法说明的本能这一结论 写作特点1、通过典型事例说明科学道理。
2、运用数字说明的方法,使科学实验更加准确可信矿矿的研究要紧内容旅美华裔学者黄全愈通过介绍自己的亲小孩矿矿在国外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收集资料完成蓝鲸研究论文的故事,颂扬了矿矿认真研究的态度启发读者生发感叹与感悟,甚至产生研究与制造的冲动 文章结构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5自然段):亲小孩要写蓝鲸的研究论文,得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我对亲小孩的能力表示怀疑第二部分(6—10自然段):亲小孩在妈妈的陪同下借阅了许多关于蓝鲸的书籍,在亲小孩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许多知识第三部分(11—13自然段):矿矿终于完成了他的蓝鲸研究报告,这是“我”看到的最简短、最让我感爱好的论文写作特点1、对话描写、神态描写生动传神2、运用了数字说明的方法倾斜的伞要紧内容本文是一篇叙事兼有抒情的散文,它以“雨中倾斜的伞”为线索,将外公对“我”的爱和“我”对外公的爱这一“爱的情感线”连缀起来,给人以爱的感动,让人体会到亲情的温馨 文章结构全文共1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11自然段):在雨天,外公用倾斜的伞对年幼的“我”百般呵护第二部分(12—14自然段):长大成人后的“我”在雨中对年迈外公的照管。
第三部分(15自然段):倾斜的伞充满温情,“我”会永久珍爱它,爱护它写作特点1、线索清晰课文以“雨中倾斜的伞”为线索,贯穿全文2、运用丰富的具有情感色彩和内涵的词语伙伴要紧内容本文通过描写发生在猎人和他的伙伴——猎狗和乌鸦之间的故事,表现了文中伙伴间的关怀、互助和牵挂之情教育我们要珍爱和生活中伙伴间的友谊 文章结构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护林人马哈多和猎狗上山巡逻时救了一只受伤的乌鸦,从此他们成了伙伴第二部分(3—8自然段):猎狗不见了,马哈多跟着一次次给猎狗送食物的乌鸦找到了掉进枯井的猎狗第三部分(9自然段):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兴奋地流下了眼泪写作特点1、运用了拟人的方法2、把深刻的道理包蕴在生动的故事之中金色的蒲公英要紧内容本文讲述的是正在上小学的“我”参加一次戏剧表演,本来要演的公主角色被别人代替,自己只能出演叙事者在“我”觉得受到了损害、无法同意的时候,妈妈巧妙地借养花的事给“我”讲明白了如此的道理:每种花都有着自己的漂亮,都给人带来欢乐;同样,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但差不多上同等重要的最后在妈妈的关心和鼓舞下,演出获得成功 文章结构全文共15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上小学时,每天中午“我”都和妈妈一起度过第二部分(3—11自然段):“我”参加一次戏剧表演,本来要演的公主角色因为登台时忘词被别人代替,自己只能出演叙事者在“我”觉得受到了损害、无法同意的时候,妈妈用一株蒲公英来开导“我”,使“我”受到启发第三部分(12—14自然段):在妈妈的鼓舞下,“我”认真预备角色,演出获得成功第四部分(15自然段):“我”收藏着枯萎的蒲公英,那是妈妈送给“我”的最好的礼物写作特点1、妈妈教育女儿采取的方式是借物喻人式,而文章以“金色的蒲公英”为题,也有着借事喻理的意图2、进行了细腻的心理描写巨人的花园要紧内容本文讲述了巨人的花园的变化及其缘故,说明美好的事物要与人分享,不能自私,如此才能得到真正的欢乐文章结构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小孩们喜爱到巨人的花园中玩耍第2自然段:巨人赶走了小孩们,在花园四周筑起高墙,挂了告示牌,不准小孩再来第3自然段:当春天来临时,巨人的花园依旧一片荒凉,他专门苦恼第4自然段:小孩们掏洞进花园,给花园带来春色巨人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自私,明白美好的事物要和大伙儿分享第5自然段:巨人砍倒了围墙,和小孩们在花园里欢乐地玩耍着。
写作特点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情况节、揭示道理如巨人砌墙和拆墙后花园情形的对比、态度感受的对比等吹糖人要紧内容本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期看糖人师傅吹糖人和买糖人、吃糖人的无穷乐趣,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无限流连文章结构全文共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吹糖人师傅的到来给小孩们带来了热望第2自然段:糖人师傅技艺的精湛及小孩们对吹糖人过程的好奇第3自然段:吃糖人的乐趣第4自然段:糖人在“我”的心中还没有融解,“我”把童年的欢乐一直深深记在心中写作特点1、突出描写了人物的神态、动作和心理2、借事抒情,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无限流连五月的田野要紧内容本文描述了小孩们在五月田野中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种种乐趣,表现了五月的田野给小孩们带来的欢乐 文章结构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五月的田野,麦子熟了,豆荚也长大了,“我们”也忙碌起来第二部分(3—5自然段):“我们”在田野里尽情地嬉戏玩耍写作特点1、语言优美、爽朗、淳朴、凝练通过田野中有代表性的两种植物“麦子”和“豆荚”展开全文,描画出一幅闲适、自由的童年生活图景2、情形交融,物随情移,作者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笔端流溢出的差不多上田野带给自己的欢乐。
宝贵的教科书要紧内容本文通过讲述张指导员为给学生拿到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故事,表现了战争年代学习条件的困难,歌颂了指导员的英勇献身精神,更告诉我们要珍爱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 文章结构全文共11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自然段):延安小学的学生在困难的环境下坚持学习,大伙儿都期望得到一本教科书第二部分(2—6自然段):在毛主席的关怀下,“我们”终于有书了指导决定让“我”和他去印刷所取书第三部分(7—10自然段):指导员在取书过程中为爱护教科书牺牲了,牺牲前他叮嘱“我”要好好学习第四部分(11自然段):那捆用生命换来的教科书和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一直鼓舞着我前进写作特点1、线索清晰,紧紧围绕着“宝贵”那个中心来组织材料2、用第一人称来叙述,真实自然陶罐和铁罐要紧内容本文讲述了铁罐嘲笑陶罐易碎,但多年后,它锈烂全无而陶罐仍旧光洁如新的故事,说明了在生活中做人、做事都要谦虚的道理 文章结构全文共17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9自然段):自豪的铁罐常常奚落陶罐,谦虚的陶罐不再理它第二部分(10—17自然段):许多年过去了,陶罐被人们挖掘出来依旧如故,而铁罐早已无影无踪了。
写作特点1、本则寓言采纳了拟人的手法,将陶罐、铁罐人格化,并以人格化的语言、神态,来比喻生活的道理,故事生动有味2、全文运用对比的方法以及铁罐和陶罐之间的对话,从对方的不同态度和得到的不同结果,辩证地概括出它们各自的长处与短处,因此,这则寓言有声有色,富有专门深的教育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