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关怀的诗句.docx
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人文关怀的诗句 篇一:唐德亮诗集《深处》中的人文关切 唐德亮诗集《深处》中的人文关切 《毛诗大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陆机在《文赋》中强调:“诗缘情而而绮靡”这说明诗歌是诗人内心感情的外在表现于是,好的诗文往往是内心猛烈情感的宣泄与挥洒 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故,人的情感状态离不开其生活、成长的环境唐德亮成长于自由、简朴、原始、和谐的瑶山古山寨在幼年时,诗人就成了“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孤儿、“五保户”,幸得党、政府和生产队、左邻右舍叔伯婶嫂的扶持,才能长大成人,并读完高中、大学,以后历经磨练成为诗人 虽然在人生征途中,历经风雨与坎坷,但结果沉淀的是美好的诗人对曾经扶助扶持过自己的人弥漫感恩之情这样的成长环境让诗人对社会底层、弱势群体的关注与可怜越来越烈,或呐喊,或拍案 瑶寨的山水赋予唐德亮质朴的人格,机灵的思想,寻思的性格,坚强地信仰,正直的精神 尽管如今这个社会物欲横流、恶俗污漫,但唐德亮旗帜鲜明,坚守道德良知,对世态炎凉社会病态或针砭时事,或激清扬浊。
他们走着,站着,蹲着 在烈日下暴晒着,在寒风中瑟缩着 他们的皮肤黑着(但心不黑) 他们挑着水果、蔬菜、工艺品 为生存,为温饱,为儿女眼中的饥渴 却被“大盖帽”从城东赶到城西 从城南赶到城北 他们的贩车被砸烂 货物被丢上车 他们中的女人哭喊着 拉扯着车后门 他们中的男人脸红着,青着,紫着 都无可奈何看着城监车扬长而去 他们活跃着城市经济额脉络 他们的叫声让市民感到亲切便捷 但他们却得了一个“走鬼”的外号 他们伤了,残了,死了, 没有哪个头面人物去可怜 而踹他们,打他们的“执法者”却成了英模烈士 他们往往被当成整顿对象 而百姓们总对这些“鬼”恨不起来 就像他们对那些板着脸孔的“赶鬼人” 爱不起来一样 ——《走鬼》 《走鬼》取材于北京海淀区城管监察大队副队长李某某被一商贩“走鬼”用刀捅死被追为“革命烈士”一事,诗人不像某些媒体文章一味地唱赞歌,而是把我们引入一个深思的境地城监属管理阶层,是强势群体,而商贩“走鬼”是被管理阶层,是弱势群体,但城监与商贩“走鬼”竟成了彼此对立乃至水火不容的两个阶层。
这是诗人对弱势群体“走鬼”保持悲天悯人的人文关切的写照,凸显了他让“诗歌回到诗歌的本原”的艺术追求 在全球化进程中,基于经济分化的社会分化也越来越打,一些人的相对地位下降了,引发了对比猛烈的相对剥夺感如: 那片肥沃的土地 瘦得只剩骨头 那几座别墅 肥得冒出油脂 贵妇、小蜜的眼神闪着富足与安逸 那个美丽的少女 忽成了“霓虹灯下的流萤”那个刚直的工人 失落了炫目的光环 血性逐渐衰微 终沦为弱势群体与担心定分子 ——《目生》 字里行间无处不闪烁着人道主义精神的光芒 农人工这个为城市付出巨大,未被城市认同接纳,处于产业的边缘,城乡的边缘,体制的边缘的弱势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诚然,他们也会进入唐德亮的笔下 这尸体曾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曾有热血在他身上流淌 曾有渴望在他眼中燃烧 曾有魂,有爱,有痛楚,有卑微的幸福 可如今只剩一副躯壳 冰冷,像石头,像山,像铁块 在工地,在医院 一双残忍的手将他与他阴阳两隔 他看着他,蹶踬,蹒跚 肩膀已麻木,肌肉已麻木 神经已麻木 他感觉不出背上的包袱 有多沉重?? ——《千里背尸》 这首《千里背尸》通过写农人工受伤,工友千里背尸,不仅仅表达了对农人工的可怜与怜悯,更是对农人工地位低下,得不到生命安好保障的愤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也加重,市场秩序管理不当,人民的生存环境恶化,这是不争的事实 一个个企业的入驻,使原本山清水秀的村庄变成了制造癌症的“基地” 病魔进村的时候 没有脚步,没有声音,没有影子 穿透皮肤 在人身上安营扎寨 左啃右噬 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这些貌似强大的人 这些喝淮河水长大的人 就这样 被黑色的淮河 浇灭了熊熊的生命之火 温柔了几千年的淮河 为何竟残暴起来 藏着那么多的杀人魔怪呢? 癌症村越想越糊涂 越想越痛楚 ——《癌症村》 一个个不合格的工厂,让一茬又一茬的少男少女,红着脸进来,青着脸出去 她们细心地做着皮鞋、波鞋、运动鞋 她们微笑着 用青春的血笑着 她们幸福着 用生命的花朵粘合着 她们在没有阳光与清风的屋子里煮着自己 将青春煮干 又将生命煮成骨头 血泪变成老板白花花的钞票 她们失去了红晕与自由 得到的是一种病魔 名叫“再生障碍贫血” 她们把将刚绽放便凋谢的生命 安葬了故土的泥土 故土的泥土 安葬了她们的爱情与梦想 ——《再生障碍贫血》 总之,唐德亮深入社会生活的底层,亲身体验“草根”的疾苦,再现弱势群体的边缘状态,为商贩“走鬼”、“目生人”、“千里背尸”的一类农人工、再生障碍贫血、“癌症村”村民??这些受生活磨折,被世俗忽略的人呐喊、不平,充分显示了一个二十一世纪诗人的爱心与良知。
篇二:浅析舒婷诗歌中的人文关切 舒婷诗歌论 ——浅析舒婷诗歌中的人文关切 中文系2022级2班 马雪姣 摘 要:舒婷的诗歌在主题上侧重于透露梦想追求过程中的内心冲突,表现那一代青年从迷惘到觉醒的痛楚、探求、快乐的情感轨迹,她的诗歌以其对“爱的世界”的梦想与渴求,对“人的尊严”的倾诉与提升,及其形式的的现代化拥有众多读者本文主要阐释了舒婷诗歌中弥漫的人性、人道主义,以及对女性独立人格和命运的关注,旨在挖掘其诗歌中洋溢的浓郁的人文关切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