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语篇标记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22059080
  • 上传时间:2017-11-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7.35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语篇标记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陈俊华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余家头) 430063摘 要: 语篇标记语(discourse markers 以下 DMs)标示了篇章中句子及段落之间的关系、概念、意义或功能本文描述了语篇标记词在进行英语语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和实践旨在改善只注重词汇、语法、句子的解释及翻译的传统英语教学法, 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语篇中句子及段落之间的关系、概念、意义或功能以及篇章的整体意义关键词: 语篇标记语; 阅读教学; 交际教学法一、引言 语言学家威多逊 (Widdowson) 曾指出, 传统的语言教学很少注意到句子及段落合并起来形成语篇的连续性, 它往往只注重词汇、语法结构和句子的解释和翻译在中国英语教学中, 这种情况确实较为普遍正如张振宁(1997) 指出的那样, 中国的英语阅读课上, 教师在讲授一篇课文时, 通常是逐个解释生词和词组以及分析课文中遇到的语法结构, 这样只能教会学生分析单个的单词和句子的表面意义, 这样必然使学生忽略了语篇或课文的逻辑意义,篇章结构以及课文所包涵的文化背景知识,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因此, 这一教学方式没能充分讲解句子在语篇或课文中的连贯性,致使学生理解句子在语篇中的逻辑关系能力薄弱, 所以学生们在回答不能从文章中找到直接答案的问题时, 往往不知所措因此, 英语老师很有必要运用一些教学技巧或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或段落间的逻辑关系, 帮助学生理解整篇课文或者语篇的整体意义威多逊还指出,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角度出发, 语言教师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注意力从教句子转移到把句子看成是用来表达语篇的一些交际行为来教语言学家 Brown 和 Yule 把课文叫做语篇的代表他们指出, 一篇课文就是一个交际行为的言辞记录阅读就是一个思想交流的相互作用或交往过程通过课文, 作者和读者得以交流思想正是通过课文, 作者在传达信息, 而不只是写了一连串的单词或词汇, 而且, 正是通过课文,读者得以解开这些信息并获得其意义语篇标记词 DMs 表示了语篇中各个不同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且常常体现了句子在它们所处的语言环境里的概念、意义和功能价值因此,在英语篇章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把课文当成思想或信息交流的场所来教, 而不只是教学生一些只言片语课文的独特之处在于文章的衔接词语例如相关词、替代词、省略词和词语关系及语篇标记词(DMs)如 thus, and, however, in other words 等等。

      本文只着重描述语篇标记语在英语阅读课上的运用,旨在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运用语篇标记语帮助学生理解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关系、句子意义、段落以及课文的整体意义,而不只是注重学习单词、短语以及单一句子的意义的解释和翻译  二、语篇标记词的功能 布朗 (Brown) 在 1994 年指出 ,英语中有许多语篇标记语(DMs), 这些标记词标志了文章中思想或观点之间的关系对这些语篇标记词的清楚理解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阅读效率一些阅读课文可能包含一些连接词如 however, moreover, herefore 的用法概述, 而另一些课文可能列举一些连接词用来表达例子定义 (example definition), 比较和对照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以及原因和结果 (cause and effect) 等逻辑关系这些逻辑关系通过语篇连接词使文中的句子和段落紧密相连,因为语篇连接词标志着语篇中各个不同部分的关系, 他们常常指示了句子所处的语境的功能价值通常, 语言学家们总结了下列一些逻辑关系和功能价值:Making a new start; Generalization; Contrast; Evaluation, Alternative, Definition, Cause; Comparison, Amplification; Result; Summary, Parallel idea, Restatement; Conclusion; Reinforcement; Specification; Illustration; Examplification; Inference; Interpretation 等等。

      这些逻辑关系常常通过下列语篇标记词来实现:如 first, generally, yet, but, for example, as a result, likewise, similarly, so, therefore, thus, in other words, in a word, moreover, also, particularly, namely, etc(Brown,1994)三、运用语篇标记词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课堂活动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本文将探索运用语篇标记词在英语阅读课堂中用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之间, 段落之间以及整篇课文的意义:1 虽然学生知道单一的语篇标记词的意义, 但他们不知道如何运用标记词来理解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意义及逻辑关系因此他们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的意义因此,在运用DMs 作为教学课堂活动时,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 DMs 的意义和用法然后,教师提供一些真实而有趣的故事或学生已学过的包含 DMs 的阅读材料,叫学生分成二人或二人以上小组讨论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课文意义,每组推出学生代表解释其讨论结果,最后,教师概括总结他们的发言,纠正错误以及强调 DMs 的用法。

