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铜山县夹河中学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学案:诗歌鉴赏之意象分析.doc
4页装订线铜山区夹河中学高三年级语文教学案 编制人:王娟 审核人:张杰 课时:1课题: 诗歌鉴赏之意象教学目标:正确解读意象 教学重难点:明确意象在诗词中的作用教学过程集体备课部分(学生活动部分)课堂笔记一、 找意象常见的提问方式有:(1)请找出最能反映季节特征的意象(2)诗某联选取了哪些意象答题要点:意象是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如“荷残柳老”,回答时则为“残荷”“老柳”即时巩固:送魏二 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答案: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离觞不醉至驿却寄相送诸公 柳宗元无限居人送独醒,可怜寂寞到长亭荆州不遇高阳侣,一夜春寒满下厅[注]①元和十年正月,柳宗元被贬永州十年后奉诏回京,临行前永州亲友为他饯行至驿站后他感慨万千,便写下这首诗寄给他们却寄:回寄②居人:指居住在永州的故旧③荆州:古州名,永州古属荆州高阳:指汉高祖刘邦的谋士郦食其他是陈留高阳人,见刘邦时自称“高阳狂士”在楚汉战争中,他多次为刘邦出谋划策,并亲自劝说齐王田广归汉。
④下厅:客舍找出诗中点明送别的意象柳永《雨霖铃》中的哪三个句子也运用了这一意象来烘托送别的气氛?(3分)答案:长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个意象表现出来的?答案 暮春雨过至城西苏家 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答案:尘土涤净 紫烟渐散 雨过日丽 红花沾雨 柳色葱翠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溪亭 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6分)答案:用了“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的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 送魏万之京 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关城:潼关、函谷关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首联、颔联的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答案:“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灞上秋居 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前两联写了诗人所见哪些意象?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答案:秋风、秋雨、雁群、落叶、孤灯流露了诗人客中思乡的凄凉孤独之情古人每见雁回,易惹乡思之情寄居在孤寺中独对孤灯、默默出神的诗人在他乡看到落叶的情景,不能不有所感触:自己羁留异地,何时才能回到故乡寒灯独夜人”,一个“寒”字,一个“独”字,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二:析内涵(特点)常见的提问方式有:(1)请说出X X意象的内涵(2)作者借X X意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题要点:抓住意象的“象”之特征和情感内容两方面回答突破:如何分析意象的内涵(特点)1、把握准意象的传统文化内涵和语境内涵诗中不少意象由于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以及民族特殊的审美习惯,有其特定的意义和内涵,如“柳”“月”“红豆”等,分析时可以联系,但必须结合诗人当时的具体处境和特定心境,尤其是具体语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杨柳”,一般是留别的象征,但有时又能表现为柔美、灵活等意义,应根据具体语境分析其特点与意义2、要揣摩把握诗中意象自身特点首先,要抓住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其外在特征为此,要特别关注意象的时令色彩和冷暖色调因为不同季节、不同色调所呈现出的特征,尤其是情感特征是不同的其次,要抓住“物”与“志”“情”的契合点,挖掘其内在的品质特征请你做老师现场批阅: 唐多令 邓剡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注】此词是邓剡在南宋亡后被俘过建康时所作 下阕结尾三句描写的“南来雁”意象有何寓意?现场答案:“南来雁”寓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问题所在:用大雁传统固定的思乡内涵来代替它在本词中的特殊内涵满分答案:词人以南来大雁比喻南下逃避兵灾的百姓,将群雁置于凄清而洁白的明月、芦花中,表明对乱离中人民的无限同情装订线课堂反思:。