      2 从成对句子开始解释句子的关系这一课堂活动在以上课堂活动之后进行例如,让学生用 DMs 把 Morgan left at midnight 和 He missed the train 连接起来,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答案a) Morgan left at midnight. Therefore he missed the train. b) Morgan left at midnight. Nevertheless he missed the train. c) Morgan missed the train because he left at midnight d) Although Morgan left at midnight, he missed the train.通过这种练习学生学会了使用不同的语篇标记语,达到衔接和连贯,明确句子间的关系3 分析一个短篇故事中含有不同 DMs 的一个段落这一步应安排在上一步之后如果学生对上次布置的作业完成的不令人满意,这就意味着他们需要更多以上类型的练习如果能够令人满意地辨认句子之间的关系, 老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含 DMs 的段落的短篇故事用来使学生获得其逻辑意义。

      这一步骤可以通过首先叫学生阅读一个含有 DMs 短篇故事或者一个短的段落,然后写下由 DMs 连接的两个句子之间关系的意义4 提供一篇更长的含有丰富的 DMs 的课文或文章首先老师应给予文章背景知识,然后,师生共同讨论文中句子之间、段落之间以及全文的整体意义5 评价学习效果活动作为一个评价学习效果活动,老师可以设计下列活动:1)提供一篇应含有但省略 DMs 的课文, 在 DMs 处代之以空格在每个空格处, 学生们被给予二至三个markers 选项,然后叫学生选择适当的选项2)提供一篇含有空格但不给选项的课文而学生被给予一系列合适的但秩序打乱了的 markers,然后要求学生安排恰当的 markers 填入课文中恰当的空格3)提供一篇课文在这篇课文里 ,前几个句子完整的被给予,但之后的内容,在句子及段落之间含有语篇标记词的地方以多项选择 DMs 的形式提供, 给每个 DMs 提供两个选项,然后要求学生通过选择适当的选项重新构筑整篇课文  四、结语 当前, 现代外语教学旨在冲破传统语法翻译的方法,运用交际法进行外语教学因此,英语阅读教学趋于分析语篇中句子的连续性以产生语言的连贯性,即一篇课文不只是构成大语法单位的一连串句子。

      正如著名语言学家 Halliddy 及 Hason(1979)告诫的:一篇课文最好被认为是一个不同种类的一个单位:一个语义单位课文所具有的整体性是个具有上下文意义的整体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为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课文,语言教师不应该只抠语法结构、单一的单词、词组和句子的语法解释和翻译,而且应该帮助学生辨认那些通过课文的内部逻辑结构以及掌握课文的整体意义的关系本文描述了在阅读课上运用 DMs 的一个教学技巧或一个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义和作者表达的思想值得一提的是,这只是教课文的一个方面正如 Weir(1993)指出的,阅读被看作是发生在读者和课文之间的一个选择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背景知识及各类语言知识与课文中的信息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对课文的理解因此, 阅读课教师也应该寻求其他教学方法或技巧让学生了解各类阅读技巧如快速阅读, 细读以理解课文大意和重要细节以及课文中语言点的其他学习技巧,如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然而,如果在阅读课上能恰当地运用 DMs,它确实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句子,段落之间的关系、概念、功能以及课文的整体意义这一教学技巧同样适用于英语听力、口语及写作教学,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进行流畅的口头和笔头表达。

      参考文献:1.Brown&Yule, (1983) Discourse Analysis CUP2.Brown, (1994)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pedagogy NY: Prentice Hall Regents, NY: Prentice Hall Inc 3Halliday , Hasan (1979),Cohesion in Language, London: Edward Arnold 4Weir,C (1993) Understanding and Developing Language Tests NY:Prentice Hall 5 Widdowson, (1978) 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 Oxford:OUP。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